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上的期许

2021-09-05杏仁

回族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杨家阅读者种地

杏仁

十五年过去了,杨家种地的事情从来没有过去,作家周俊儒的书却写出来了。

这部作品并没有呈现完美。但以普通人的视角,书写了这些不甘于普通的人的命运。将农村社会变革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用细细碎碎的日常传出,形成巨幅画卷铺陈至眼前。历史未曾忘记那些普通人的奋斗、拼搏和他们的无奈与困惑,将他们的选择、信念与希望记录在日复一日的世俗烟火中。

十五年写下160万字,这里面一定涉及专注与信念。作家通过不断累积,持续地讲同样的人,同样的故事。我尝试要读一读,但是踌躇几番,还是没有读完它,拣了部分章节浏览,和作家本人电话交流后对本书的构思和主要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我不是一位认真的阅读者,对这部著作的一点思考和判断,也许缺乏深刻的理解,但是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农村社会变迁的各种缩影,仍然读到了一些隐藏的悲伤。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何其渺小,在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又是如此地意气风发。想要开垦,想要种植,更想要地上开花结果。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被时代的车轮推着搡着踉踉跄跄地向前走,《野缘》中所描述的杨家一大家人二十年来莫不如此。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念想,是这件种地的大事情应该有个好结果。

作家以自己种地的亲身体验创作文学作品,又以文学的方式种地,种下一份责任,挑起一任重担。回头看结果,无所谓成败。书中对种地那种特殊的欲罢不能的情怀,其实是一种对种地重新理解的过程,是对土地开发這一重大经济发展历史过程集体记忆的书写。这些年围绕土地和土地开发发生了许多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作家以记录真相的方式将种地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人物在煎熬中的挣扎,在困境面前无处逃避的茫然,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都以大量细节描写的方式进行全景定格,反映了时代大主题。岁月深沉,无声流淌,种地的故事却一直在延续。时代在变,一些渐趋失落的场景以文学的样式重现在我们眼前,寄寓对当下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部作品的真实感引人深思,没有刻意地迎合现今阅读者的需要,而是以传统白描手法讲述故事,无所谓重点亮点,只说想说的话,是一幅幅动态图景。作家希望用文字与更多人交流,把看似普通的土地开发承包实践过程一一呈现,让我们以这种方式与新时代的农民相遇。土地有其新陈代谢的一套运作规则,地里作物有荣有枯,人生跌宕起伏的节奏也是一样。杨家兄弟的双脚踏进土地时,命运就已经开始反转,开始了在这场事业中的长途跋涉,从中年走向老年。虽然他们现在已从田间地垄里走了出来,但是脚步并不轻盈。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美好的收获,从故事里望去,我们看到了他们来时的路,但是他们将要去的方向,会是怎么样呢?

从开荒种地到退耕还林。新发展理念之下,节水灌溉义不容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让杨家面临新的选择。小农场在迷惘中寻求生存缝隙与前路,苦苦支撑,有许多无奈。大地是宽广的,它承载的沉重是无法回避的。二十多年来坚持种地,杨家兄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们仍然拥抱生活,努力生活,彼此依靠,在一次次焦灼的期盼中,拼着劲坚持下来。从这些朴素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人生境遇的不同走向,让人欢喜让人忧。《野缘》用极其平实清晰的语言,最日常的情绪,构建出庞大而细密的叙事。林木之中,野草之上,跳动着一颗颗充满着期望的心。岁月无情地冲刷着过去,却不曾抹去他们不屈的精神,激励他们自己,也唤醒那些在美好时代里随遇而安和陷入沉默的中年之人。有一群人在坚守,而且坚定地走向未来。透过纸背,让我们对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得以驻足与反思,这可能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本书过于直白的叙述,随性的语言风格,碎片化的观念,如同对自己发言的表达方式,以足够的耐心撑起的故事,虽然大器终成,但人物坎坷曲折的经历,无法控制的命运走向,在艺术表现方面略显苍白。

平静安逸的土地上,四季轮回的辗转里,有许多像杨家这样的故事。农村发展历程的重要瞬间,需要更多的作家突破个人局限性,去记录,去标记,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出更多时代意义,传递给读者。

猜你喜欢

杨家阅读者种地
种地钓鱼
杨家铭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镜头中的阅读者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美丽的杨家溪
如何让种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