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021-09-05王永强
王永强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初中正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积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让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由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进行探究,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创新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42
初中是学生真正接受语文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初中生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但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丧失学习兴趣,这是初中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创设趣味课堂、创新课堂,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1.语言构建与应用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创设真实语境,设计多样化的任务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多种表达形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知识积累上,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创新思维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和语言之间就像人的手心和手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语言的组织构架与应用是需要借助思维创新的。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创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
3.文化传承及理解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两者并行,发挥其教学育人的作用与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将思维打开,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丰富,进而让学生更加便捷和全面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保证其健康和全面地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现阶段,由于部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年限较长,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经验下,他们发现难以顺应当今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师也在努力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当下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积极发展新型教学理念,淘汰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入新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只有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在课堂上大量讲解语法、词句搭配以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占有主动权和控制权。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语文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过于被动,对于那些大篇幅的背诵也容易产生厌倦感,极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大问题。
2.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将语文理论知识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不理解语文知识深层次的含义,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提升。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新型教学方法来改善现状,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将这些全新的教学法与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深度融合,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积极配合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缺乏积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很多教师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交头接耳,部分學生甚至会出现上课睡觉、发呆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就表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低下。此外,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讨论时,很多学生会趁机说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讨论效率,还无形中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如果长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将很难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乐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有趣味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将语文课堂变得色彩缤纷,课本上文字描述的场景也变得更加逼真,能够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创设出更好的视觉、听觉效果,为学生带来饕餮盛宴。
这样的教学方式,构建了立体化的课堂情境,不仅为教师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还满足了学生各项学习需求,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加语文素养。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可以放松心态,进行自主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例如,在讲授《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时。众所周知,这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谁看过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呢?”学生们开始激烈探讨,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投入到课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解,对人物的体会更加深刻。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进行解读,明确文章的含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
2.问题式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有效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目的。教师在创建生活情景的时候,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话语,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学生在这种情景下更容易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极大提升学习效果和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带着问题来听课,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草原》一课时,先向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有没有同学去过草原?”学生们听到这样的提问会兴致勃勃地抢答。然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会提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有哪些感受?”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由于阅读时间充足,学生们的阅读感受非常深刻。借此机会,语文教师再次向学生提问:“作者是如何描述草原的?”接下来,教师引导他们再次阅读,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再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这样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语文教师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转变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才能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更好的收获,为学生的人生画面抹上一层文学色彩,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3期。
[2] 路志云《立足核心素养科学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外语文》2021年第1期。
[3] 尤玮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36期。
[4] 孙明超、倪艳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天津教育》2020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