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视角下“善恶一如”人性的深度剖析

2021-09-05米京晶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龙之介芥川视点

米京晶

芥川龙之介的很多作品都是基于“善恶一体论”的条件下创作的。“善惡一体论”是芥川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善恶都来自人的本质,善恶为一如,并不相反而是相承。芥川生活的时代正逢新旧社会体制的交替时期,人们开始对现有知识理论体系产生怀疑。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带有怀疑主义色彩的作家,这种怀疑主义倾向体现于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对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态度。

芥川龙之介擅长短篇创作,取材角度灵活独特,常从中、日两国的历史典籍中寻找素材进行再创作,描绘僧侣、武士、盗贼、贵族、平民等各色人等的离奇故事,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人间百态。他笔下的人物少有可爱之人,连平常百姓也心怀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心思。从早期的《鼻子》《罗生门》到晚期的《河童》,始终贯穿主题的是对人性的剖析,对生存的不安,直视人性中善恶相互交织、博弈的真实本质。但芥川作品中又常流露出对善的憧憬,小说《橘子》中渲染的温情,《杜子春》中少见的没有道德瑕疵的主人公都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善的期待,但他仍以悲观主义的态度去描述人性的善。

一、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时代背景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明的开始,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大正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战后,民主自由的浪潮席卷日本,大正时代社会思想主流是“大正民主主义”。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三大派别: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20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现实主义文学社团有白桦派和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新思潮派兼具白桦派的善和自然主义的真,处理题材冷静务实,注重创作技巧的革新,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一改江户时期劝善惩恶的文学观,以写实的手法创作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再不是以前的好人和坏人泾渭分明,而是转向剖析暴露人性中隐匿的善恶交织的本质、真实反映社会现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其中,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极具代表性。他着眼于中日古代典籍,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再创作,借助时空转换,讽喻当时的社会现状、暴露人性深处隐匿的利己主义,可谓一针见血、酣畅淋漓。

(二)成长经历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本姓新原,出生8个月后,他的母亲精神失常,于是被他的舅舅芥川道章收养。母亲的发疯使芥川从小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之中,养父母虽然养育教导了芥川,但他从未享受过真正的母爱。母爱缺失、身体孱弱,他感叹命运的不幸。于是他将对母爱的渴望转移到了恋爱中去。芥川在他22岁的时候恋爱了,但由于门第悬殊以失败告终,芥川的养母因为害怕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有损家族声誉而坚决反对他们的恋情,失败的初恋让芥川体会到了人性的利己和自私。

虽然芥川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爱的缺失,但他的养父母却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芥川家族是旧式的封建武士家族,门风高尚可谓书香门第,身处这样的环境加之本身聪慧,芥川阅读了大量的中日书籍,他是大正时期少有的汉学修养深厚的作家,同时,他对欧美文学更是兴趣浓厚,这为他日后成为大正时期日本文坛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

二、矛盾的人性观—以《鼻子》为例

(一)芥川龙之介的善恶观

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性地去描述人性的善恶,从来不对此进行评价。他认为一个人有美好的一面,必然也有的丑陋一面。他曾说过:“我看到了善恶一如的东西。”道德立场的复杂性是芥川龙之介的历史题材小说的重要特征,在他的小说中,矛盾时时在人物与事件中纠缠,读者很难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倾向性。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而在芥川看来,人性与善恶密不可分,在危难关头的选择,善与恶、生存与道德该如何抉择?走投无路的家将,长鼻子的禅智,被流放的贵族等都展现出了人性的根本。在《鼻子》中,禅智和众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体现了人性的摇摆和人在善恶中的徘徊。

1.禅智长鼻子时众人的同情心

在小说《鼻子》中,禅智是一个内道场供奉,他的长鼻子使他在池尾无人不知,鼻子五六寸长,从上唇的上面一直延伸到下唇的下面。禅智在平时的谈话中,最怕提到鼻子。禅智厌恶自己的长鼻子,因为这长鼻子给他的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吃饭的,如果自己一个人,鼻子就会垂到饭碗里面去。所以,吃饭时需要有一个弟子帮他把鼻子掀起来。其次,他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鼻子的看法而感觉伤到了自尊,他的愿望就是想让自己的鼻子在别人看来要短一些。

众人对内供禅智的长鼻子感到同情,吃饭时,弟子们会帮他托住鼻子并积极地为他寻找方法缩短鼻子,劝他使用秘法治疗鼻子,这种种行为出于对他的同情,展现出人性善的一面。

2.禅智鼻子变短后众人的嘲讽

当禅智的鼻子如愿变短后,人们却开始嘲笑他,他发觉众人看他的眼神,比之前鼻子长着的时候更加怪异。众人前后的态度截然相反,在他的鼻子还长的时候,众人对于他人的不幸出于善的心理,对其感到同情,积极为其寻找治疗的法子,但是当他的鼻子真的变短,摆脱了不幸,人们又开始觉得不满足,出于恶意对那人带有了敌意。如芥川所言“人的内心有两种感情互相矛盾。人肯定会怜悯同情处于弱势的、不幸的人。然而当那个人想方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人们又会感到不如意,会对那个人抱有敌意”。简单来说就是当别人比自己不幸时,人们大都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情感,会对其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是当原本不如自己的人摆脱了不幸,跟自己站在同一个位置的时候,人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对这个人原本不幸的人抱有敌意,这正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二)人性的利己主义

在芥川暴露人性之丑陋的作品中,无论历史或是现实题材,都有他对利己主义的深刻揭露。利己主义是人性丑恶的一种体现。芥川早年的经历,让他看透了人性的自私和利己,芥川在跟朋友的通信中曾有叙述,认为自己包括周围的人都很丑陋的想法,然而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回避而是强迫自己面对这些丑陋,用理性来看待周遭的丑陋和善恶。相对于人性的善,芥川面对和思考更多的是人性的恶。他在创作时,对人性的恶以及恶的产生进行了准确的刻画,不同于浪漫主义对人性的善的赞美,现实主义针对的是对于人性之恶的批判,芥川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善恶一如的辩证关系的探讨。

猜你喜欢

龙之介芥川视点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