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文学作品对青年的影响

2021-09-05谷沙莎

牡丹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Q祥林嫂剖析

谷沙莎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杂文和诗歌取得了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成就,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能够在鲁迅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屈的民族精神、深刻的思想意义、犀利的文风和永恒的战斗力量。当代青年要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学会冷静看待事物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深刻地剖析自己。

一、鲁迅文学作品让青年冷静看待事物发展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鲁迅大胆结交青年朋友,萧红、萧军、丁玲、冯雪峰都是鲁迅的青年朋友,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得到了鲁迅的帮助与提携。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人们看到了他对青年的真挚爱护和给予的真诚帮助,也能认识到鲁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和不同的文学形象让青年冷静看待社会和事物的发展。

《记念刘和珍君》的历史背景是“三·一八”惨案,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但是却遭到了军警的镇压与残害。刘和珍等爱国学生的牺牲让鲁迅感到愤恨与不平,他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文字传达了其对青年学生安全的担心,希望青年学生冷静地判断事物发展的方向,保护自己的生命。

在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鲁迅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杂文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青年必读书》中,鲁迅以自己的读书感悟为例,告诉青少年要学会读书,并懂得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从《记念刘和珍君》到《青年必读书》,鲁迅通过具体的实例教导青年学生要看清事情的本质,明辨是非。这启示青年应在为国为民、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冷静地审视、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为民族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鲁迅文学作品让青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

鲁迅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落后的根源。当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人们也麻木不仁,社会盛行的“仁义道德”实质却是“人吃人”。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都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剖析,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这也让新时代的青年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认识和分析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鲁迅的不少作品都揭露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法对人们的残害和压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人吃人”。例如,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本来是一个穷苦的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卖掉。她被逼无奈只能出逃,到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了鄙视、虐待,遭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很快,婆婆又找到她,拿走了她所有的工錢,并且将她卖给贺老六。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很快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老天不公,贺老六因为伤寒病复发而去世,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历双重打击的祥林嫂只能再次投奔鲁四老爷。可是镇上的人们对她充满了歧视,将封建礼教禁锢在她身上,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祥林嫂是封建礼法的牺牲品,受到封建社会“神权”“夫权”的多重压迫,无论她怎么反抗和斗争,都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最后在人们新年的鞭炮声中,祥林嫂惨死在街头,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孔乙己》里的主人公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残害。以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是末代封建知识分子的下层,生活穷困潦倒,精神上迂腐不堪、愚昧,经常受到欺负和嘲讽,这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戕害。看了鲁迅的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看到那些结局非常悲惨的主人公,如祥林嫂、阿Q、孔乙己、闰土等人,不禁让读者的心里泛起些许的酸楚。

三、鲁迅文学作品让青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写婚姻和爱情题材的并不多,而且他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完全由母亲包办,但是这并不妨碍鲁迅去剖析当时青年的婚姻和爱情,他创作的婚姻和爱情类文学作品至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受《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启发,毅然决然地摆脱家庭的束缚,和涓生在吉兆胡同开始了同居生活,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是前卫的。不久,涓生被教育局辞退,只能靠译书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在没有经济来源后,两人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子君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变得越来越世俗、无趣,涓生对子君的爱意逐渐消减,直至最后消失。整个故事以子君的死亡而结尾,这对于当代青年有很多启示。

人活着不只是为了爱情,青年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生存能力,不学无术又盲目追求恋爱,最后伤害的只能是自己,试图从爱情中寻找人生的寄托更是可悲可叹。因此,青年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鲁迅文学作品让青年更深刻地剖析自己

鲁迅的小说、诗歌和杂文都深刻地刻画了当时中国人精神上的软弱。《阿Q正传》比较有代表性,阿Q代表着中国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一贫如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无家无业,只能住在未庄的土谷祠,给人家做短工。一旦有几文钱,他便喝酒赌博、调笑打闹。无论是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的争斗中,还是与王胡、小D的冲突中,阿Q都是失败者,但他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也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捧腹大笑的辩护与粉饰,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完全沉醉于“精神胜利法”中。鲁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总结和诠释,实际上反映了阿Q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性格,这也是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严重阻力之一,盛行于当时的中国。《阿Q正传》体现了鲁迅对当时人们的批判,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当代青年应从中受到启发,勇敢地认识自己和剖析自己,大胆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

五、结语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鲁迅对青年寄予了殷勤的希望。当代青年要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通过鲁迅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更加深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阿Q祥林嫂剖析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阿Q和老A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