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生成
2021-09-05董敏
董敏
摘 要:指向学科素养,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坚持以生为本,促进知识的学习转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依托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主线,将学科知识融入项目学习中,让学生从真实问题情境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增进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项目式学习 历史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50
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热点,旨在要求教师能够围绕历史学科展开整体规划与设计,关注学生参与历史活动,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项目式学习,建立在真实的历史问题情境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参与问题探究,整合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历史教师要积极创设“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将“教”“学”“评”衔接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学习内容,关注学生思维的激发,让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挖掘客观规律和普遍理论,获得历史学科素养。
一、以历史教材为依托,构建学术性学习项目
课程教学设计,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提炼项目内容,设计便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将之转换为学习项目。历史学科中的学术性项目,主要是对历史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以项目主题来整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点。
举例来讲,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就属于专业性强,学术性学习项目。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点,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等四个知识点。显然,抓住这四个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全面、深刻体认“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貌,我们还可以继续挖掘与之相关的其他章节知识点。如九年级教材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九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知识点,还可以结合项目学习需要,教师再进行拓展补充,如“国有企业试点改革”“75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55名企业家联名‘请给我松绑”等。由此,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阐述与知识点,以项目式学习,贯穿和整合了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历史课程主题更加明确,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学习中,将原本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序衔接和整合,深刻理解与之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逐步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项目式学习,打破了过去历史课堂受限于教材的教学弊病,让学生能够获得全局性历史视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点,促进历史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培养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奠定基础。
二、以社会实践为媒介,构建体验类学习项目
学习历史,不能仅限于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还要联系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亲历体验中感知历史、内化历史素养。历史课程,在项目化设计中,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要抓住方法的探究性,要鼓励学生的实践性。结合历史学科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发展合作学习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学习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史、斗争史、建设史相关的历史内容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某地历史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从馆藏历史文物、历史照片、历史事件、历史影像资料中,让学生亲历所见,深化对相关史料的理解。
在项目化学习体验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围绕实践活动,设置一系列驱动问题,将隐性的历史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从参与、体验、思考中获得情感共鸣,在合作交流中增进体认与评价,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到位。同时,借助于纪念场馆,可以配合场馆资源展示、导游讲解等方式,带着问题去观察、去聆听、去讨论,在体验、互动、反思中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与统整。
三、以学生生活为源头,构建生活类学习项目
“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的历史。”现实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真实的、熟悉的,通过链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传统历史课堂,讲解教材知识点,引入历史史料,学生对历史的体认仅限于所听、所见,无法深入内心,更难以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历史本身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我们通过设计生活类学习项目,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完成项目任务。生活类学习项目,要突出鲜活性、生动性、真实性。我们可以选取社会热点话题,着眼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构建项目式学习情境。
如对“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就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为项目主题,让学生探究“服饰”“饮食”“住房”“交通”“通信”等历史变迁。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紧密,从自身家庭生活中去发现有哪些变化。如我们的饮食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家乡的交通、住房、通信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观,科学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同时,围绕“改革开放”项目主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走访单位、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写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分享调查成果,体会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从与长辈的访谈交流中,了解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全方位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变迁。这种建立在学生生活体验上的项目主题,学生参与度更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真切,更能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以知识生成为关键,构建问题类学习项目
对项目式学习,关键在于构建促进知识生成的问题。结合新《课标》要求,在项目设计上,教师要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统合教材与学情,设计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从问题探究中认识历史,应用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
问题的提炼关系到项目式学习的成败。传统的历史课堂,对问题的选择具有随机性,课堂走向教师有时无法预料。问题要能够增进师生交流,促进生生互动,只有学生参与问题探究,才能从问题解决中增进学科知识、提升能力。事实上,教师要善于设计生成性问题,丰富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从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中,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习得。
在学习“五胡内迁”时,有学生质疑“《敕勒川》中所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对草原生活的刻画,但草原牧民为什么还要内迁?该问题的提出,与本节主题关系很紧密,在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后,我将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尝试来解决。有学生认为:“少数民族内迁,是不是不知道要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有学生认为“内迁,对于五胡,教材并未说明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通过梳理学生的问题,我们将“魏晋南北朝五胡內迁的原因”作为项目主题,将学生分组,从不同视角展开剖析,查找与“五胡内迁”相关的原因。如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政治形势、军事斗争等方面,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关史料,关注历史问题的生成。显然,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材知识,而是主动查找历史史料,从多个视角展开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悟,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总之,项目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提炼项目主题,优化问题设计,贯穿历史知识点,指向历史学科素养。项目式学习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评价方式上,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进行综合,关注学生的历史认知,对历史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引领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观点、表述思路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关注学生个性,从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中,让学生运用历史观来解决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讲授与项目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调历史问题与知识探究教学,帮助学生从问题生成中发展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夏阿华《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11期。
[2] 朱彦茹《“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年第3期。
[3] 胡晓凡《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育艺术》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