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能力胜任”型民航维修培训体系建设
2021-09-05雷小伟王鹏飞
雷小伟 王鹏飞
摘要:人员、航空器、维修单位是航空器持续适航的三大要素,其中人员是根本。随着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和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航维修行业需要大量合格的维修人员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为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本文从如何培养合格的维修人员出发,为建设“能力胜任”型的维修培训体系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持续适航;维修人员;安全;能力胜任;培训体系
Keywords:continued airworthiness;maintenance personnel;safety;competence;training system
随着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各航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大,维修人员数量和维修工作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面临的维修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之下,降低维修系统各岗位人员出错的几率,特别是一线维修人员出错的几率已迫在眉睫。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培养能够持续胜任岗位,即能够持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履行岗位职责的合格的维修人员是关键。
1 我国民航维修人员培训现状
经过对民航维修单位培训工作的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结合民航维修工作中不安全事件暴露出的与人员培训相关的问题,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民航维修单位在培训中存在以下不足:
1)培训大纲的岗位培训内容与岗位工作匹配度不高,忽略了培训内容与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之间的关联性;
2)培训教员选拔缺乏标准,对培训教员这一群体不够重视;
3)培训实施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4)对人员培训后的“能力验证”不够全面,无法保证人员上岗后胜任岗位工作;
5)培训体系中缺少对维修人员上岗一段时间后“能力保持”环节的设置,无法保证人员持续胜任岗位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维修人员培训上岗后存在两个潜在的风险:一是上岗之初就不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无法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工作中出差错;二是上岗之初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知识、技能的更新和保持,导致岗位能力不足,无法继续胜任岗位工作,致使工作中出差错。因此,維修培训体系的建设应该围绕维修人员的岗位生命周期来设计,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确保维修人员的能力能够持续胜任岗位工作。
2 “能力胜任”型培训体系建设
本文所论述的培训体系由培训标准、培训实施、能力验证和能力保持四个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使培训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1所示。
2.1 “培训标准”打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合格的维修人员,必须要有合格的标准。该标准至少包括维修人员培训大纲、教学大纲和培训教员。培训大纲是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获得上岗授权的依据,教学大纲是编写岗位培训教材的依据。因此,编写符合岗位要求的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是基础中的基础,尤为重要。要获取编写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的素材,就需要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和各部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划分,对每一个岗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步骤有:
1)该岗位的资质要求是什么?
2)需履行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3)履行每一个岗位职责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4)要具备这些岗位能力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不断循环上述过程,便得出了各岗位维修人员的培训大纲的主要内容。
对上述步骤4中的知识和技能的知识要点(key point)进行归纳、总结,便得出了各岗位培训内容的教学大纲。
另外,培训标准还必须包括传道授业解惑的培训教员。培训教员是学员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在培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教员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员的培训效果,还对学员在今后工作中的维修作风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培训教员要通过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员选拔制度来聘任。本培训体系使用三个维度作为培训教员的选拔标准——资质要求、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资质要求是培训教员能胜任授课项目的硬性条件,主要根据授课项目的性质来确定;业务能力主要从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来考察,专业能力包括业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个人素质主要包括诚信、作风、责任、态度、纪律等各方面的素质。
2.2 “培训实施”是关键
培训实施是上述培训标准得以落地的关键,包括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培训管理和培训开展等部分。例如,培训计划应根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各部门人员需求以及人才储备需要等因素,依据制定好的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先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然后将年度培训计划分解成月度培训计划,每个月再结合各部门的临时培训需求得出最终的月度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再如,培训管理应包括培训人员管理、培训设施管理和实习场地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培训人员管理,针对教员,要有教员管理办法,包括仪容仪表、授课要求、考评条款、奖惩办法等;针对学员,要有学员管理制度,包括出勤要求、课堂纪律要求、奖惩条款等,以保证整个培训实施不是走过场,保证培训是有效开展的,进而保证培训效果。
2.3 “能力验证”保质量
制定了完整的培训标准,并按照培训标准严格实施培训之后,需要有配套的验证手段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培训体系中还要设置“能力验证”的模块。能力验证模块应设置多维度的检验方法。例如,通过教员对学员的综合评价来考查学员的能力,包括学员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学员在整个授课中的课堂表现等;培训考核采取“考”“教”分离的模式,即培训部门实施培训、质量部门实施考核,防止徇私舞弊、泄题漏题等情况发生,有效检验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分阶段对学员进行抽查,验证学员对已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等。通过多种形式检验学员在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学习情况和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以此来验证学员培训后的能力是否满足岗位要求,把好上岗前的最后一道关。
另外,对学员能力进行验证,还能及时发现“培训标准”和“培训实施”模块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从而有的放矢地优化“培训标准”和“培训实施”,使培训体系更加完善。
2.4 “能力保持”防风险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之后,上岗的维修人员在上岗之初都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但上岗一段时间后,如果缺少知识、技能的更新和保持,仍会逐渐出现能力不足、无法继续胜任岗位工作以及容易在工作中出差错的情况。因此,在培训体系中需要设置使上岗人员持续保持岗位能力的能力保持模块,可以从再培训、定期检验、岗位知识持续评估等方面着手。再培训,一是对一些更新的知识通过复训完成培训,二是对因技能不足、技能不熟练、知识缺失而在工作中出问题的上岗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培训,使其恢复岗位能力。定期检验,先对维修工作按照日常性工作和非日常性工作进行划分,间隔3个月或半年,针对不同的工作对上岗人员进行熟练度检查,以此来评估其能力是否满足岗位要求,若不满足则及时进行补救培训,使其恢复岗位能力。设置能力保持模块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来检验上岗人员的岗位能力保持状况,及时发现能力不足之处并予以弥补,使上岗人员的能力持续满足岗位要求,从而降低甚至排除工作中因能力不足而存在的各种风险。
维修单位的培训系统如果能够涵盖以上各个模块的内容并严格落实,那么,在日常的维修工作中,人员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的差错一定会减少很多甚至为零。
3 结束语
民航维修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的工作,要求维修人员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工作技能。要想维修人员持续履行岗位职责、减少维修工作中差错的发生,维修单位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转变固有的思想,加大对培训的投入,重视培训体系的建设,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2)杜绝与工作无关的、为培训而进行的培训,“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