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021-09-05王孝合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小学教学

王孝合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它能够为学生通向社会搭建桥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国家要求开设的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与社会生活接轨。

一、从家庭生活入手,进行基础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其生活半径主要是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更关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家庭生活更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除校园生活外,家庭生活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加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的有效平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要从家庭生活入手,由父母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比如,在教学“妈妈的微笑”时,教师可以将学校课堂和家庭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每天在家里要做什么,回忆妈妈的样子以及特点,回忆与妈妈开心的经历,然后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并举办演讲比赛,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妈妈辛苦的故事。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作业,放學回家之后要帮助妈妈,分担家务,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二、走进校园生活,获得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懵懂天真、依恋心理较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与社会接触少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一年级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循序渐进,从校园生活逐渐过渡到社会生活,获得直接实践经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选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1]。

比如,小书包是每位学生必备的、熟悉的物品,在教学“我的小书包”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观察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总结出书包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动手参与,自己画出理想的书包,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书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自然实践活动,丰富实践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仅仅局限于课堂,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社会,带领学生走向自然生活,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更加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获得与在课堂上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

比如,在教学“找春天”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首先,可以组织春游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不断发现、探究,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的到来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大自然的视频或者一年四季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去参与互动,找出春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自然实践活动中丰富实践经验。

四、面向社会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同时社会生活也是复杂多变的,要正确处理社会中人与事的关系,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在将综合实践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时,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安排安全性较高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入社区进行志愿实践活动,打扫社区卫生,帮助老人进行垃圾分类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

比如,在教学“我是少先队员”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的内容分成几个课时来完成。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少先队员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少先队员的基本知识以及红领巾在我国的角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描述红领巾的样子,画出心目中的红领巾,加深对红领巾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养老院或者社区,让学生帮助打扫房间,乐于助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加强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联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林.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初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5):69-70.

[2]梁静.“行知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课堂[J].黑河教育,2020(2):67-6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小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能力培养的暑假综合实践课研究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