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黄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1-09-06胡秀娟

乡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胡秀娟

(黄山市黄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 黄山 245700)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介于北纬30°00′~30°32′、东经117°50′~118°21′,南北长约57.83km,东西宽约51.75km,总面积1775km2。黄山区春、秋季短,夏、冬季长[1]。当地年平均降水量1500~1600mm,降雨多集中在春、夏季,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647.6h。当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0.37万hm2、茶叶0.50万hm2、蔬菜0.15万hm2,其中水稻以单季稻为主,大部分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6月上中旬移栽大田,9月中下旬收割。现就黄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做简要探讨。

1 黄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

1.1 稻飞虱

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在黄山区水稻生产中主要危害种类是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其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2]。稻飞虱一年发生四五代,主害代为四(2)代、五(3)代和六(4)代,这3代的低龄若虫卵孵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常年以五(3)代和六(4)代偏重发生。6月上旬前,稻飞虱危害以灰飞虱为主,灰飞虱是黄山区当地越冬虫源,6月上旬黄山区单季中稻正处在分蘖初期和圆秆、孕穗期,此时水稻营养状况良好,会吸引灰飞虱成虫在此产卵繁殖。同时,带毒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病)的传播者,灰飞虱的发生会导致黄山区每年均有部分田块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

6月中旬至8月上旬,稻飞虱危害以白背飞虱为主;8月上旬后,稻飞虱危害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主要是迁入性虫源,在安徽省及全国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均不能越冬,其初始虫源在六七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随气流迁飞而入。影响稻飞虱迁入量的因素很多,如迁入期的降水、雨量、台风、温度、天敌等都会影响迁入量。

1.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趋绿和群集特性[3]。卵常散产于叶背。初孵幼虫先在叶鞘内取食心叶,1龄幼虫仅卷叶尖,2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可吐丝缀合稻叶两边,使叶片纵卷成筒状,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现长短不一的白色条斑。幼虫可辗转危害多个叶片,被害严重田块全田一片枯白。稻纵卷叶螟在安徽省不能越冬,初期虫源由南方迁入,在安徽省一年发生4代,主害代为四(2)代、五(3)代,主要危害水稻的功能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黄山区水稻以一季稻为主,7—8月正处于水稻孕穗及灌浆期,此时也是稻纵卷叶螟四(2)代、五(3)代的高发期,对水稻的危害很大。9月中下旬天气转冷后,成虫向南方回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与夏、秋季台风暴雨有关,台风暴雨频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危害,适合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取食;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卵的孵化和低龄幼虫存活。2008年、2013年、2015年,黄山区稻纵卷叶螟发生较为严重。

1.3 稻瘟病

稻瘟病属真菌性病害,是水稻常发性病害之一,根据发生时期和不同的发病部位,可将稻瘟病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以叶稻瘟、穗颈瘟危害较大。

叶稻瘟在水稻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较重。病斑具有明显的水渍状褐色边缘,中间呈灰白色,潮湿时病部生灰绿色霉层,较常见的是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穗颈瘟常在孕穗、抽穗期发病,在穗颈和枝梗上先生出褐色小点,之后病斑扩大成段,严重时形成白穗,发病较晚的秕谷增多。天气时晴时雨或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早晚有云雾等,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不同品种感染稻瘟病的差异很大,一般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抗性更强。另外,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的抗性也不同,如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容易感病。肥力水平与水稻抗性也有很大关联,氮肥过重的田块稻瘟病发生较重。

黄山区地处黄山脚下,早晚温差大,入秋后又多云雾,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2010年,黄山区老病区稻瘟病发病较为严重,主要发病品种有两优6326、中浙优1号、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华安9号、新两优6号等,后逐步淘汰一些易感品种,再者交替轮换的使用一些品种,目前黄山区稻瘟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如表1所示。

表1 黄山区稻瘟病历年发病率

2 综合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病虫害时,要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科学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4]。

2.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

2.1.1 非药剂防治方法。例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倡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好天敌,释放赤眼蜂,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每3.33hm2架设1盏,20:00开灯,次日02:00关灯;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每667m2放置1个诱捕设备等。

2.1.2 药剂防治方法。第一,示范推广生物制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可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时,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需要注意的是,苏云金杆菌和短稳杆菌对家蚕高毒,接近桑园的稻田慎用。第二,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重点防治稻飞虱,防治指标是水稻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即可开始用药。对于稻飞虱,其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可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烯啶·吡蚜酮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稻纵卷叶螟,当水稻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稻纵卷叶螟达到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达到60个时,即可开始用药。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为大发生年份大田防治为卵孵高峰期,7d后补治1次;中等发生年份为低龄幼虫高峰期。对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可使用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对于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进行防治。

2.2 稻瘟病防治

2.2.1 非药剂防治方法。例如,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品种,同一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四五年后要及时更换;水稻播种前可选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浸种;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2.2.2 药剂防治方法。防治苗瘟病、叶瘟病时,发现中心病株即可挑治或当病叶率为3%~5%时,进行施药,防治一两次;防治穗颈瘟病,对于易感穗颈瘟病的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d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生物农药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5]。

对于水稻病虫害,总体来说,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及药剂拌种;在秧苗期做好灰飞虱、一化螟、二化螟、苗瘟病的综合防治,做到带药下大田;在7月中下旬及8月上旬,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3 结语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黄山区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病虫害高发,在水稻栽培中要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使水稻种植实现增产增量,进一步推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9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