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内曹操诗歌研究综述

2021-09-05徐晗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游仙诗用典曹操

徐晗

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曹操的研究不断增多,并且逐渐从开始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关于曹操政治思想和评价上,发展到关于曹操与建安文学的关系的研究、曹操诗歌研究和曹操散文研究的角度上。可以看出,研究曹操的领域在不断地拓宽,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对于曹操文学上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解析思想及诗歌风格方面,而其诗歌论著多散见于硕博士论文与各级刊物之中。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曹操诗歌的综合性研究,二是对曹操诗歌的某一角度进行研究,如曹操诗歌的接受方面、诗歌题材角度的研究、诗歌艺术特色方面和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观研究等方面皆有论著,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点。

一、关于曹操诗歌接受研究

关于曹操诗歌的接受研究,近十年国内研究现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曹操的诗歌接受研究,如赵婧和张小慧的《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中对曹操四言诗中对《诗经》典故的继承,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式上对《诗经》继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吴大顺《曹操拟乐府与建安风骨的发生》对于曹操四言诗和《诗经》、乐府诗之间关系的论述研究。同理,路元敦的《曹操诗歌与乐府》更加清晰地指出了曹操诗歌对于乐府诗的继承与创新。

另一方面是后代文人对于曹操诗歌的接受研究,祖秋阳的《曹操诗歌唐前接受研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从唐前对曹操诗歌接受的发轫期、发展期和延续期三个不同时期对曹操诗歌接受的状态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并横向考察了同时期作家对于曹操诗歌的接受情况。从传播的角度对曹操乐府诗在唐前的传播方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明确指出曹操诗歌在三个时期的接受过程中接受方式不断丰富、阐释研究逐步深化和曹操诗歌影响日趋多元三个特点,从接受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曹操诗歌的价值。陈玉萍的《明清曹操诗接受研究》通过曹操形象的历史演变情况、明清时期对于曹操诗学接受的背景以及明清时期文人们对曹操诗歌接受方式三个方面对明清曹操诗的接受背景及方式进行梳理,对明清时期选中曹操诗的经典选本进行总结,从阐释价值和传播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明清诗选本中对曹操诗的接受价值。从渊源论、风格论、诗品与人品论以及曹操诗的地位与影响四个方面,以诗歌批评的角度对曹操诗歌在明清时期的深切关注与影响以及诗论中对于曹操诗歌的接受倾向进行探究,并在最后从“直言仿作诗”“疑似仿作诗”“同题创新诗”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明清时期对曹操诗歌接受的特征与缺陷。而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诗歌风格对整个建安文学乃至后世文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王玫的《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中,系统而又细致地从文学接受、传播的视角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将建安文学在建安时期到宋元时期各个朝代的传播与接受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其中,对于后世对曹操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亦有研究。但也由此可见,在后世对曹操诗歌的接受中,在学术上仍旧留有些许待探索的方面,可对其进行研究。

二、关于曹操诗歌题材研究

曹操诗歌题材众多,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以曹操诗歌题材的角度为切入点的研究成果众多。李玉英的《曹操游仙诗对秦汉同类诗歌的超越》将曹操游仙诗和秦汉时期的同类诗歌进行了对比,分别从曹操现实中的精神上的超越、情感上的表达和诗歌中对人生价值的把握三个方面,对曹操的游仙诗进行探究。张丽峰《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从东汉时期道家思想的盛行、民间对黄老之学的推崇,曹操本人与道家思想的契合及对长生之学的追求和他在晚年的壮志情怀与暮年心理的相互冲击下所产生的希望以及在游仙诗中得到满足三个方面论述曹操游仙诗成因,并对曹操游仙诗的四种主题进行探索,将其分为“娱乐调笑”“求贤揽才”“志在蓬莱”“忧世不治”四个方面。曾维君在《论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中对曹操乐府诗中的战争乐府诗亦有论述,对曹操战争乐府诗中的叙事和抒情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产生原因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述。除此之外,宋雪玲的《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以曹操《薤露行》《蒿里行》两首乐府古体战争诗为起始,深入研究了曹操战争诗中内容上的从描写离乱到抒发情怀、风格上的从慷慨悲凉到壮阔飞揚。张兆年的《三国战争诗研究》,在关于战争诗的研究中,曹操的战争诗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三个方面描写了曹操战争诗的重要贡献,认为曹操的战争诗中具有记录汉末离乱社会的实录性、以乐府古体写时事的创新性以及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文人们对于生命主题的深度思考,通过对这三方面的探究证明了曹操的战争诗有着代表性的存在意义。刘群的《三曹诗歌选材、风格和文化底蕴异同比较》通过三曹诗歌之间的比较,从经历、性格和文化底蕴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也对研究曹操诗歌题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曹操诗歌艺术特色研究

近十年中,从曹操诗歌中艺术特色的不同角度切入研究的研究成果众多。赵艳华《论曹操诗歌内容的“悲凉”》从哀民生的悲凉、难得天下贤才的悲凉、壮志难酬的悲凉以及诗歌意象的悲凉四个方面来论述曹操诗歌中悲凉的体现,并对曹操诗歌内容中悲凉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王萍《比喻意象对曹操诗风形成的促进作用》从曹操的古直悲凉的诗风和比喻意象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认为比喻修辞对曹操诗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冯颖《曹操诗歌用典方式探微》对曹操诗歌中用典方式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曹操诗歌中的用典方式分为“明用”“暗用”和“化用”三个方面,并对其进行陈述分析。在曹操用典艺术特色方面,李志慧的《三曹诗歌用典艺术研究》用表格的形式对曹操诗歌中对前代典籍的用典情况做出陈述,并在论文中总结出其诗歌的用典特点,重点研究了曹操诗歌用典与其对前代继承情况及其鲜明的“题典”意识,为人们了解曹操诗歌中的用典这一创作技巧提供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伍鹏飞的《曹操诗文用典研究》首先对曹操诗文作品中的典故来源、原因及其语典和事典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分析,并且从曹操诗文中用典的特征,从取语、取意和文学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着重分析了曹操诗歌中的用典情况,以此深度探析曹操的人格与思想倾向,对后人可以从曹操诗歌中的用典特征来多方位研究曹操的诗歌有着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游仙诗用典曹操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乐府游仙诗研究综述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论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