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展览创新分析

2021-09-05阮玲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展览文旅融合创新措施

【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博物馆需要抓住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打破传统展览思维的限制,创新产品与模式,实现推动博物馆健康发展的目的。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展览;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208-03

【本文著录格式】阮玲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展览创新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208-210.

随着民众生活质量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对文化精神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中心。文旅融合对博物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拓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基础上,释放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现状分析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对旅游城市发展而言,旅游资源的加入于当地博物馆是一地理上的天然优势。博物馆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展品的打磨,而不用分心关注其他宣传类问题。但对那些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困乏的城市来说,博物馆自身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线路规划不合理等是其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不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用于自身展品的打磨,还要考虑相关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宣传等工作的开展等,难度可谓呈几何倍增加。

其次,资金分配不平衡。相比于地方级博物馆,政府给予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的资金扶持更优厚,同时可能带有更多政策偏向,以便他们有更多资金来开展展览活动和文旅项目等。而那些地方级博物馆则没有这样的优待,这为他们的发展增加难度。

(二)观众承载力有待提高

对那些大型的、旅游城市中的博物馆,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虽然博物馆外接待、运送游客的大巴络绎不绝,但是博物馆自身承载力有限。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游客经常为了参观博物馆而花几小时排队。于游客自身而言,本身旅游时间宝贵,而将时间花费在这样无意义的排队上就是浪费,且这样的排队体验并不美好。因此,当前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承载力,同时需要在游客承载力和文物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两者的共同提升。

(三) 专业人才不足

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对既了解博物馆展览活动,又掌握城市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其欠缺。且目前博物馆从业人员中,拥有博物馆和城市旅游工作背景的人才极为稀少。这就需要博物馆在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关注对这类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对目前公众开展博物馆旅游的动机进行调查和了解,根据需求,设计相关展览和服务内容,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四)文旅融合意识较弱

截至目前,我国很多博物馆依旧依靠政府拨款以及相关公益单位的扶持而生存,自身经营意识缺失。甚至认为文旅融合发展是上级政府为了摆脱对博物馆的扶持,出于公共统筹的范围而推行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不仅缺乏主动性,同时缺少专业的计划和安排。此外,在整个融合过程中对定向展览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有限,甚至将整个宣传活动限定于本市和本地居民中,缺少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以及对外来游客的吸引,且宣传的重点放在教育展览上,缺乏游客体验。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展览创新分析

(一)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就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第一,做好创新设计,充分考虑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群众的需求变化,对博物馆的陈列进行创新设计。第二,提升展品的真实性,改善群众的体验。第三,将时代的风格与现代审美进行结合,提升展览的效果。

1.创新设计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设计理念得到人们的重视,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设计存在的问题,各地的博物馆应该提升重视程度,将创新设计作为重要的手段,从而为博物馆的运营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提升博物馆的生命力,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充分展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2.让展品拥有真实性

在充分发挥设计功能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展览内容的品质,需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展品的真实性,从而借助博物馆的场景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让观众对历史文物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博物馆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向观众展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价值,在展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主次进行设计,从而逐步提升群众对文物的了解,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时代风格和审美效应相结合

长期以来,博物館都存在设计陈旧的问题,厚厚的玻璃窗,昏暗的灯光效果影响了游览者的视觉体验。当前,由于科技的发展,硬件设备和技术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在展览设计工作上,可以配合展现文物真实状态的图片和视频,让群众可以全面的认识文物,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仿真技术,设计文物的模型,实现参观者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并配合灯光和电子设备提升表现力,改善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效果。

4.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展览方式融合

当前,部分博物馆开始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因此博物馆事业机构正处于新旧模式交替的时期,为充分做好展览工作,需要重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展览方式的结合工作,从而让观众更好地接受。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藏品的具体情况,并且借助技术的优势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完善参观者的观赏体系,从而改善展览效果。

5.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打造虚拟环境,为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这也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一大创新和优势。借助先进技术设备的优势,通过对设备的控制,使虚拟内容进行交互呈现,就可以顺利完成虚拟物体与真实文物的融合。这种增强现实的技术在电子智能领域已经开始普及,对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脸部识别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利用摄像头对人脸面部表情进行捕捉,及时对藏品进行匹配,通过显示器展现出来,就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改善参观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

(二) 静态媒体展示的互动设计运用

1.场景复原

博物馆进行展览设计时,可以大量采用复原的方式,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历史场景进行还原,从而帮助参观者更加直接地感受历史文化,提升文物的表现力。以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其魅力,这种展厅的设计可以以皇城作为北京的代表,从而更加巧妙地使用戏剧化的场景,充分展现北京胡同的魅力,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文化和人物事件。

2.幻影成像技术

当前,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幻影成像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具体会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光学的技术、玻璃的投射、反射原理,在展厅内部营造一种虚实结合的气氛,从而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感受。相对国外,我国的幻影成像技术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并且相关技术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因此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为群众带来更好地视觉体验。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将会给博物馆带来更多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三) 模拟媒体展示的互动设计运用

1.虚拟现实技术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空间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能够让观众沉浸在营造的环境中,对更加真切的感受历史文化,感受文物气息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技术应用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实现多种感官的交互。并且,博物馆展览馆的艺术设计人员当前也充分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从而采用更多的方式实现交互,提升游览体验,这也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

2.人工生物技术应用

由于人工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该技术也能呈现出一定的特色。尤其是在自然界生物现象展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模拟,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生物迁移、繁殖以及进化的过程。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提升对生物演变过程的认识,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将是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可以提升直观性和生动性,让观众的身心得到释放,尽情释放文物的魅力。

(四)其他措施

1.争取政府财政补贴,及时更新馆内设施

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基本保证就是充足的保管、检测技术调控设备。针对当前许多博物馆内部存在的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配置足够数量、不同规模、不同材质的藏品架,可以刚好的进行文物陈列与保管,直接规避藏品架质量造成的文物保管安全隐患。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添置继续的文物藏品架。

(2)博物馆购置现代检测与调控设备,做好馆内温湿度监测与调控工作,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提高文物保管质量。

因此,各博物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科学合理的项目申报计划,争取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博物馆要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以便后期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2.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文物保管水平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博物馆内部文物保管工作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这就需要博物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馆藏文物保管的水平,促进文物保管工作的順利开展。

博物馆档案保管中运用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文物档案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文物修复、文物展出等工作,快速查找文物损坏,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与游客的近距离接触,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游客观赏需求。当前,部分博物馆开始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因此博物馆事业机构正处于新旧模式交替的时期,为充分做好展览工作,需要重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展览方式的结合工作,从而让观众更好地接受。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藏品的具体情况,并且借助技术的优势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完善参观者的观赏体系,从而改善展览效果。

如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打造虚拟环境,为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这也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一大创新和优势。借助先进技术设备的优势,通过对设备的控制,使虚拟内容进行交互呈现,就可以顺利完成虚拟物体与真实文物的融合。这种增强现实的技术在电子智能领域已经开始普及,对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脸部识别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利用摄像头对人脸面部表情进行捕捉,及时对藏品进行匹配,通过显示器展现出来,就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改善参观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

3.提高工作人员技术素养水平

现阶段,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要想办法培养和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这也是当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历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且截至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欠缺管理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等问题。可见,大部分员工都习惯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进行导致博物馆工作停滞不前,无法创新。

针对当前现状,作为博物馆领导层,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或者定期邀请一些博物馆管理领域的专家或者教授对馆内员工进行当面授课,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引导帮助员工认识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管理技能,比如书籍的保养和维护技巧等,以此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不定时组织馆内优秀员工参与国际上或者国内外关于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交流会,通过对馆内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激发他们不断学习,自主提升的意识和动力,从而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再次,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工作考评,对那些表现突出,有潜力的员工进行挖掘和培养,将其作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另外,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加深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升员工间的凝聚力,从而保证在日后工作中大家能够各取所长,共同协作。

三、结语

总之,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博物馆主动加强与社会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挖掘更多潜在观众。文旅融合下博物馆展览需要切实发挥政策优势,及时转变传统展览理念的不足,促进博物馆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易军.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文创共享平台创新——以博物馆参观护照为例[J].长江文明,2020(4):83-88.

[2]韩旭.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功能游戏开发探析——以国家典籍博物馆“古籍保卫局”之“山海社的宝藏”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4):292-295.

[3]孙慧婧.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4]李经龙,彭开利.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以安徽博物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3):49-54.

[5]任志艳,张丽青,陈温清,陈楠楠.文旅融合背景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资源旅游活化路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5-100.

[6]李华伟.论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4):221-222.

[7]熊晓昙.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博物馆公众服务理念与方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181-182.

[8]杜瑶.以文促旅的先行者 以旅彰文的目的地——浅论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新角色、新使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4-115.

[9]陈庆荣.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提升研究——以天长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14-116.

[10]付森.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8):112-113.

作者简介:阮玲娜(1982-),女,福建泉州,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

猜你喜欢

展览文旅融合创新措施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