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有事来协商”常态化、实效化
2021-09-05杜宏
杜宏
摘 要:2019年,井研县被四川省政协确定为全省16个“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县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井研县政协坚持“三大机制”:坚持党的领导机制、坚持“双主”协同机制、坚持考核督导机制,探索推进“八项规范”:规范平台建设,力求标准化;规范协商议题,力求精准化;规范参与主体,力求“内行”化;规范协商頻次,力求适度化;规范协商流程,力求程序化;规范协商转化,力求成果化;规范社会评价,力求科学化;规范协商文化,力求大众化,打开了新时代基层政协高质量履职的新局面。
关键词:政治协商;三大机制;八大规范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4.01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4-98-04
2019年,井研县被四川省政协确定为全省16个“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县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井研县政协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三大机制、八项规范”为引领,着力构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搭台、部门协同;委员主体、政协主导;群众参与、社会评价”的良性协商互动格局,打开了新时代基层政协高质量履职的新局面。
一、坚持“三大机制”
(一)坚持党的领导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井研县政协坚持在落实党的领导上下功夫。一是建立“高规格”领导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任常务副组长、主席会议成员任副组长、镇(街道)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出征”的领导推进体系。组建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联系指导、督促落实工作开展。二是逗硬“高要求”落实机制。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开展“有事来协商”的前置条件,争取支持并以县委名义下发《关于开展“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平台建设、活动组织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各环节。三是构建“高质量”联动局面。将“有事来协商”纳入县委常委会议事内容,专题听取推进情况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镇、村调研指导工作,形成了党政联动、协同推进的良性局面。
(二)坚持“双主”协同机制
整合资源和力量,让委员主体、政协主导“双主”作用充分发挥是“有事来协商”的关键。一是政协搭台让作用发挥有依托。按照县建协商议事厅、镇(街道)建协商协事室、村建村民说事堂(说事亭、说事处、说事广场、说事长廊)的原则,有序推进县、镇、村三级协商平台建设,并依托15个政协镇(街道)工作联络站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商体系。按照协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灵活确定会场、现场、广场、网络等协商形式。“会场协商”,主要针对涉及全县改革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议题,通过“请上来”邀请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现场协商”,主要围绕重大民生项目等,引导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走下去”进行体验式调研、面对面协商;“广场协商”,主要通过邀请城镇居民和村民(社区群众)“坐下来”,以院坝协商的形式,协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网络协商”,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将县、镇、村“联起来”,实现“键对键”“端对端”的远程协商、网络议政,推动传统模式化、程序化的会议协商向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交流延伸。二是压实责任让作用发挥有抓手。着力压实工作责任、让委员“动”起来。按照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推进的“三全”原则,将全县171名政协委员全部编入政协镇(街道)工作联络站,选聘15名基层经验丰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委员成立特派员队伍负责指导镇、村开展工作,7委1室按分工要求落实“包镇联村”任务,15个政协工作联络站站长被纳入专委会兼任副主任,实现“上下”有序互动,确保委员、机关干部、联络站工作人员“个个有担子、人人有责任”。
(三)坚持考核督导机制
坚持“督、考、评、奖”四措并举,加大监督考核奖励,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一是强化督查督办。探索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协同配合、融合发展机制,率先将“有事来协商”推进情况、重点协商成果转化等作为县纪委监委巡察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区域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估体系进行考核量化。加强与县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县政府督查室的联动,开展协商议题联合督查督办。二是纳入目标考核。将镇(街道)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情况、部门办理协商成果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三是引入社会评价。组建由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利益相关方及群众代表组成的“评估团”或第三方组织,由其对协商成果、议事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四是强化考评运用。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参加“有事来协商”协商议事活动纳入委员、机关干部履职考评范围,并将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加大对成效明显、特色突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协商协事室、村民说事堂(说事亭、说事处、说事广场、说事长廊)的表扬力度。
二、探索推进“八项规范”
(一)规范平台建设,力求标准化
大力推进“有事来协商”平台标准化建设,建立既有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的镇、村协商平台。统一规范,明确所有协商平台严格落实“三亮”“五有”标准,即亮标识、亮承诺、亮身份和有场所、有制度、有标识、有组织、有氛围。各具特色,即各镇、村按照“四就”(就近、就地、就事、就便)原则,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平台建立方式。如宝五镇把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闲置的村办公室改建成协商协事室和村民说事堂;集益镇把废弃的猪圈改建成村民说事堂;研城街道整合乡村振兴项目,建成村民说事亭;周坡镇整合移民项目建成协商广场。目前,井研县已在15个镇(街道)、23个村(社区)建立协商平台,确保了协商有载体、有依托。
(二)规范协商议题,力求精准化
坚持“小问题、大民生”“小切口、大视野”,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通过党政出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政协选题等方式广泛收集协商议题。建立议题“双向”互动机制,即“自上而下”分发制,县政协通过协商议事厅、“有事来协商·言而有行”数控平台、委员履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广泛收集协商议题,并根据议题内容分级分类,将涉及镇、村的和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商议题“下放”到镇、村开展,增强协商针对性;“自下而上”上报制,镇、村对超过自身协商解决范围的或自身议而不决、议而不解的议题可“上报”上一级协商平台,有效破解权责不匹配问题,增强协商质效。把严协商议题审核关,坚持“三议三不议”,即议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大事和难事;不议有违党的方针政策之事、法律纪律明文禁止之事、有悖于公序良俗之事。
(三)规范参与主体,力求“内行”化
强化协商人才支撑,增强协商主体的结构性、代表性、广泛性,建立各有侧重的三级协商智库。县级邀请熟悉政策的业务精英、委员中的专家人才、各行业专家骨干组建县政协协商议事专家团队;镇(街道)组建政协联络站站长、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村(社区)群众代表、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参与的协商议事会队伍;村级组建村组政协联络员、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乡贤、政协委员参与的村民说事堂队伍。三级协商智库按层级有序参与协商,形成“协商智库+政府职能部门+利益相关方”多方主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四)规范协商频次,力求适度化
协商活动秉承数量适度、质量为要的要求,原则上堅持县级协商议事一年不少于四次,镇级协商议事一季度开展一次,村级协商议事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两次。县、镇(街道)、村(社区)重大协商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增开。
(五)规范协商流程,力求程序化
加强程序化设计,制定《“有事来协商”议事工作规则》,编制《“有事来协商”工作手册》,制作《协商工作流程图》,建立陈述事由、协商建言、调研发言、专家指导、协商办理、政府表态、群众评价、现场点评“八步协商法”,确保商而有序。
(六)规范协商转化,力求成果化
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协商成果督办,建立“四函”制度,即协商建议“交办函”、协商办理“提醒函”、监督检查“督办函”、办理落实“回复函”。针对重点协商课题,县政协通过开展民主监督、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形式跟踪办理情况,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关于“扩大水产养殖保险覆盖面”“缓解县城区停车难”等一批协商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获得群众好评。
(七)规范社会评价,力求科学化
杜绝“止于协商、止于文件”情况发生,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报送形成共识的协商成果;加强跟踪落实、督办党委政府同意采纳的协商成果,并通过网站、公示栏面向社会公开协商办理结果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评”。
(八)规范协商文化,力求大众化
一是注重营造协商氛围。坚持在让“有事来协商”理念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宣传形式上,通过创作协商议事歌谣、协商快板书,设置协商文化专栏、张贴协商议事宣传标语等方式,灵活多样开展宣传。在内容上,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让社会群众容易接受、知晓,如在村民说事堂中,以“五说”文化(说出发展、说出民生、说出和谐、说出稳定、说出清廉)高度概括说事堂功能、作用。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邀请《人民政协报》《四川政协报》等媒体对协商过程、协商成果进行跟踪报道,扩大“有事来协商”工作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度。
三、“有事来协商”的实践启示
(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有事来协商”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确保“有事来协商”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有事来协商”的全过程,在平台搭建、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成共识等环节主动请示报告;要加强政协党组对“有事来协商”的组织领导,发挥好党组在推进“有事来协商”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带党员委员、党员委员带普通委员的“双带”作用,形成联动履职效应。
(二)要把助推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有事来协商”的最终落脚点。要把助推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找准着力点,坚持“三聚焦”,即聚焦党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做到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一是要拓宽议题的来源渠道,通过党政出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政协选题等方式,增强选题的开放性、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二是要练好内功,坚持“不调研不协商”“情况不明不建言”,按照“三定”(定责、定人、定时)、“两摸清”(摸清协商议题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摸清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诉求)原则开展调研,全面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力提升协商建言“言值”。
(三)要把平台搭建作为主要任务
“有事来协商”平台是融协商、监督、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常态化的履职平台。完成好搭台任务,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一要坚持搭台的广泛性。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推进协商载体建设,即“横向”上要向承担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部门和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拓展,实现多领域广覆盖;“纵向”上要推动协商载体向镇(街道)、村(组)延伸,打通载体覆盖的“最后一公里”,补齐政协组织在基层覆盖弱化的短板。二要坚持搭台的精准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发展大事”与“关键小事”,围绕事关全局性、长远性的发展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搭台的精准度,真正做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协商平台。三是坚持搭台的灵活性。在方式上,要秉承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政协+”等形式推动政协平台与行业协会、志愿服务等社会性组织的融合互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在形式上,要按照协商内容与形式相匹配的原则,科学确定与协商议题相契合的协商形式,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等模式,开展会场、院坝、网络、广场等协商,确保协商灵活多样、务实高效。
(四)要把建章立制作为重要保障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有效开展协商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构建“群策群力”全员参与机制。在“有事来协商”中要充分发挥政协机关干部的主导作用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打开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推进的生动局面。要按照“督出压力、考出导向、评出质效、奖出动力”的原则,细化委员履职管理,完善履职评价标准和办法,定期做好情况评估,并健全履职奖惩机制,形成不断激发委员履职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完善“商有所循”的程序性机制。商有所循是工作推进的基础。要从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提炼经验,并上升为制度规范,为工作开展提供可借鉴、可遵循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健全“商而有果”的监督落实机制。健全完善“有事来协商”成果采纳、办理、落实和反馈机制,推动部门参与“有事来协商”工作情况、协商成果办理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定期联系、会商办理和联合督办,探索开展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融合发展的新方式,切实抓好转化落实环节,形成履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