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0月龄幼儿早期语言发育与睡眠的相关性研究

2021-09-06刘芳唐芝娟谭丽俊雷燕波梁意石云罗祖英周丽婷农瑞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婴幼儿发育量表

刘芳, 唐芝娟, 谭丽俊, 雷燕波, 梁意, 石云, 罗祖英, 周丽婷, 农瑞珍

语言能力是体现儿童发育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及语言问题可能影响儿童将来的阅读、学业和社交能力[1]。语言是认知发育较易觉察和检测的一个指标。睡眠是儿童每天发生的重要的生理行为,亦是家长容易且可重复观察到的行为现象。睡眠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儿童睡眠问题常与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相伴随,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对身心健康产生远期影响[2-3]。儿童的语言及睡眠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二者与早期儿童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都有重要相关性[4]。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儿童睡眠对认知的发育有重要影响[5-14],这些研究侧重于疾病和高危因素儿童。儿童的睡眠及语言都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但目前国内未见二者是否有关联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所以我们试图探索健康儿童早期语言发育与睡眠是否具有关联性。

语言是大脑诸多功能中重要的功能之一,语言的发育本质上是儿童大脑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发育和其功能协同工作的结果,因此,对于0~3岁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水平是衡量其大脑认知功能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在医院,我们有儿童语言检测量表等工具进行儿童语言发育水平评估,但在家庭中,儿童的父母和看护者不可能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也很难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标准,所以常常不能准确地评估自己孩子语言发育水平。睡眠是0~3岁儿童主要和重要的行为之一,现在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儿童睡眠对认知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0~3岁儿童睡眠也能同样对儿童语言的发育有较大影响;0~3岁儿童睡眠在觉醒、白天小睡和睡眠总时长有其相对稳定的参数,而且这些参数容易被养育者观察到和记录。因此通过观察睡眠的参数来推测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有可行性的理论及研究依据。为论证这个预测结论,我们首先研究了健康幼儿的睡眠参数和语言发育水平参数的相关性,现陈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柳州市中医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255例幼儿,其中男141例,女114例;年龄12~30个月。255例幼儿均为足月生产无高危因素健康儿童。所有体检与测评均获得儿童家长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 1993年美国神经发育儿科医生Coplan James编制的第2版《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2005年上海标准化版常模是由金星明、刘晓编制。量表有59个项目,分成“语音和语言表达(A),26项”,“听觉感受和理解(B),20项”“与视觉相关的感受和理解(C),13项”三个分量表。可对0~35月龄儿童各方面语言能力进行评估,也可以作为儿童语言干预目标的制定依据。每个项目的结果评定标准为通过得1分,不通过得0分。故每个儿童评估结果有总量表及ABC三个分量表的四个语言发育商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及四个语言发育月龄(developmental age,DA)。操作简洁、迅速,婴幼儿易于配合。量表的信效度经测验良好,适用于年龄或语言能力相当于0~35个月儿童测评早期语言发育[15]。每位就诊儿童由门诊医师一对一按照常模要求对其进行早期语言发育测评。

1.2.2 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 是国际通用的婴幼儿睡眠调查问卷,亦是2017年国家卫健委发布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中推荐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2]。共计11条目。量表主要内容包括:(1)儿童睡眠地点;(2)儿童睡眠主要姿势;(3)儿童在夜间(晚上7点至早上7点)总共睡眠时长;(4)儿童白天(早上7点至晚上7点)总共睡眠时长;(5)儿童平均每夜醒次数;(6)儿童平均夜间醒的时长;(7)儿童入睡潜伏期;(8)儿童入睡方式;(9)晚上儿童通常就寝时间;(10)儿童睡眠有否规律;(11)儿童睡觉有否困难。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可有效评估婴幼儿睡眠情况,重测信度高,与手表式活动记录仪和睡眠日记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其在收集婴幼儿睡眠的发育模式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敏感性得到证实[16-17]。由父母根据儿童最近2周的睡眠情况进行填表回答。

1.3 观察指标 总的DQ及DA;分量表的DQ(A-DQ、B-DQ、C-DQ)及DA(A-DA、B-DA、C-DA);儿童的24 h睡眠时长(夜间睡眠时长+日间睡眠时长),夜间睡眠时长,日间睡眠时长,夜醒次数,夜醒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ɑ=0.05检验水准进行假设检验。

2 结果

2.1 255例幼儿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的检测结果 见表1。

2.2 255例幼儿简明婴儿睡眠问卷结果 见表2。

2.3 幼儿早期语言发育测评结果与其睡眠问卷结果的相关性 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测评的总DA、分量表A-DA和A-DQ,与24 h总睡眠时长之间相关系数在0.6~0.8,有强相关性;早期语言的总DQ、分量表B-DQ和B-DA,与24 h总睡眠时长之间相关系数在0.4~0.6,中等强度相关;早期语言发育结果与日间睡眠时长有弱相关性;早期语言发育评估结果总DQ和DA,分量表B-DQ和B-DA与夜醒次数之间相关系数为-0.4~-0.6,中等强度负相关;夜醒时长有负的弱相关;与夜间睡眠时长无相关性。见表3。

表3 幼儿早期语言发育与睡眠的相关性

3 讨论

睡眠是儿童早期重要的大脑活动之一,也是保障婴幼儿体格、神经、心理行为正常发育的基础,研究表明儿童睡眠与脑发育密切相关。相对于年长儿童而言,2岁以内儿童睡眠质量的保证对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睡眠是生命初期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发育、学习记忆能力发展及维持大脑可塑性的基本生理基础[18-19]。1岁的婴幼儿睡眠总时间约14 h,基本建立了较稳定的睡眠模式,即长时间夜睡加上早上和下午小睡模式。2岁儿童每日睡眠总时长为12 h左右,睡眠模式相对固定为夜间一次长睡眠,下午一次小睡眠的每日两次睡眠模式[20-22]。幼儿的睡眠脱离正常模式最常发生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中,这提示,睡眠模式异常是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或障碍的特征。

语言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语言信号是通过视觉器官眼与听觉器官耳感知后输入中枢,在中枢语言处理分析器处理分析、存贮后编码,再经神经传出支配言语运动器官咽、喉、舌而进行语言的口头表达。若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环的功能不正常均会产生语言或言语障碍。大脑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处理加工各种信息并做出决策。对于幼儿而言,语言发育的迟缓,可能代表大脑在认知信息加工方面或决策后效应器控制和协同输出方面存在问题[23-25]。从临床现象上,很容易发现,幼儿的睡眠和语言的发育过程处于同步的状态。

对于正常幼儿语言发育与睡眠相关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些许研究;在睡眠时间与语言发育方面,一项在香港进行的横断面研究,采用父母报告的方式评估过去1周儿童(平均年龄5.46岁)夜间及白天总睡眠时间,使用中国早期发展工具评估语言与认知发展等项目,研究发现,睡眠时间≤7 h的儿童语言评估得分更低[26],但英国的一项对婴幼儿(平均月龄17.89个月)的研究中则得出相反结论,该报告使用父母填写的睡眠和小睡牛津研究量表评估睡眠,父母填写牛津交际发展量表评估语言。研究发现,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长与表达词汇增长速度呈负相关[27],而在睡眠质量与语言发育方面,同是这项研究发现睡眠效率及白天小睡与婴儿接受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增长速度呈正相关[27]。可是另一项澳大利亚横断面研究(月龄为51~67个月),照料者报告儿童的睡眠问题(无、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报告是否存在以下睡眠模式:打鼾或夜间呼吸困难,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清晨疲倦。使用改编的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评估接受性词汇量,研究发现无论是中度或者重度的睡眠问题,还是任何特定的睡眠模式似乎都与儿童的接受性词汇量没有太大的关系[28]。从上述的研究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不同的科研似乎得出了矛盾的结果,而国内仍然缺乏这个领域研究的数据。这就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我们的研究表明,幼儿语言发育与24 h睡眠时长的强相关性,这个结论与国内的研究结论类似[26,29],但是和其他多项非华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尽相同[28]。本次研究还发现幼儿语言发育与日间睡眠时长有弱相关性,在这个领域,德国的论文表明9~16个月婴儿在午睡1.5 h后,记住特定的单词含义并能将词义泛化,没有午睡婴儿组则没有相似的表现[30]。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别,或许与研究的测评工具没有统一有关;又或许说明汉语言和拼音文字语言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也参与到影响幼儿的语言发育中。

虽然,本研究无法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可以用幼儿的睡眠总时长来预测幼儿语言发育,继而预测幼儿大脑发育水平。但从研究中我们发现此方向的探索有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睡眠总时长、睡眠质量等更多的睡眠指标与语言发育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探究,可能会为我们提供家庭观察幼儿大脑发育的新指标。

致谢: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认知睡眠中心主任秦岭教授的指导。

猜你喜欢

婴幼儿发育量表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