APP下载

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2021-09-06谷尧亮

山西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河道区域

谷尧亮

(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引 言

环境影响评价可针对当前发展规划分析出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且可以对分析结果进行预判和评估,以相应的措施解决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扩大。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环境问题跟踪调查,在配合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可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应建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此提高河道治理类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效果。

1 河道治理类工程概况

1.1 河道治理工程流域概况

该河道位于山西省,区内河长21 km,整体水资源较为丰富,流域面积239 km2,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河沟众多,流域的平均海拔为1 250 m,且相对高差较大。该河道贯穿县境,包括周边多个水库,接连区县水资源总量2.31亿m3,河道平均纵坡为1.32%,流域灰岩区分布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452.83 m3,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该区域河道流域范围内的地下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植被覆盖率仅为23%,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1.2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该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缓解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应我国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现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如该工程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构建起适应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从生态保护管理的角度出发展开河道治理类工程建设,能够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修复河流区域,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1]。

2 河道治理类工程环保的基础原则

河道治理类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生态设计理念,满足生态发展的需求[2]。在河道治理类工程计划中,需求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有效依据,以此制定建设规划,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河道治理类工程环保的基础原则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类工程可以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且可以避免因为施工占用土地而破坏河道周围的环境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对现代化工程施工有重要意义[3]。

3 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该段河道长约6.4 km,河道蜿蜒曲折,平均纵坡为1.32%,河道平均纵坡1.1%,水流、河床极不稳定。

3.1 河道当前现状

十年前该区域修建了长度1 270 m长的防洪堤,使河道改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洪形势又变得极为严峻。该工程在实际建设前,堤基冲刷淘蚀严重,最深约3 m,,河道宽约65 m,右侧大部分建有堤防,但由于多年来河道未清理整治,生活和建筑垃圾均堆放或是排放于河流沿岸,人为破坏了堤防的整体性和防洪能力。同时,由于该区域人为设障,河道治理由于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占河道现象也十分严重,且群众可能为了通行方便等原因,导致河道宽度极不均匀,最小宽度区域为20 m,最大宽度区域为80 m,宽度区域相差60 m,相关建设人若想有效落实,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3.2 流域存在的问题

该工程建设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河道治理总体滞后。随着当前人口的增长,挤占河道、倾倒垃圾等现象愈来愈严重,且由于该区域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河沟众多,一旦发生大洪水,损失将十分惨重。该区域工程开展的主要目的便是防洪建设,但该区域年久失修,河道的行洪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作为一个洪害频发的县域,仍然存在违规采砂等问题,因此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基于此,从2012年起,政府每年汛前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防洪抗灾工作,但由于堤体老化,堤基裸露等隐患较多,因此河道治理势在必行[4]。

4 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环保措施

该工程河道治理包括生态河堤、土壤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解决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问题。

4.1 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指导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导向,建立水域生态网,使河道治理工程符合地区特点,保留河道多生物的多样性。如该工程在构思河道治理时,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高效率利用河道的水原资源提高治理的效果,要求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60 mg/L、25 mg/L、200 mg/L,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对河道中的水源进行检查,在排查河道中的污染的同时应用生物法提高河道水质,并采取化粪池等处理后用于农灌,充分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保护了地区的生态环境。

4.2 土壤修复改善污染现状

针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该工程应用物理化学修复法进行治理,以溶剂洗脱吸附去除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土壤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在土地污染较重的区域,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化学修复法,检测土壤中含有的各类重金属元素,随后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使化学药剂能够与土壤中的Hg、镉Cd、铅Pb、铬Cr等金属出现化学反应,进而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固定及分离提取。

4.3 工程周边的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开展与环境影响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不仅可以掌握空气状况、水质情况以及土壤情况,还可以避免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持下,该工程利用环境监测详细的反映出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施工区水质、环境空气、噪声和人群健康进行监测,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基础。在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下,及时掌握各施工段的环境污染程度和范围,促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该工程将区域的污染情况与规定标准实施对比,结合不同的环境状况与数据分析,消除环境隐患。

4.4 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在涵养水源和绿化河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水利河道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生态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如生态河堤就是其中之一,其能够实现对河岸植被的保护,该工程左岸新建堤防200 m,右岸新建堤防2 040 m,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道治理类工程应该充分考虑河道净水能力,发挥河道生态化建设的作用,如利用藻类释放更多的氧气,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5 结语

河道治理类工程建设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但仍然需要结合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全面分析,从而消除各类不利影响。同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重视度,扩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从环境角度分析,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河道区域
分割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