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洱海周围地区白、汉双语使用现状研究

2021-09-05董文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语调查汉语

【摘要】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洱海周围地区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本文对挖色、凤仪、上关、湾桥等几个白族聚居的乡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做一定分析,指出洱海周边地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白语,母语活力等级高,白语可持续性发展较好。并对新时代白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语言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白语;汉语;双语;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24-03

【本文著录格式】董文菲.洱海周围地区白、汉双语使用现状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24-126.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9年度科研项目“生态文化保护视角下洱海湖泊语言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B 135-147)

一、大理市洱海周边的概况

大理市范围内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洱海周边,因为从苍山到洱海的距离不远,历史上大理国都一直都没搬迁过,所以景点都很集中,包括大理古城、崇圣寺、才村、龙龛、上关、喜洲、周城、观音塘、洱海月湿地公园、团山、海东、挖色、双廊、海舌等。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500余年。大理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二、挖色镇、上关镇、凤仪镇、湾桥镇的语言使用概况

(一)挖色镇、上关镇、凤仪镇、湾桥镇的人文地理简介

挖色镇(古称鲁川)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辖6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56个居民小组,位于洱海东岸,地处大理市中东部,北与双廊镇接壤,南临海东镇,自古即为洱海东岸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洱海地区历史渊源长远的白族本土文化发源地之一。

凤仪镇(白语称zout zerf zerl)位于大理市东南部、距下关 12千米,是三面环山的高原小坝子。地处东经 99 58,北纬25 26,总面积 307.9平方千米,境内波罗江(白语称Baod laof gvf“波乐古”)自南向北注入洱海。因本镇西部有“凤山”(武哦书 vd oud svt),其形似凤凰展翅、取“有凤来仪”之义取名。在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下,当地白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在凤仪、上关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也不断加深。

上关镇位于洱海北岸,蒼山云弄峰东麓,北靠洱源县邓川、右所两镇,东接双廊镇和鹤庆县黄坪镇,距州府49千米。居住有白、汉、回、傣、彝、傈僳、纳西等民族,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为上关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湾桥镇位于大理市西北部,距下关25.5千米,距大理古城11.5千米,南邻银桥镇,北与喜洲镇接壤,湾桥镇是大理白族聚居之地,历史文化丰富,人杰地灵,白族本土文化浓厚,名胜古迹众多,具有优越的民俗旅游开发基础。

(二)挖色镇、上关镇、凤仪镇、湾桥镇四个乡镇的语言使用概况的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

1.调查设计

笔者采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对挖色镇居民在八个不同交际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白语、云南方言 、普通话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乡镇上,白语和汉语和谐共存,各司其职。

笔者根据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调查意向,设计出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方面的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1)被试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2)被试者在八个不同场合的白语、云南方言 / 普通话和白汉双语等语言使用的情况;对白语、云南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了解他们在不同交际场合使用语言时的语码选择及其使用动机。八个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分别是:日常交际用语、大众媒体用语(广播、电视等)、商业用语(贸易集市、买卖交易)、宗教场所和婚嫁丧葬、课堂用语、课外用语、在村委会开会办公发言等正式场合等。本研究调查为期 2 个月,笔者随机对 4 个不同年龄段的白族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共有120 名,其中 5 ~ 12岁 30 人、13 ~ 28 岁 30 人、29~ 55 岁 30 人、55 岁及以上 30人。

2.调查结果与讨论

语言竞争是语言关系的产物,是调整语言、适应社会的手段,不同的语言各尽所能,各守其位。对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居民来说,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至关重要。语言竞争反映到人的语言观念或信仰上,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选择,而语言选择又影响了语言的使用。语言使用是影响语言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种语言在一个区域内被广泛使用,那就意味着语言使用者为该语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

(三)四个乡镇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1.从日常交际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挖色镇白族居民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可以说,挖色镇居民的日常族内交际通常使用白语,白语自然是当地的主要交际用语,白语在挖色镇的日常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凤仪镇白族居民占全镇总人口50%左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云南方言和汉语普通话为载体的语言交际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与城镇生活相适应的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途径,由于日常生活中族内交际的时候居多,白语虽然在凤仪镇的日常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凤仪镇白族居民的语言使用多半是“半白半汉”的情况。

在上关镇,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在一些村子出现了“半白半汉”的情况,白语和汉语同时兼用的现象比较明显。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根据交际场合、具体对象来灵活选择白语、云南方言、普通话。

2.大众传媒(报纸、书籍、杂志、电影、电视、因特网等)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在挖色镇、湾桥镇、上关镇、凤仪镇的大众传媒(报纸、书籍、杂志、电影、电视、因特网等)用语基本上是以普通话为语言媒介的。

3.在本民族的节日集会、婚嫁丧葬、买卖交易市场等场合的对比分析

在本民族的节日集会、婚嫁丧葬、买卖交易市场等场合,白族居民对白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偏爱和语言认同感。白族居民会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或白语进行交际,以适应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在语言的选择上,人们以“白语为主,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为辅”。白语和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发挥了重要的交际作用。在宗教、婚嫁丧葬场所,挖色镇、湾桥镇的白语使用率为99.17%,上关镇、凤仪镇的白语使用率为82.5%。伴随着上关镇、凤仪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便捷性的提高,民族融合不断加深,白族居民会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使用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白语和汉语和谐共存,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满足了不同的交际需求。

4.课堂和课外两个场合来对比分析

把白族师生在学校里的语言使用分课堂和课外两个场合来考察,白语以前只是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辅助性语言,而如今,由于汉语的普及推广,学生已经不再使用白语。课堂教学用语基本为汉语普通话。课后,学生们的日常交际也是以汉语为主,年龄越小,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比例就越高。

5. 在开会或其他正式场合,不同语境下的语言选择有所不同

比如开会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或宣读相关文件时,会议召集人通常使用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讨论发言时参加会议的白族居民同样也使用白语或云南方言。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的语言使用仍以白语为主导。

调查结果显示,白语在四个乡镇的族内交流中占主导地位,在对外场合、大众传媒、教育等领域,白族居民主要使用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伴随着大理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相互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不断加深,汉语在民族文化的交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重要。在村镇学校、乡医院等大多数的交际场合,白族居民兼用汉语是他们的语言选择,白语和汉语(云南方言/普通话)和谐共存,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满足了不同的交际需求,共存于一个语言统一体中。

在多数的交际情景下白语与汉语实现了和谐统一,白语在族内交流中占主导地位,白族居民白语自由使用的认同感很高,白族母语的保护与传承有明显优势,即便年纪较大的人对白族居民兼用汉语仍然持有自然接受的态度,白语具有很强的语言活力,白语的代际传承不会中断。

三、白语的获得情况

大多数白族对本民族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大多数人选择把母语传承给孩子,认为白语有很大的保留价值,同时也高度认同汉语的价值。通过调查,洱海周边地区白语母语获得情况如下。

(一)是否具备使用白语的能力

调查显示,会说白语的人占到样本总数的90%~95%;不会说白语的人有占比8.5%左右。

(二)获得母语的年龄和受教育阶段

其中自然习得白语的有95人,占样本总数的79.17%;小学阶段习得的有15人,占比12.5%;中学阶段习得的、大学阶段习得的、工作以后习得的有 0人,占比0%,选择“其他”选项的有10人,占比8.33%。

(三)获得母语的渠道

由于拼音白文没有在老百姓中间普及推广,因此口耳相传便成了保存语言的主要方式。通过长辈传授在交际中获得白语母语的人数有95人,占79.17%,在学校中获得白语的人数有15人,学校教育习得的占比12.5%;选择“其他”选项的有 10 人,占比8.33%。

(四)母语水平和熟练程度

样本显示有绝大多数的居民的掌握程度为熟练,得以表现出其母语保持良好,可也有8.5%的人已经丧失了白语能力。

由此可见,洱海周边地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白语,母语活力等级高,白语可持续性发展较好。

四、保护白语、白汉双语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政策保护

根据乡镇语言保护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保护工作的优秀经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将语言保护纳入工作中,引导当地白族了解、學习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二)积极贯彻落实《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继承和发展白族传统文化,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进一步规范白族语言文字在各级各地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为更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文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印刷行业和电影、电视的用语用字;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城市中的地标性建筑物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名称的用字及标语、匾牌、宣传栏、橱窗等用字”等。

(三)举办白语相关活动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大理白族之家”“白语茶座”“白语摇篮”等平台增设专栏,例如“白语白文”“民俗节庆”“名村古镇”“文学艺术”“白族非遗”“白族戏曲歌舞”、白族建筑、白族服饰、白族刺绣、白族饮食、“调查与研究”“有关白文经典”“白语故事传说”等栏目,以白族语言为媒介为载体,加大对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促进白族同胞、白族优秀知识分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合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发展白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六、 结语

洱海周边地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白语,母语活力等级高,白语可持续性发展较好。白族人民很有必要加强民族意识,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关白族刺绣和服装、白族村落文化、民间习俗、节庆活动、民居建筑、文物古迹、民居刺绣、服饰、饮食、建筑、文学艺术、彩绘与建筑、地方历史等的宣传和教育等活动,弘扬和发挥自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使白、汉双语现象和谐并存、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文化发展本质上是语言文字发展,文化 竞争本质上是语言文字竞争,白族语言文字作为白族文化建设的基础性、载体性、抓手性事业,理应抓住历史机遇,面向未来,面向青少年,面向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始新的征程。发展好白族语言和文化。需要促进全民族共识,凝心聚力,为民族文化守护传承血脉,开拓发展源泉。

参考文献:

[1]邓莉. 广西柳城县古砦乡仫佬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周天天.云南凤庆县俐东彝族双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 彭庆华.熊学梅.云南大理喜洲:一个典型的白汉双语和谐共存乡镇[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8(2).

[4]张馨月岳丰凯尼尔基镇达斡尔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 文学教育,2020(10).

作者简介:董文菲(1985-),女,云南大理,硕士研究生,中职九级,白语翻译,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白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双语调查汉语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