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05许小东
许小东
摘 要: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或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效率较低,或盲目重视信息化教学,偏离教学主体,导致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在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保障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明确教学技术的技术性、把握教学手段的融合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把握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的思考;挖掘教材细节,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49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减轻教师查找资料等负担,更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形式,讓学生产生全新的体验,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认知方面的误区,导致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出现种种问题。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效率较低
在信息化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愈加重视,但是,部分教师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信息化教育理论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无法正确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价值,既限制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容易形成死板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2.盲目重视信息化教学,偏离教学主体
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核心来构建教学体系。但是,在具体应用信息技术时,部分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较低,无法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备课,更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思路,一味按照课件展开流程化教学,既偏离了教学主体,又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教师的教学资源获取渠道显著拓宽,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应深入把握教学需求,确保所选择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多处于独立思维的发展期,往往对生动、形象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与课程关联度较高的音视频资料,在给予学生视觉刺激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确保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呼应。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百姓的艰辛,教师可选择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三集毛泽东初登场的场景作为教学资源,来引发学生将“毛泽东等人的雄心壮志”与“场景中百姓的疾苦”做对比,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北洋政府的正确认知,进而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2.保障教学环节的针对性
本质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更多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存在的,而任何工具的使用都必须充分考量其使用时间和使用位置,即应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嵌入时机,在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保信息技术价值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基于信息化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入信息技术来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新鲜度,进而发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围绕部编版教材七上第四单元《三国鼎立》一课展开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三国演义》已经有了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设计导入环节,既可营造兼具趣味性与互动性的课堂氛围,又能够自然而然地导入课堂情境,确保教学的整体效果。
又如,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依托学生喜爱的可视化编年史来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有助于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明确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性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信息化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可视化教学,即能够形成动态化的教学画面,解决历史教学所存在的如“知识点记忆难”等问题。教师应深入把握信息技术的优势,明确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性,有针对性地克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局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就儒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展过程进行罗列,形成层次化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确保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吸收。
4.把握教学手段的融合性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时,不应盲目依赖信息技术,而是应充分融合其他教育手段,在确保课堂教学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基础上,有效促发学生的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教师除了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外,还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我国科技成就有关的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注重历史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场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导入真实的历史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下第五单元《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视频,并就其中的若干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再要求学生联系《辛丑条约》等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思考。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我国外交发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确保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把握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的思考
初中历史学科中关于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既抽象又枯燥,这正是造成传统历史教学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视角下,依托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既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又能够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历史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对此类历史知识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时,许多学生缺乏对于军机处设立的正确理解,无法将其与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有效关联,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导入一段《雍正王朝》中与军机处职能有关的视频,在帮助学生有效吸收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军机处与君主专制制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3.挖掘教材细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根据调查,当前很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历史辨识能力,很容易受错误历史信息影响,而对历史史实产生错误认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关注历史发展的细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辨识能力,使其形成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历史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上第六单元《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时,很多学生由于受电影、电视剧或各类小说的影响,对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产生错误认知,普遍认为国民党并未在抵抗日军侵略中贡献力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台儿庄大捷”,并为学生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同时为学生讲述如“中国国民党军队约29万人参与此战役”,“由李宗仁、白崇禧等抗日将领指挥”等历史史实,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形成辩证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正确应用,既可以改善教学氛围,又可以形成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深入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向霞《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24期。
[2] 王林《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教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年第9期。
[3] 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