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对策分析

2021-09-05柯庆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对策分析学前教育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体系中,有质量的舞蹈教学不仅可以传授专业技能,还可以从审美、品德等多方面,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探究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教学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优化对策”“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注意事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对策,构建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舞蹈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舞蹈的特色育人优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重要性;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066-03

【本文著录格式】柯庆军.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对策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66-67,76.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关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致力于通过高质量舞蹈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层面”“文化层面”“思想层面”的深度熏陶,让当代大学生获得综合素养上的提升。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忽略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舞蹈素质教育”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关系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进步,也关系到舞蹈教学在新时代的改革,值得相关院校认真反思、认真规划。

一、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健康兴趣爱好

通过系统化舞蹈学习,即使学生无法成为出色的舞蹈艺术家,也能培养个人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具体来说,一方面,培养舞蹈创编爱好。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舞蹈创编”。舞蹈创编的过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将个人理解,融入舞蹈设计,呈现给大众。通过舞蹈创编,学生可以发掘个人优势,找到自己在舞蹈创编方面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培养舞蹈表演爱好。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实践机会,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每一次舞蹈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关注”“认可”“赞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舞蹈表演方面的兴趣爱好。无论是“舞蹈创编”,还是“舞蹈表演”,都属于健康的兴趣爱好[1],都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找到展示自我的最佳方法,并在展示自我中收获自信,收获各种人生机遇。具体来说,一方面,展示个人理念。每一位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都会带有个人烙印。学习舞蹈时,无论是倾听环节、表达环节,还是设计环节、创新环节,学生都可以展示个人理念。也许学生的个人理念并不是很成熟,但通过这种自我展示过程,学生可以养成主动思考、主动表达的习惯,对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展示个人能力。即使接受同样的舞蹈教学内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转化能力也不同[2]。而这种“不同”,可以体现在“舞蹈创编”“舞蹈表演”“舞蹈鉴赏”等多个环节。当学生步入社会后,通过展示个人舞蹈能力,可以增加个人亮点,便于学生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三)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项有历史、有底蕴、有成熟体系的艺术形式。开展系统化舞蹈教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内在艺术素养。具体来说,第一,提升高校学生鉴赏力。舞蹈属于艺术类范畴,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鉴赏舞蹈作品、观看舞蹈表演,与教师、同学广泛探讨。在一些资源丰富的院校,学生还可以与知名舞蹈艺术家、舞蹈领域资深学者亲密互动。这是一个开阔视野,逐渐提升艺术鉴赏力的过程;第二,提升高校学生文化修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不仅包含大量舞蹈练习、舞蹈表演,还包含深刻的舞蹈理论。比如说,“舞蹈发展”“舞蹈历史”“经典舞蹈作品”“优秀舞蹈艺术家”“国内外舞蹈行业大事记”“舞蹈艺术与社会发展”等,这些都属于舞蹈理论范畴[3]。在舞蹈理论的滋养下,高校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沉淀,主动关注个人艺术修养,不断加强个人艺术修养。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为何有些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非常淡薄?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由于长期采取单一化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比较抵触舞蹈学习,面对教师布置的舞蹈学习任务,不主动、不配合,采取复制学习任务,甚至抄袭学习任务的态度来应对。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难体会到舞蹈学习的趣味性、艺术性。要想改善这一现象,高校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努力,寻求合适突破口[4];另一方面,缺乏评估机制。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中,评估机制主要用于总结、评价环节。目前,部分高校缺乏成熟的“舞蹈学习评估机制”,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难以引起教师关注。这样一来,舞蹈学习氛围就会比较沉寂,难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个人积极性。

(二)忽略创新能力培养

在日常舞蹈教学中,忽略创新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或者,完全依据“个人经验”授课,教学流程缺乏启发性、引导性,很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在教师不重视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内心想要创新,也会“望而却步”,缺少一点勇气和自信;另一方面,不注重创新能力激励。有些学生将创新理念融入舞蹈设计后,收获的不是教师的认可,而是教师的严厉批评[5]。对教师来说,这可能只是一次不经意的批评。但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是沉重打击。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不再有主动创新的热情。

(三)不重视舞蹈素质教育

大力开展舞蹈练习,忽略舞蹈素质教育,这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具体来说,第一,不重视舞蹈文化内涵。开展舞蹈教学时,部分教师以“舞蹈技能”为核心,很少深度剖析舞蹈文化内涵,学生个人认知始终停留在浅层次。如果学生将来想在学前教育领域有长足发展,就要高度重视舞蹈文化内涵,为幼儿呈现有文化内涵的舞蹈教学。作为学生职业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要意识到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不重视舞蹈职业素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进入各个幼儿教育机构,将舞蹈知识传递给幼儿群体[6]。这个时候,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忽略职业素质的现象主要有:“舞蹈教学没耐心”“舞蹈教学不细心”“舞蹈教学缺乏基本责任感”“舞蹈教学缺乏创新精神”“舞蹈教学偏离幼儿认知规律”等。为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打好基础,开展舞蹈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三、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优化对策

(一)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如何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一方面,拓宽教学方法。比如说,引进信息化工具,播放“多媒体舞蹈教学课件”,呈现民族舞、少儿舞蹈、芭蕾舞等片段,让学生在多样化情境中,感受舞蹈文化内涵,增加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舞蹈教学课件,教师还可以分解重难点舞蹈动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取得舞蹈学习上的突破[7];另一方面,建立评估机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建立“舞蹈学习评估机制”,从能力评估、知识评估、素质评估出发,给予学生更多关注,认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也指出学生在舞蹈學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评估机制就像一面镜子,让学生开始自省,并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愿意为了更好的评估成绩,主动学习多元化舞蹈知识,主动进行各项舞蹈练习。

(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一方面,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创新型舞蹈学习活动,激发每一位学生创新潜能。比如说,与专业化舞蹈机构合作,共同组织“舞蹈设计创意大赛”“舞蹈作品创新解读鉴赏会”“舞蹈表演创新路径交流论坛”等,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创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单独设置“舞蹈学习创新奖励”,专门奖励有杰出创新表现的学生。关于奖励内容,可以是“参观舞蹈行业”,可以是“与舞蹈艺术家对话”,也可以是“舞蹈创编奖金”。通过参观、交流、资金支持[8],学生可以自主成立“校园舞蹈创编工作室”,集中进行创新型舞蹈学习,开展各种创新型舞蹈活动,营造校园内部的舞蹈创新氛围。

(三)重视舞蹈素质教育

第一,重视舞蹈文化内涵。强调舞蹈技能的同时,高校教师还要突出舞蹈文化内涵的价值。比如说,制作舞蹈理论专题微课,从“舞蹈发展”“舞蹈交流”“舞蹈文化”“舞蹈社会价值”等视角切入,深度挖掘舞蹈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舞蹈素质;第二,重视舞蹈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属于舞蹈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长远发展,高校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舞蹈职业素质。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职业素质?比如说,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与一线幼师友好互动,了解舞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教授舞蹈知识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打好基础。再比如说,设置一些具体的职业情境,如幼儿不理解舞蹈设计怎么处理、幼儿难以学会舞蹈动作怎么处理、幼儿记不住舞蹈动作怎么处理……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四、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注意事项

(一)尊重差异

尊重个体差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思想,是高校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具体来说,一方面,接受较快的学生。对接受较快的一批学生,高校教师要提供一些有难度,蕴含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供学生深入学习、深入研究,切勿采取“千篇一律”的育人模式,忽略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特殊天赋;另一方面,接受较慢的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高校教师要传递一些激励信息,如要自信、要努力、要勇敢、要找合适方法……通过这些信息暗示,学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不会再沉寂于消极情绪,会主动走出个人自卑,理性看待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乐观面对舞蹈学习。

(二)注重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与变化的市场相适应,要以“创新”为教学追求。具体来说,一方面,培养创新意识。进行舞蹈方面的系统化教学时,高校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理念,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学习上的各种创新。尤其在舞蹈创编环节,教师要尽力营造宽松氛围,构建生动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创新;另一方面,认可创新表现。获得专业教师的认可,是学生努力学习舞蹈的动力之一。当学生在“舞蹈认知”“舞蹈技艺”“舞蹈设计”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新才华时,高校教师要给予充分认可,热情鼓励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三)乐于表扬

高校舞蹈教师的一次表扬,可能会带给学生持续性激励。具体来说,第一,让表扬具体化。部分高校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内容很空洞,听上去没有任何共鸣,学生难以受到触动。作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从“动作”“神态”“思维”等各方面,关注学生学习细节,具体阐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通过表扬类话术,获取有效信息,明确今后学习舞蹈的主要方向;第二,让表扬常态化。部分高校教师很少表扬学生,对待学生只有批评、指正。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基本的亲切感,即使教师表达的观点很正确,学生也听不进去。让表扬常态化,倡导的是“多表扬”“多认可”“多鼓励”,初步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个基础上,高校教师可以顺利开展各项舞蹈教学,实现舞蹈教学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开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教师除了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重视舞蹈素质教育”等工作,还要一如既往地秉持:“尊重差异”“注重创新”“乐于表扬”等原则。作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要具备一定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认真总结每一次舞蹈教学经验,主动聆听各个渠道、各个主体的理性建议,抓好舞蹈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舞蹈教学,打开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获得“知识”与“精神”上的双重收获,乐于将舞蹈艺术传递给更多人。

参考文献:

[1]韩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对策分析[J]. 参花(下),2020(12):71-72.

[2]宿艳梅.刍议微课在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20(34):27-29.

[3]王静娴,董虹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大观(论坛),2020(7):128-129.

[4]张萌萌.浅析高职学前教育舞蹈素养与培养策略[J]. 中外交流,2019(7):62.

[5]焦芙蓉.浅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艺术科技,2017(7):380-381.

[6]赵玥.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 新丝路(中旬),2020(2):1-2.

[7]吴升扣,熊艳,王会会.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与设计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89-96.

[8]姜唯,赵伟.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8(3):83-85.

作者简介:柯庆军(1976-),男,广东雷州人,本科,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对策分析学前教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