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 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1-09-05牟善武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项技能运动

牟善武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強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和复杂专项运动技能。

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已经初步建立,健康知识、技能学习、体能练习构成了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育课程模块。但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融合上,如何能够兼顾新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如何能将体育教师培养成为“能讲理论、能带训练、能做科研”的新时代体育教师?新时代学校体育应培养立德树人、协同德育的新时代学生。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从课程本身入手,还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更要掌握单项课程内容,了解运用终身体育运动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一、“三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中,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应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和融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1.“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健康知识是理论获取的重要内容,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应在实践中体现。健康知识要与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健康知识,又要有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运动知识包含健康知识,只有掌握了健康知识,才能在获取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上更合理、专业,能够更快地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健康知识还有助于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田径项目教学中,掌握田径基本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力量、耐力、速度等基本运动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专项运动技能的获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或掌握不足,在技能的获取上就会事倍功半。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丰富的理论基础,技能的搭建需要健康知识的堆叠和建构。基本技能更是专项技能的基础,要完成复杂的专项技能,需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积累。“三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递进关系。

2.“三者”之间的并列关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同属学生获取的必修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基础)的获取是学生的健康习惯和终身体育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维,获取强健的体魄需要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项运动技能获取是学生掌握“两技”的主要途径,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三者是构成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应以“学会、勤练、常赛”为主要目的,“三者”在完成目的的同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体会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教育。因此,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既要有阐述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又要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能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技能评价过程。

3.“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健康知识是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理论的体现,专项运动技能又需要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健康知识既是基本运动技能基础,也是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同样,基本运动技能既是健康知识的体现,也是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专项运动技能的展现,离不开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支持。“三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时间的先后顺序,但是在内容的衔接上,又表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健康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健康知识主要是健康习惯、运动损伤预防、终身体育养成等方面的知识。健康知识不仅是单纯的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内容,还包括卫生、营养、安全等广泛知识,是交叉学科内容。

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一课中,健康知识应该贯穿整节课和整个教学流程:准备部分,教师讲解有关运动损伤的事项、健康习惯的养成等属于健康知识传授的过程。开始部分,纠正学生错误热身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是在传授健康知识。基本部分,对胸前传球动作纠正和讲解,同样是健康知识的构成部分。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主要环节。结束部分,对终身体育和放松的指导,能让学生学习到最直观的健康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生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提高中,素质的不同,增长周期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如果没有科学健康知识的指导,较容易徒劳练习,效果适得其反。

三、“基本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基本运动技能的获取,是在身体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简单基础技能,通过发展学生的跑、跳、投能力,提升身体素质,也可通过专项技能的学习,带动基本运动技能的获取。《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体能训练内容。也就是说,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体能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运动技能学习是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必经之路。基本运动技能既需要健康知识的补充,又需要专项运动技能的体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要求,在1节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体能练习时间为10min左右。

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负荷(心率)一般遵循正态分布的变化规律,一般在1节课中技术练习阶段仅出现1个峰值,体能练习后,心率变化出现第2个峰值,通过加强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根据教师教学习惯的不同,也可以将体能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结束阶段,让学生的心律达到更高峰。在进行行进间动作教学前,可以进行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运动技术的练习,基本运动技术既是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体现,又是专项运动技术的基础。因此,其在课堂教学流程中与健康知识一样重要,即应出现在每一个环节。此外,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方式应高效、简便、易操作。

四、“专项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专项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在专项运动技能的学练过程中,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兴趣、爱好、身体优势等都可作为参考因素。专项运动技能的获取通常表现在所选的项目中,“两技”的获取、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包括技术的熟练和技能的运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同样重要,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部分是学生获取技术的重要时期,通过娴熟的技术,获得专项运动技能。“常赛”就是通过比赛获得技能的路径。

在课堂教学中,课的专项运动技能练习可以体现在开始部分的复习上节课内容。如,篮球战术教学的复习,可以适当应用专项运动技能,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组织教学赛进行复习。基本部分的专项教学也可以应用专项运动技能,一节课中学生的技能评价还应用专项运动技能进行,专项运动技能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更专业的教学部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融合下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此模式下,由教师确定主题,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以自学为主,教师通过引导和纠正,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主要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学流程为“一个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讲解+教师引导总结”。教学过程中,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获取都需要学生的探究,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其缺点是不适合大班额教学,对学生的自制力有一定要求;优点是学生获得知识后能够牢固记忆。如,在《足球:正脚背踢高远球》一课中,如果采用此教学模式,学生有可能将球踢得又高又远,因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就会知道内脚背、外脚背等踢球动作和方法,背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忽略了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此模式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带领学生全面开展教学,教学流程为“热身+技术学习+技能学习”,强调效率和效果,注重过程性学练。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体现在专业训练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较为生硬,但适合促进学生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训练过程能区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将健康知识贯穿整个课堂。以训练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有专门的体能训练,训练课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身体的高度协调,这种课程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学生的基本情况大体相同,因此不适用于普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学科核心素养。

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假设将课堂教学设定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共3个流程,在教学流程中,可融入:“开始部分(健康知识)+准备部分(健康知识)+基本部分(基本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专项运动技能)+结束部分(基本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专项运动技能)”。应在原有课堂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内容,设定相应时间,不断强化原有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在田径的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技术教学中,开始部分在介绍课前常规后,进行有关田径损伤知识的介绍;准备部分在进行热身的同时,讲解终身体育的知识教学,并采用一个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摆臂技能热身;基本部分进行传接棒的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教学;结束部分加入专项技能的练习——教学接力赛。此模式内容完善,需要各部分高度配合。

六、如何开展新时代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融合

1.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健康知识和体能作为必修必学内容,教师应通过细化每一段教学流程,增加每段健康知识和体能训练内容,提前做好课堂教学计划和安排,提高课程执行效果,增加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如,在体操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技能的同时,增加运动损伤知识和保护与帮助知识及方法的学习。教师应在细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健康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学习,将健康知识充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部分构成“健康知识+”的模式,即健康知识贯穿整节课。通过知识整合、课程内容整合、教学目的整合,逐渐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健康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同样建立基本运动与教学目标整合的课程内容,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中。

2.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流程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如果能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流程中,丰富教學内容,细化教学内容,则能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且灵活。如,在武术教学中,在准备部分进行热身活动,热身的同时还可增加运动损伤基本知识和武术学练方法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锻炼,锻炼的方法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应用讲解法增加健康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授有效的终身体育知识和体能训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实现“教会、常练、常赛”,就应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有目的地增加健康知识(终身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基础等方面)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比赛)的内容。在流程不变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目的的整合,丰富细化教学内容。

3.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

应在现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中融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又要让学生构建完整的核心素养。

4.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新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更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逐步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每节课的课程中明确体现课程要求,建立惯性思维,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念。

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对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健康知识的考核可以用理论知识的评价手段,基本运动技能的考核能够应用学生体质测试,专项运动技能的考核可采用专项技能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中,可采用“教师主观+指标客观”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基本运动技能的单项考核+教师的主观专业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加强。

参考文献:

[1]孙立新,李硕.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化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20(5):14-19.

[2]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体育学刊,2016(6):1-6.

[3]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3-12.

[4]王登峰.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科学,2017(12):3-6.

猜你喜欢

专项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