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华烟云》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传译

2021-09-05张志仙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婚姻观京华

张志仙

林语堂读书时喜欢富家女陈锦瑞,却因门不当户不对,未与之喜结连理。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通过姚、曾、尤、牛四个家族子女的婚姻,尤以姚木兰的命运为例,传达了自身的婚姻理念,传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观,有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本文就《京华烟云》中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传译进行了探讨。

一、中国传统婚姻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社会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婚和丁克极少出现,多数人被迫与不相爱甚至从未谋面之人结婚生子。传统社会中,自主追求爱情的故事往往受到束缚,终演变为悲剧,或是走不到一起,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婉、孙少安与田润叶。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特点大致为:传宗接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利益而结合。婚姻形式也很烦琐,女方出嫁时要携带嫁妆,娃娃亲和童养媳等陋习也存在,归根结底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二、《京华烟云》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传译

本章从《京华烟云》中人物结婚的原因、条件和婚姻附属品研究林语堂对中国传统婚姻的传译。

(一)结婚原因

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姚思安未反对子女自由恋爱,相反,他提倡自由结婚。《京华烟云》中对“父母之命”描写不多,除了父母之命和自由恋爱,成婚原因主要包括冲喜、报恩。

在《京华烟云》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木兰与孔立夫互相爱慕对方,但因木兰儿时逃难与家人失散,落入义和团,是曾老先生救了她,因此起初在平亚患伤寒需结婚冲喜,而曼娘不在身边时,曾太太请求木兰嫁给平亚,木兰出于感恩,便答应了孙太太。这也体现了强调仁义的中国文化给婚姻观带来的影响。

(二)结婚条件

在结婚主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社会,子女往往无自由地选择恋爱对象,结婚主要看两家经济和地位是否门当户对,若符合,便让媒人介绍成婚。

1.门当户对

在描述姚思安与太太结婚时,作者写道:“After he became involved with her, his old father came to know about it and insisted that his son should marry her, because she was a good family girl.”姚思安是正当的中产阶级商人,姚太太是正派人家的女儿,因而二人发生关系后,姚家老太爷坚持儿子必须娶对方小姐为妻,因为小姐是正派人家的女儿。再如姚木兰与孔立夫,姚木兰17岁便喜欢上孔立夫,二人情投意合,但因为姚木兰家境较好,孔立夫却是贫苦书生,所以孔立夫迟迟未正面向姚木兰表达心意,二人终是错过了。同故事中人物命运一样,林语堂与陈锦瑞也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未走到一起。林语堂通过这四个人物的结局,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及对中国传统社会婚姻的思考。

2.媒人

中国传统社会讲究“媒妁之言”。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后,媒人需为双方送换庚帖、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成亲事宜,亦在结婚当日陪着新娘。文中孙太太说:“Mannias wedding still lacks a formal go-between.”孫曼娘和曾平亚虽是自由恋爱,但结婚时仍需有媒人,由此传达出,在中国结婚时媒人的重要性。

3.喜庆物品

在中国,红色是极为喜庆的颜色,不管新春佳节,还是结婚、过生日、乔迁、本命年时,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红色物品。平亚结婚时,屋子里都是红色的,因为红色可以驱除不祥之气,故结婚时,新人以及双方父母都会穿红色衣服或鞋袜,喜帖、对联、花轿也是红色的,亲朋好友也会包红包送给新人。林语堂通过“ showing everywhere the red color of happiness to drive away any lurking evil air”,传译出中国人对红色的理解以及结婚时红色物品的重要性。

(三)婚姻附属品

婚姻附属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即女子嫁妆和礼仪两部分。

1.嫁妆

在我国,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携带至夫家的物品,体现娘家的经济状况及对新娘的爱,其多寡与质量体现了新娘的地位。直到现在,女子出嫁时,娘家也会准备好丰厚的嫁妆。“How was she get to a dozen new pairs of shoes aspart of her daughters trousseau? What about her jewels and hair orn-aments? How many sets of bedding were to be shown?”孙曼娘结婚前,母亲苦思冥想,为女儿置办嫁妆。木兰结婚时,父亲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因此招来牛素云的嫉妒,她觉得木兰又多又好的嫁妆抢了自己的风头。由此也让西方读者明白嫁妆对结婚的重要性。

2.礼仪习俗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高度注重礼仪文化,结婚时自然也讲究礼仪和习俗。《京华烟云》中关于婚礼习俗的描写很多。单是孙曼娘和曾平亚结婚就体现了很多礼仪习俗,例如,“She was giving them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that all daughters of China should have. They had to learn all about the social usages and customs of womanhood。”姚太太认为,女儿生于富有之家,但嫁到别人家后贫富高低不知,故她们须有女人主要的美德,须学会女人在社会上的礼节。此外,曼娘结婚时,戴上凤冠,脸前蒙了一块红绸巾(Mannias bridal diadem was put on and a red silk veil hung before her face which completely hid it from onlookers)。结婚当日,按照习俗应当让新人坐在床上(it was the custom to let the bride sit on the bed),新娘、新郎默然静坐不可说话(The bride was not supposed to speak, nor could the bridegroom find anything to say)。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还要喝交杯酒,以示二人同心和好之意(Now it was the custom for bride and groom to have  a ceremonial small wine meal together... so that the couple having eaten it might have the “small heart” or harmony of mind)。

三、结论

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从结婚原因、条件和婚姻附属品三方面对中国传统婚姻观进行了传译。笔者发现,在传统社会中,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还须门当户对;在婚姻不自由的古代,除了听从父母安排,也会由于报恩或者冲喜等原因结婚;婚礼不仅对女子礼仪有所规定,对男子也有约束;结婚时的物品是红色的;女子应准备嫁妆,婚礼当天遮挡住脸不让别人看见,夫妇二人需饮交杯酒;等等。这些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也传译出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婚姻观京华
浅析恩格斯的婚姻观及当代价值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京华清明记忆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