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私大爱彭德怀

2021-09-05张嘉升

湘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侄女彭德怀伯伯

张嘉升

彭德怀在革命战争年代戎马倥偬,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平时期,他投身于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事业,成绩卓著,深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爱戴。生活中,彭德怀也是处处以身作则,几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不搞特殊,深深地感染着家人和广大干部、群众。

“彭总一向就是那样艰苦”

彭德怀从不讲究吃喝。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部队给养时常短缺,彭德怀就同普通士兵一起吃野菜和草根度日,与战士们“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仍倡导艰苦奋斗之风。有一次在大连视察国防工程建设情况,吃饭时地方领导准备了十七八个菜,彭德怀见状愤怒地说道:“我们不是帝王将相,是人民共和国军队的领导人,就这么个吃法,对不起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更无法向人民交代。要苦一点、紧一点过日子,就要上下一起苦,领导带头苦!”于是,餐桌上重新换成了普通的饭菜。以后,彭德怀不论到哪里视察,总是会提前跟地方上打招呼,严禁铺张浪费。

彭德怀也从不讲究住处,总是随遇而安。在延安,他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等职的他,在西安住的只是机关的一间小房子,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木床和两把椅子,装饰也与普通百姓家无异,唯一不同的是墙壁上挂着两张大地图。

来到北京后,彭德怀搬进中南海永福堂居住。那里的房子也不宽敞,有时多来几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后勤部门了解彭德怀的情况,总是想着给他扩建两间房子,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彭德怀总说:“我们的房子已经很好了,比老百姓住的宽绰多了。北京市的群众要是跟我们一样住上这样的房子,怕20年也达不到。”后来,组织上给他在中南海后边找了一栋二层小楼,彭德怀果断拒绝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理解,他便耐心地解释:“工作的时候要挑重担,要多做工作,生活上要少为自己打算,住房要住小的。这就叫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咱们国家解放好几年了,有些地方连吃饭的问题还解决不了。我搬进那么高级的楼里去住,能睡得着觉吗?”工作人员明白了彭德怀的心意,以后也不再提搬家的事了。

彭德怀在穿着上也很随意。1947年,西北野战兵团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挥下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八九个月过去了,彭德怀撤离延安前就穿在脚上的旧布鞋也裂开了,两个脚指头露在了外面。警卫员要去给彭德怀领新鞋,却被他制止了。他开玩笑地说:“穿着露脚指头的鞋,通风凉快,还不长脚气。”到了寒冬,彭德怀仍穿着这双破鞋,警卫员担心他的身体,便偷偷去给他领了一双新鞋,没想到他却坚决不换:“运来的物资不多,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练兵,有的还没有鞋换。我的鞋还可以穿嘛,为什么要换?去,把鞋给我退回去。”

彭德怀在战场上横刀立马,军功卓著,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做针线活的好本事,身上穿的衣服破了总是自己缝缝补补。多年跟随彭德怀的警卫员景希珍曾回忆:“彭总一向就是那樣艰苦,他穿的背心、衬衣、鞋和袜子,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我看实在不能穿了,有时偷偷地给他扔掉,可他要换的时候硬是跟我要破旧的穿。为这样的事,我不知挨过他多少回批评。”1958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回湖南老家,穿的还是褪了色、打了补丁的呢便服。陪他到平江调查的湖南省副省长谭余保开玩笑说:“彭总,你这个老帅,穿着补丁衣服到湖南哭穷来了!”彭德怀却严肃地说:“哭穷?我是打柴棍子出身的,穿惯了补丁衣,这比小时候的百衲衣好多了!”

20世纪50年代,按照中央的规定,有关部门给彭德怀配了一辆崭新的吉斯牌轿车。警卫员景希珍看到新轿车高兴极了,但彭德怀的反应却很冷漠,因为他早就讲过自己不换新车。这次,他又对景希珍说:“换什么车呢?我现在坐的车不是很好吗?小景,我问你,你知道这些车子是怎么来的吗?这都是用猪肉、水果换来的呀!换一辆车,不知要用劳动人民多少血汗。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成立不久,咱们的工业还很不发达,农业又很落后,有辆车坐就不错了。”在彭德怀的坚持下,景希珍只得让司机把原来的吉姆牌旧车开了回来。

彭德怀常教育家人:“咱们国家还很穷,大家都应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勤克俭的家风,给了家人以深刻影响,他的侄儿媳说:“伯伯往家里写信,经常嘱咐我们要艰苦节约,我们一直是按照伯伯的嘱咐去做的。”

“不能开这个头,搞这个特殊”

彭德怀不仅自己不搞特殊,而且还教育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搞特殊,始终做亿万老百姓中的普通一员。侄女彭钢自小有当兵的梦想,她希望伯父能帮一下忙。但彭德怀十分反对高级干部给子女亲属“走后门”,他非常严肃地说:“不行。不能开这个头,搞这个特殊。”有一次,彭德怀从外地回来,告诉侄女现在有些军队院校要招收女学员,并叮嘱她努力学习,中学毕业后去报考。不久,有人告诉彭钢,她可以不经过考试而直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接收。彭钢向伯伯提起了此事,彭德怀没有表态,而是盯着侄女,想听听她自己的想法。彭钢说:“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我不愿这样去。”彭德怀对侄女的选择感到欣慰,大声地说:“好,有志气,就应该这样子。”1959年的夏天,彭钢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与彭德怀生活了15年的彭钢,深受伯伯的影响。多年后,她在部队纪委任职,因办事坚持原则,不讲情面,被誉为“军中女包公”。

彭德怀向来公私分明,同时教导家人要禁绝一切损公肥私的念头。他十分讨厌公车私用的现象,多次强调:“车子是组织上分派给我工作用的,家属没有权力动用。”夫人浦安修有一段时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离家几十里路,每个星期六回家、星期一早上回校,但她从未提过用丈夫的车来接送自己,而是每次都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其他学员一起乘坐机关的交通车。1961年,彭德怀回故乡,侄儿想借用伯父的车结婚时“风光”一下,被彭德怀断然拒绝:“小车是公家的,可不能用来办私事。我们家又不是封建王朝的帅府,你在思想上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切不可搞半点特殊化。”

彭德怀对湖南老家的亲戚要求也十分严格,告诉他们不要来北京找他帮忙,也不要在家乡打他的牌子办事,要自食其力。他有个堂侄女住在农村老家,经常来信叫苦,请求伯伯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开始的时候,彭德怀让秘书给她寄过几次钱,后来他觉得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亲笔写信给她:从历次来信中看出,你思想落后,不愿努力生产,自力更生,不想办法克服困难,不勉励自己的儿子进步。你才50岁,是可以劳动的而不劳动,这种落后情绪,希望你加以反省克服……堂侄女读完信后,十分羞愧,明白了彭德怀的良苦用心,决心从此以后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绝不再做不劳而获的事情了。

彭德怀虽然严格,但他对亲人的爱无比真挚和深沉。在三年困难时期,彭德怀一个月能拿到公家供应的几斤肉,但每次他都要等到侄女彭梅魁与她的孩子们来了,才一起吃。他还担心因自己的政治问题而连累孩子。有一次,彭德怀与彭梅魁和她的3个孩子合影,照片上的彭德怀只留下了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彭梅魁问伯伯为什么要躲开,彭德怀深情地说:“现在我的名誉不好,几次告诉你们不要来看我,而你们却偏偏要来。这些孩子还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不要因为我,给他们留下什么牵连,影响他们。”1963年彭钢结婚时,彭德怀很高兴,把一块自己珍藏了十几年的绸子拿了出来,做了一床被面,又给她买了一床被里和床单。他还多次对彭钢讲:“你要是有了孩子,就放在我这里,你尽管安心去工作。我现在不能工作,给你们当当后勤,让你们节省时间去为党多做工作,也算是我做了点贡献。”

“为人民服务,从没有回过头”

彭德怀对人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在中南海居住期间,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彭德怀主动要求减少公务人员,身边只留一名公务员和一名保卫人员。留下的工作人员想不通,彭德怀便开导说:“我这里减了两个人,你们的工作是多了。可是我们干革命,不能只想到自己,应该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959年,被批判后的彭德怀来到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吴家花园居住,又向组织上提出将公务员、炊事员和司机裁减掉。这样,彭德怀就自己做起了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家务。他对警卫人员说:“很多劳动人民,他们都六七十岁了,还不是照样干活。我也是劳动人民的一个成员嘛,我也要干活呀!”

在挂甲屯居住的6年里,彭德怀虽被免去了职务,但他心里一直装着党和人民群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关心群众疾苦,总是将供应给自己的牛奶送给附近的孩子喝,自己掏钱给邻居家安装电灯,帮助邻居料理丧事,冒着暴风雨挨家挨户检查居民房子的隐患。三年困难时期,彭德怀与居民群众互帮互助。他拔野菜、开荒地,向居民群众分享自己的供应,而居民群众也总是悄悄地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鱼、油和大米等食物放在彭德懷的家门前。彭德怀每次见到门前的食物,眼眶中都会噙满泪水。他感动地说:“人民没有忘掉我,我也没有忘掉他们。不管怎么样,我也要给人民做些事情。大事不能做,可以做小事,可以多种菜,多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来感谢人民对我的关心。”1965年,彭德怀离开挂甲屯赴四川工作。离开前,他深情地表示:在挂甲屯,我是如鱼得水。没有群众,我这条“鱼”恐怕早成“鱼干”了。

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到老家湖南湘潭开展农村调查。在家乡的50多天里,他深入农户家庭,详细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等状况。调查结束后,他把自己收集到的情况整理成厚厚的一大本材料,准备回京汇报,供中央参考。他的堂侄担心伯伯再犯“错误”,劝他不要报告中央,但彭德怀说:“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把情况反映上去,供中央参考参考也好嘛!古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仁人志士能够做到的,共产党人还不能做到吗?”

夫人浦安修曾回忆说:“彭德怀同志艰苦征战的一生,留给我的记忆是那么深刻,但镌刻得最深的是:他从一个童工成长为国家元帅,始终未忘他是人民的儿子……15岁离开家门,经过10多年艰辛的磨难、曲折的探求,才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使人民群众从苦难中挣脱出来的革命道路。从此,他在这条道路上,为人民冲杀,为人民呼喊,为人民服务,从没有回过头。”这正是彭德怀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猜你喜欢

侄女彭德怀伯伯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和甘伯伯去游河》
“伯伯”叫错了?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彭德怀不愿照相
伯伯婆婆拔萝卜
意大利人交际理念
七旬老太遇电话诈骗 被“亲侄女”3天骗走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