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09-05李志
李志
摘 要:语文学习往往基于文本阅读,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教材挖掘、兴趣培养等诸多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地位等,以此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讨论,探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学生主体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41
随着新课改的深度发展,课教学早已不再满足单一的任务,而是更多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注重课堂的逻辑性,寻找当前语文学科所蕴藏的思维,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找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以此展开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基于教材的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分析:
一方面,挖掘文章中的思维素材,找寻文章的逻辑性。一篇文章,尤其是中学教材中的文章,多遵循一定的结构逻辑,如总分、总分总、分分总等,能够清晰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主题思想,如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围绕该论点作者提供了哪些论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其主题思想是什么等。
另一方面,是文章的结构,如在一篇写景文章中,以语言描摹出一幅画面,那么这幅画面中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完成的呢?由四周向中央,由地面到天空,等等。挖掘文章的内在结构,才能切实推进教学的展开。
最后,针对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文章逻辑的挖掘。针对文章,设计出带有思考意义的题目。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问学生文章中运用了大量修辞,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并说明理由。类似于这样的挖掘,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让学生关注教材,挖掘教材内容。
二、注重课堂设计的逻辑性
注重课堂设计的逻辑性,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需要教师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课堂设计中的逻辑性,如一节课从导入到最后的小结,是层层递进又有理有据的。二是课堂的艺术性,关注教学的艺术,使每节课都在应有的结构之下,发挥其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将学习的主动权、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也意味着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倾听学生的声音,获取学生的反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也正因如此,课堂教学或许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生成与预设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此时,教师既要听到学生的声音,也要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教学大纲,推进教学工作的展开。
三、尝试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
以《春》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作者在文中描写蜜蜂时用了一个‘闹字,将其换成‘飞可以吗?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得到问题,会进行比较与分析,这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又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每节课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预设相应的问题,以此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中,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的体验,由此推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展开。
尝试创设问题情境,也引发另一项思考,即分层教学之下的课堂逻辑。在学生学习中,一般分层教学,应当是以固定的某个情境,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思路,以此完成教学任务。在组织教学中,尝试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带动教学的深度开展,完善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四、注重阅读的横向比较
注重阅读的横向比较,也是实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群文阅读活动是教学中常见的閱读教学形式,然而无序的阅读仅仅是量的积累,而鲜少能达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同理,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阅读,也可能是阅读与影视作品的互动、阅读与深度思考的互动等,注重阅读的横向比较,在群文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的内在核心,以此完成阅读内容。
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春》这篇课文进行对比,并从中剖析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上各有什么特点。比较法在单篇文章的阅读中也偶有应用,能发挥出不同的效果。这里以《荒岛余生》为例加以阐释。《荒岛余生》节选自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尽管是小说,但是节选内容本身并不是情节曲折有张力的。因此,为了提高《荒岛余生》这篇文章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导读准备,在进行备课时尽量融入趣味元素,如可以引入《少年派》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们对电影片段进行描述,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电影情节的播放,课堂氛围发生了转变,学生们会纷纷讨论。
在阅读中注重单篇文章的横向延展,或是多篇文章的对比,既是拓宽学生思路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去理解的重要形式。注重阅读的横向比较,是运用群文阅读展开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时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输出,而学生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完成阅读后,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来讲解文章的递进关系,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两个词汇同时使用的真正用意。这一问题的设置相对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学生可以结合鲁迅的生平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加以分析,以此完成对问题的分析。日常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及思路,尊重学生的表达,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动力。
六、在课外实践中拓展学生思维
近年来,人们越发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体验。目前,我国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仍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应关注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将思维训练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这里有以下几点可以关注: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应用的环节,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强调交流。传统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注意力置于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中,侧重于书面语言,而实践活动中,语文学科开始关注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口语交际最能体现学生的逻辑思考。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忙而不乱,满而有序,应当经过精心设计,使学生每参与一项活动都具有意义。
三是在组织课外实践中,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一系列的项目,如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等,这些都是当前教学中值得尝试的。
在课外实践中拓展学生思维,可以尝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动、组织判断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锻炼思维能力,找寻学习的灵感,以此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加以指导,听到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做好语文教学的革新,在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必要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宋执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基础教育论坛》2020年第4期。
[2] 于银年《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3] 袁树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5期。
[4] 南旺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甘肃教育》2019年第10期。
[5] 刘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