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的故乡溯源

2021-09-05张琴

湘潮 2021年3期
关键词:望城雷锋书记

张琴

望城是雷锋的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在家乡望城,雷锋度过了血雨腥风的苦难童年,也度过了翻身得解放的快乐幸福时光。

纵观雷锋短暂的22年生命历程,其中有18年是在家乡度过的。望城是雷锋学习成长、筑梦立志的地方,也是他成就伟大人生及缔造不朽精神的启航之地。雷锋在望城生活的18年,正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杰出的精神品质不会凭空产生,它必然与其文化基因、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努力等诸多主客观要素紧密联系。雷锋精神同样如此,它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路径。

感恩情怀的驱动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知恩图报,谴责忘恩负义。这种感恩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从望城起源的重要因素。雷锋7岁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爷爷和六叔娭毑收养,加之周围邻居的接济,使他艰难地活了下来,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感恩和爱的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被善良的彭德茂乡长送到学堂读书,进入县委机关工作后得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等人的悉心培养,转战鞍钢和部队后雷锋也得到了工厂和部队领导的关爱和帮助……从“无家”到“有家”的亲身经历,让雷锋心生感激之情。雷锋在日记中就曾写道:“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的心中会生出大爱,从最朴素而纯粹的感恩出发,最终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升华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由衷信仰,升华为对人民的深厚情感。雷锋就是如此,这种崇高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就是源于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就是来自雷锋所经历的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红色基因的传承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说道:“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而雷锋家乡望城就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方热土、革命老区,拥有先烈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望城丰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对于雷锋自我境界的提升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革命烈士郭亮等的英雄事迹对雷锋的影响举足轻重。

27岁的郭亮在临死前曾给妻子李灿英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遗书:“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这封遗书,雷锋是倒背如流。熟悉郭亮事迹的雷锋,还经常兴致勃勃地给人讲郭亮的故事。在北上鞍钢前,雷锋曾邀上几位好友专程瞻仰了郭亮烈士墓。由此可见,郭亮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对于雷锋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亲是雷锋的第一任“老师”。雷锋父亲早年投身湖南农民运动时,在1926年担任过自卫队队长。成年后的雷锋,对父亲的这一经历非常自豪,并自许要做他的革命继承人。《雷锋全集》收录了雷锋1960年在日记本上写的一首小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雷明亮,还有后来人!”这是仿照湖南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写作的,诗中的雷明亮,就是雷锋的父亲。

正是望城流淌的红色革命文化的浸润和熏陶,铸就了雷锋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德。

领导和组织的培养

在雷锋短暂的生命中,有3位望城领导对雷锋成长影响深远:一位是对孤儿雷锋倍加呵护的安庆乡乡长彭德茂,可谓雷锋人生的启蒙老师;一位是对雷锋人生起步具体指点过的中共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可谓雷锋的引路人;一位是对雷锋成长一直给予关注的中共望城县县委副书记赵阳城。他们像温厚的父兄,代表组织给成长中的雷锋以最大的温暖、关心和培养。

安慶乡乡长彭德茂代表党组织和乡政府对孤儿雷锋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将雷锋送进了学堂,给雷锋分了田地和房屋,举荐雷锋到中共望城县委工作。后来,县委书记张兴玉把雷锋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这成为雷锋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雷锋的成长和雷锋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张兴玉书记的培养。张兴玉书记对于雷锋价值观的塑造、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和螺丝钉精神的萌芽影响显著。比如价值观,张兴玉书记是雷锋价值观形成的人生导师。张兴玉书记经常对雷锋讲:“地主压迫劳动人民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不仅是你受了地主的苦,而是整个民族整个阶级都受过你这样的苦。”张兴玉书记为了引导雷锋进步,接受先进理论的教育,给了雷锋两个特许:一是特许他参加县委机关的初中夜校的补习班,一是特许他借阅当时只有县团级干部才能接触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包括后来张兴玉书记介绍给雷锋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革命书籍都对雷锋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赵阳城副书记一直持续关心雷锋的成长。1959年,雷锋到鞍钢后买了一件皮夹克并拍照留影,把照片夹在信里寄给了赵阳城副书记。赵阳城副书记在随后的回信中谆谆告诫雷锋在三年困难时期要“艰苦奋斗,永不忘本”。这封信让雷锋的内心很不安,之后他自觉自律地把皮夹克收起来了。领导、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为雷锋的不断成长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正如雷锋日记所说的:“我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

先进模范的感召

榜样对于造就一个人、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有着巨大作用。青年模范冯健就是雷锋当年学习的榜样,她对雷锋人格的塑造和职业选择影响深远。1953年,冯健高小毕业后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回乡务农,担任望城西塘高级农业社的第二社长,后来又主动放弃第二社长职位,到养猪场当起了饲养员,带动了全社的养猪事业,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冯健也因此3次进京,并见到了毛泽东,其中有两次是在雷锋生前,这深深影响着雷锋。当年,雷锋曾多次写道:“向冯健姐姐学习,争取见到毛主席。”从冯健放弃西塘高级农业社第二社长的身份跑去养猪的选择中,雷锋深刻地明白了工作不分贵贱,关键是要爱岗敬业。这为他后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

除了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雷锋也特别注重向其他英雄模范学习。他在中共望城县委机关工作的时候,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其中有两本对他的影响深远: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品质对雷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本是《把一切献给党》,它是作者吴运铎一生的真实写照。雷锋以书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他们的言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从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

实践中的磨砺和成长

1957年冬到1958年,雷锋在参与望城沩水治理和团山湖农场开垦的劳动实践中,对人生的思索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写下了一篇发人深省且流传至今的《人生七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人生七问》只有短短的177个字,雷锋从7个方面进行了提问,最后的总结,既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回答——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也是对雷锋一生最好的诠释。

雷锋成长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从1958年11月15日来到鞍钢,到1962年因公牺牲于抚顺,雷锋在辽宁度过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最后4年时光。雷锋来到大产业中心鞍钢之后,形成了较成熟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在解放军这座革命的熔炉里百炼成钢——部队对于雷锋精神的最终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望城的红色基因、组织培养、榜样力量和实践磨砺深深影响了雷锋;望城大地养育了雷锋,更培育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今天,作为雷锋家乡人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使之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望城雷锋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陈宇佳
小小书画廊
一个士兵和一个城市(望城)
书记家的狗
反腐败的度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