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诗歌之雅,感春日之伤
——对古诗中“伤春”情怀的思考

2021-09-06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杨柳古诗情怀

陈 波

寄情于景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手法,简单的意境中往往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于春天,一些诗人认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比如《长歌行》中“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诗人白居易写出了春天对万物生长的积极影响,以及春光的无限明媚。同时,也有一些诗人会通过春天的景象联想到自身的遭遇,从而在诗句中表达出明显的“伤春”情怀。比如诗人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在前半部分描述了欣喜欢快的春天鸟啼声,但是后半部分随着夜间风雨的到来,庭院里的花朵都被打落在地,又使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古诗的发展过程中,“伤春”情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诗中的“伤春”情怀,感知古诗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古诗表述“伤春”情怀的事物

在我国古诗发展的过程中,诗人对于春天的态度是慢慢发生变化的,春天不再是温暖明媚和欢乐欣喜的代表,更多的时候被诗人赋予了忧伤、惆怅的意义。而古诗中的“伤春”情怀,往往是诗人通过一些关于春天的事物来呈现的,这些事物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一)春风

诗人通过描写春风来表达“伤春”情怀。比如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众所周知,玉门关外本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这句诗通过描写春风吹不过玉门关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戍边将士身肩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

(二)春雨

诗人通过描写春雨来表达“伤春”情怀。比如诗人虞集在《听雨》中写道:“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这句诗描写了诗人虽然已经在京城中生活了多年,但是只要忽然听见春雨的声音,还是会不禁想起自己在江南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春雨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三)节气

诗人通过描写节气来表达“伤春”情怀。比如诗人杜牧在《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天,人们会外出踏青,也会祭祖扫墓。这句诗不仅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蒙蒙的景象,而且借此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营造了一种哀恸悲凉的情感基调。

二、“伤春”情怀古诗的类别

在我国现存的古诗中,含有“伤春”情怀的古诗比比皆是,其中寄托的情感思绪丰富多样。目前,蕴含着“伤春”情怀的古诗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羁旅送别的“伤春”情怀,代表作品主要有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以及王维的《渭城曲》等;第二,政治失意的“伤春”情怀,代表作品有诗人杜甫的《蜀相》、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以及寇准的《踏莎行·春暮》等;第三,深闺女子的“伤春”情怀,代表作有诗人李白的《春思》、王昌龄的《闺怨》以及刘禹锡的《春词》等。

(一)羁旅送别的“伤春”情怀

对于羁旅送别的古诗而言,“伤春”情怀寄托在路边的杨柳与蒙蒙的细雨中的最多。杨柳的抽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是诗人感怀春天的重要载体。比如诗人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一诗中对杨柳就有这样的描述“风吹柳花满店香”,诗人通过描述柳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自身面对离别时的绵绵情意,希望自己的离愁别绪也能随着柳花被吹向远方。又如诗人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对杨柳的描述为“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诗句通过对梅柳抽芽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在春天的绵绵细雨中,万物开始复苏,平添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再如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对蒙蒙细雨的描绘,创造出了愁郁的环境气氛,表达了自己在春日清晨送别老朋友时的离愁。

(二)政治失意的“伤春”情怀

文人墨客心中怀有家国天下,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很多诗人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其坎坷的政治遭遇也成了古人“伤春”的重要原因。比如诗人杜甫在《蜀相》中对春天的描写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通过对春天碧草的描述,表达了自身壮志未酬的感伤以及孤身一人的荒凉,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呈现出落寞悲凉的感情基调。又如诗人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写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通过对春游中幽幽芳草、深树黄鹂以及春潮带雨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无可奈何。再如诗人寇准在《踏莎行·春暮》中写道:“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以及仕途不得意的失落之情。

(三)深闺女子的“伤春”情怀

在高墙深院之中,一群深闺女子面对春天的到来,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心中慢慢涌起淡淡愁绪。比如诗人李白在《春思》中写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通过对燕秦两地不同春景的描写,表达了深闺女子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如诗人王昌龄在《闺怨》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句通过对陌上春柳的描述,引出了闺中少妇对时光消逝的感慨,表达了深闺少妇淡淡的愁怨。再如诗人刘禹锡在《春词》中写道:“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诗人描写宫女新画的妆容虽然好看,却只能如同这美好的春日景色一般,深深地囿于宫中无人欣赏,是典型的春怨伤感之辞。

三、“伤春”情怀古诗的特征

(一)诗眼多为“伤春”“惜春”以及“愁”

在古诗“伤春”情怀的表达过程中,言辞往往会透露出对春天的感伤以及惋惜之情,并且带着一种淡淡的愁思。比如诗人杜甫在《春江二首》中写道:“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愁”字。又如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中写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伤春”。诗人通过对“伤春”“惜春”以及“愁”的描写,表达心中的愁苦思绪。

(二)意象多为“落花”“残花”以及“暮雨”

古诗中的春天意象,如“落花”“残花”“暮雨”等往往承载着诗人的“伤春”情怀,其感情基调主要以伤感凄凉和郁郁不得志为主。比如诗人晏几道在《临江仙》中写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如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再如诗人武元衡在《春兴》中写道:“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些诗句都营造了一种伤感凄凉和物哀心悲的意境,寄托了诗人满满的惆怅落寞。

四、古诗“伤春”情怀的表达手法

具有“伤春”情怀的古诗,其表达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如下表所示:

例句 作用比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诗人将“飞花”比作“梦境”,将“思雨”比作“愁绪”,把抽象的事物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出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人的伤春情怀[4]。对比“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王驾《雨晴》)诗人通过对“雨前”和“雨后”不同春景的描写,使二者在视觉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表达了自己对春花消逝、春光不在的叹惋之情,呈现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情怀。设问“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诗人通过“夕阳西下几时回”的设问,引发了后面对春景消逝的无可奈何,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惆怅和哀愁。衬托正衬“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诗人通过对春天草木无人打理的破败景象的描写,正面衬托了自己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愤慨和惆怅。反衬“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伤春》)诗人通过对春天欢乐景象的描写,从反面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愁苦心情,并通过二者之间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五、结语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具生命力的季节。然而,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的生平遭遇融于诗境,赋予春天感伤、忧愁的特殊含义。因此,我们在古诗中时常会品出作者的“伤春”情怀。对于这些具有“伤春”情怀的诗人而言,春天固然美好却也稍纵即逝,他们在感怀春天的同时也在感怀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杨柳古诗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杨柳滩,沱江新画廊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劳劳亭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杨枊杨柳条条
诉衷情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