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06佘纯纯
佘纯纯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性激素血症等,并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或痤疮等症状;同时PCOS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发生生殖功能障碍。临床中炔雌醇环丙孕酮是治疗PCOS的常见药物,其可通过抑制下丘脑 - 垂体促黄体生成素分泌,降低卵巢源性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高雄激素血症,但会使高胰岛素血症程度加重[1]。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同时缓解高雄激素血症症状,且可使子宫内膜癌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下降[2]。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PCOS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PCOS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8.11±3.53)岁;病程1~3年,平均(1.85±0.34)年;体质量指数(BMI)18~31 kg/m2,平均(25.98±1.24) kg/m2。研究组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8.23±3.61)岁;病程1~3年,平均(1.86±0.40)年;BMI 17~32 kg/m2,平均(26.02±1.20) kg/m2。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BMI等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超声检查确诊为PCOS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多毛、不孕等症状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者。本研究经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均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05,规格:醋酸环丙孕酮2 mg+炔雌醇0.035 mg/片)治疗,0.035 mg/次,1次/d,连续用药3周后停药,下次月经来潮5 d后再次用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89,规格:0.5 g/片)口服治疗,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超声检测显示其卵巢体积(卵巢体积=0.523×长径×左右径×前后径)、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有所改善,卵巢体积相比于治疗前缩小至少50%,形态变化明显;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卵巢体积与形态均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愈加严重[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胰岛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量:HOMA-β=FINS/FPG×20-3.5,HOMA-IR=FINS×FPG/22.5。③性激素水平。于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的第2~5天清晨留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④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肠胃道反应、头晕头痛、疲倦乏力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性激素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胰岛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HOMA-IR、HOMA-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FINS:空腹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
组别 例数 FINS(mU/L) HOMA-IR 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5.61±6.12 19.75±2.12* 3.21±0.44 2.13±0.33* 6.83±0.60 6.01±0.35*研究组 48 25.56±6.11 15.07±2.06* 3.22±0.43 1.57±0.26* 6.84±0.57 5.13±0.37*t值 0.040 10.969 0.113 9.235 0.084 11.97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性激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FSH: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T:睾酮。
组别 例数 FSH(U/L) LH(U/L) T(n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7.72±2.27 6.23±1.52* 15.11±2.79 12.34±1.45* 3.01±0.80 2.24±0.42*研究组 48 7.75±2.30 5.01±1.48* 15.14±2.85 7.26±1.20* 2.99±0.79 1.58±0.34*t值 0.064 3.984 0.052 18.699 0.123 8.46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PCOS是妇科常见内分泌异常疾病,胰岛素抵抗是诱发PCOS病理基础,受胰岛素抵抗影响,会加快卵巢受体与经刺激后产生的促黄体生成素生成,导致雄激素增加,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形成恶性循环。炔雌醇环丙孕酮是临床中治疗PCOS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属于一种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制剂,可抑制异常促性腺激素分泌、卵巢内雄激素生成,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并能调节月经,但单纯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
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使患者对胰岛素敏感度提升,用药后可减少胃肠道吸收葡萄糖总量,提升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效率,利于降低血糖水平,从而调节胰岛素受体,改善患者代谢情况[5-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INS、HOMA-IR、HOMA-β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PCOS患者的胰岛素升高,合成过多的FSH,经负反馈调节下降,使正常卵泡选择及优势化发生障碍,加重患者病情;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作用于使下丘脑或垂体提高LH浓度增加,且胰岛素与LH发挥协同作用,促进雄激素合成,从而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引起恶性循环;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血清T水平来诊断高雄激素血症,其水平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7]。二甲双胍与炔雌醇环丙孕酮应用于PCOS的治疗中,可发挥协同作用,使胰岛素抵抗状况减轻,并促进高雄激素血症的改善,使患者对胰岛素敏感度提升,进而缓解患者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等症状,同时还可调节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FSH、LH、T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提示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雄激素分泌,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功能与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