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021-09-05谢学龙
谢学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考察湖南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涟源是老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了一批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革命先辈,红军“开路先锋”、开国上将李聚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李聚奎,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涟源市龙塘镇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年底到井冈山,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历任红三军第九师师长及主力师红一师师长。全面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第一二九师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调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筹措抗美援朝物资。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李聚奎从地方再次进入军队,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并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77年任复建的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81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历尽艰辛,屡经坎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誓言。他经常说的“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之外,应该别无所求”,正是他一生革命生涯与高风亮节的生动写照。
烽火岁月,尽显虎将风采
1928年平江起义后,起义部队遭敌疯狂“围剿”,少数不坚定者临阵脱逃或叛变投敌。9月初的一天,部队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第四大队大队长雷振辉和李玉华两人阴谋带领队伍投敌。当天晚上,李玉华以去放连哨的名义把队伍带跑了。彭德怀等人当即商议,决定把雷振辉监视起来。第二天早晨,集合队伍准备出发,彭德怀正在队前讲话,雷振辉突然伸手抢夺彭德怀的警卫员手里的驳壳枪,企图枪杀彭德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聚奎猛地扑向雷振辉,将其摔倒在地,第一大队大队长黄云桥冲上来,一枪结果了雷振辉的性命。
在反“围剿”战斗中,李聚奎英勇善战,两次活捉敌师长,荣获二级红星奖章。第一次是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当时李聚奎是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七团团长,在龙冈附近率部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直扑龙冈张辉瓒的指挥部。就在即将攻克敌师部时,李聚奎右腿中弹,鲜血直流,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这一仗,红军全歼敌部,并活捉敌师长张辉瓒。战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豪气万丈的“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第二次是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时,李聚奎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师长,奉命率部直插大龙坪,袭击敌第五十二师师部,仅4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并活捉敌师长李明。军团政委聂荣臻得知情况后,一下子抱起李聚奎,高喊道:“好哇!红军万岁!红军万岁!”
1933年8月,李聚奎担任红一师师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一师作为主力先锋,担负掩护中央机关实施战略转移的任务。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后,在乐昌地区受阻,情况十分危险。毛泽东对李聚奎说:“你们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又强调说:“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面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这是李聚奎在长征路上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心里特别高兴。他牢记毛泽东的指示,临危不惧,特别是在湘江战役的关键时刻,李聚奎令红二团、红三团正面阻击,许多指战员血洒湘江。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
1935年,强渡大渡河,又是红一师打先锋。倚仗大渡河天险,蒋介石叫嚣说:“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李聚奎命令杨得志率领红一团一天一夜冒雨行军70多公里,5月24日夜击溃守敌两个连,控制了河宽水急的大渡河安顺场渡口。5月25日清晨,红一团开始强渡。由于战前政治动员充分,部队战斗情绪高涨。著名的十七勇士乘坐的小船冲过了敌人重重火力网,战胜了惊涛骇浪,终于登上大渡河对岸,占领了滩头阵地。强渡大渡河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孤身绝境,一颗红心向党
1936年冬,红四方面军总直属队及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五军组成西路军,开始西征。李聚奎担任第九军参谋长,后任军长。由于种种原因,西路军历经苦战,陷入绝境,部队全部被打散,李聚奎身边仅存一个警卫员。李聚奎后来回忆说:“1937年3月,西路军全军失败。这时,我望着渐渐落入山后的残阳,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也是不会被捕尽杀绝的。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我站起身,带着警卫员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不久,警卫员的脚烂得实在走不动了,李聚奎就将他托付给当地老乡养伤,一个人继续向东走。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查,李聚奎换了件破烂衣服,打扮成叫花子,白天藏匿于山沟、草丛,晚上避开行人潜行。就这样,他历时近两个月,行乞千里,经历无数生死考验,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找到了党中央,回到了红军队伍。
不忘本色,涵养优良家风
李聚奎将军辞世后,子女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他生前使用的一个笔记本中,写着这样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權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原来,这是李聚奎将军在80岁生日那天写下的,生前从未示人。还是在这个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留着李聚奎将军工整的笔迹:“一、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服从组织;三、遵守纪律;四、保守秘密;五、牺牲一切(包括个人生命在内);六、永不叛党。”下面还有注解:“这是1928年8月初在平江起义后我入党时贺国中同志给我宣读的六句誓词,永记在心。时年85岁,1989年12月31日回思。”这,李聚奎将军生前也从未示人。这两段自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昭示了什么是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年9月,李聚奎将军的女儿李卫雨应邀参加李聚奎故居揭牌仪式,并为涟源的领导干部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党课。其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85年,父亲看到《军史资料》杂志上登载了一篇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的文章。81岁的老父亲,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篇文章抄写了5份,亲笔写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永远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后,送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一份,作为传家宝。”李聚奎将军生前没有为子女谋取任何私利,他的子女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国家公职人员和农民;身后也没有为子女留下任何值钱的遗产,只留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白纸黑字的传家宝和令人肃然起敬的家风!
薪火相传,推动涟源发展
涟源是一方红色热土,一大批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早在党的创建初期,由毛泽东介绍入党的安化县第一个共产党员卢天放(其出生地今属涟源),就在桥头河、蓝田一带积极组织工农运动,创立了中共组织——中共安化县支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目前,在涟源建有李聚奎故居、烈士纪念园、中共蓝田特别支部陈列室、卢天放烈士陈列室等红色文化教育阵地6处。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重点抓好以三一路机为龙头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坚定不移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药、军民融合等重大项目,全力做强优势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娄底高新区列入科技部国家高新区考察名录为契机,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引进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发掘涟源的红色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在促进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涟源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市,2019年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我们将以“脱贫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再上新台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以及娄底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整治,严格环保执法检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涟源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在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展现新作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推动保就业促创业“五大行动”落实落地。稳步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把办好思政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等重大民生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者系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涟源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