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体化谈运动能力培养及其目标异向

2021-09-05于素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特长专项运动

于素梅

运动能力具有可塑性,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培养的。通过培养,不同个体能力形成的速度会有所区别,能力表现的强弱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打破仅停留在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培养层面,注重学生各种运动能力形成的目标导向。其中,形成基本运动能力,能为日常生活、专项运动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专项运动能力,能为竞技比赛、终身体育提供保障。其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适当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打造学、练、赛、评新样态体育课,强化对“教会、勤练、常赛”系统有效地开展。此外,注重运动能力培养,也是贯彻落实现行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需要把握好运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与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运动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个体所需的运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体化系统性设计与实施

运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因此,不仅需要一体化系统设计,更需要有效地实施。具体而言,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既要符合运动本身的特点与能力形成的规律,还要遵循学生个体特点及发展规律。

1.一体化系统设计运动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一体化系统性设计,意味着要回答:培养从哪里开始,培养什么运動能力,如何培养运动能力,谁来承担培养运动能力的重任等问题。换言之,要有明确的一体化系统设计运动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法,否则,运动能力的培养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满足人们对运动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应从其需求开始,也就是说,其逻辑起点就是要满足学生对运动能力的需求。因此,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需求至关重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运动能力的需求是必然的,这种需求度的把握,究竟是强烈的需求还是一般的需求,既由学生自身原有的运动能力基础和未来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决定,又与运动能力原本的特点与价值有着密切的关联。

了解和确定了需求就要把握如何满足需求,尤其是用什么方法满足需求。合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是使运动能力培养达到理想效果应把握的关键。总体而言,培养方法需要系统、科学、合理地设置。所谓系统,是使运动能力的培养向全方位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因为,运动能力的培养效果是与诸多因素有关的,诸如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意愿等都对运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学生的能力越全面越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所谓科学,就是运动能力的培养要把握原则,不违背规律,因为,不仅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复杂的,培养的结果也是受诸多条件制约的,如,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条件、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支撑程度等。所谓合理,就是培养的方式要得当,即有针对性,不能脱离实际。如,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基础是有差异的。因此,培养运动能力时,不能一刀切、大统一,而是应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培养的内容、程度与方式都尤为重要。

2.有效实施运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与实践策略

运动能力的培养结果受实施的有效性决定,因此,精准把握培养过程并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施策,才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但如何精准把握、有效实施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和实践策略呢?就培养过程而言,不以培养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运动能力形成的过程有序把握。其过程无外乎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零起点即所需的运动能力从零开始培养,按部就班,经历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的过程。具体而言,是从最初的认知、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然后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最终实现运动能力的形成,即“认知—体验—理解—掌握—形成”环环相扣。另一种是有基础,即所需的运动能力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其掌握的度与后续进一步培养有直接的关联,但总的来讲尽管有基础但仍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就会发生改变,不再是从最初的认知开始,而是按照运动能力的等级标准进行测评后准确定位,找到需要补充完善的能力缺口,然后通过补充进一步强化,最终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其培养的过程是“检测—定位—补充—强化—提升”层层递进。

精准施策既是解决运动能力从无到有的关键,是运动能力从有到优的必备,还对运动能力从弱到强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如何把握实践策略呢?在教学中要注重“教会、勤练、常赛”合理有效的系统化组织。所谓“教会”就是理解了、掌握了、能用了。要打破过去教了没会的旧常态,建立“教会”的新机制,根据“教会”的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工作。体育课上要“讲理”,“不讲理”的体育课学生难以学懂;要让学生有所掌握,这需要学对、做好,更需要达到标准及熟练的程度;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用,是衡量“教会”与否的关键,如果学了不会用,即便知道如何用,也无济于事。对“勤练”的把握至关重要,练到什么程度算是“勤练”了,何谓“勤练”,要明确“勤”的含义,所谓“勤”是尽力多练或不断地练,是要达到次数且经常练。“勤练”就是练的多,并达到经常练,而且“勤练”能够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习惯,练习就成为了一种自觉、自愿,也能逐渐从锻炼中享受到乐趣。“勤练”既需要在课堂上保持,还需要课外乃至校外坚持不懈。当然,无论何时、何地练习,既要确保“练”的数量,又要把握“练”的质量,有质有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希望的“勤练”。什么是“常赛”,如何把握“常赛”?首先,要正确认识“常赛”,让比赛成为常态。在参与人群上,包括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内外体育比赛,也包括特长生参与的校内外运动竞赛。组织类型上,有简便灵活的课堂比赛,也有规范正式的课外各类竞技比赛。其次,要高度重视“常赛”,重视程度越高,越能充分挖掘比赛的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学校应强化组织积极参与比赛,社会机构创设丰富多样的比赛,家庭协同鼓励学生走进比赛。最后,要建立“常赛”机制。健全比赛机制,优化比赛方案,达到更科学地促进学生发展。人人赛突出全员性,课课赛体现激励性、层层赛强调选拔性。把握好“以赛导学”“以赛代练”“以赛促评”的功能。

二、明确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并非仅停留在有与无的层面,而是基于一定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应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应因所培养的运动能力类型不同而有区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奠定稳固的基础,专项运动能力培养的目标主要导向发展完整的运动特长。

1.基本运动能力培养旨在奠定稳固的运动基础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的目标导向随运动能力类型不同而有别,由于运动能力包含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而对于基本运动能力而言,由于其功能和价值定位主要是日常生活对运动能力所需和专项运动对运动能力所需,因此,培养学生基本运动能力自然就指向了奠定稳固的运动基础。

首先,为基本运动奠定基础。练哪些内容、如何练,这取决于学生对基本运动的需求。由于走、跑、跳等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这些方面的能力自然也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并需要从必修必学的角度考虑,合理组织学练赛活动。而走、跑、跳三者之间也依然存在学习先后的问题,从相互之间的包含关系和促进作用来看,学、练、赛活动的安排“走”要早于“跑”,“跑”要先于“跳”。这种基础性内容掌握得越牢固,越容易掌握下一個动作的技能,而且,基本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的运动保障性也越突出。

其次,为专项运动奠定基础。各专项运动需要什么,有哪些共性是基本运动能力也需求的,还有哪些是因项目不同的特殊需求……厘清这些问题,基本运动能力对专项运动的支撑作用就能充分的体现。就共性基础而言,多数专项运动都需要走、跑,甚至跳、投,如,篮球运动,边走边运球,跑动中传接球,跳起抢篮板球、比赛开始跳球、比赛中投篮等,走、跑、跳、投是篮球运动所需的最基本运动;又如,足球运动,在比赛场上无论是走动运球,接停球,还是快速抢断球,跑动中接球,以及掷界外球等,都会用上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所以,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与各专项运动的关联度也较大。然而,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时间和活动安排并非仅限定在小学低年级,而应伴随义务教育各学段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这些运动不仅要“学”,更需要“练”,有时还需要通过“赛”强化。假如不经常安排基本运动的学、练、赛活动,重要时刻专项运动对其有所需,就无法发挥重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对于各专项运动而言,由于其运动特点决定着哪些基本运动能力更需要强化,如,滑冰、滑雪运动,不是特别明显的一般意义上的走、跑、跳、投,但是,却需要更大难度的身体移动基础,运动者穿上滑冰或滑雪鞋后,所需的走、跑以及跳,已不是最基本的走、跑、跳的概念,而是要在特殊环境下的场地上,在维持好身体平衡的前提下进行的特殊方式的走、跑、跳,基于此,更要在复杂情境下培养基本运动能力。

日常活动需要运动保障,专项运动更需要基本运动作为基础和强大的支撑,明确了基本运动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在进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时就会更加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

2.专项运动能力培养旨在建立完整的运动特长

以往多数情况下缺乏对专项运动的完整学习,有的学会了某技术动作,有的掌握了单个的或组合的技能,但学完某项运动后缺乏具有完整性的专项运动练习,如学了篮球不会打篮球比赛,只会单个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动作,甚至也不会用其进行科学健身等。总体上来讲,专项运动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就难以显现具有某项运动特长,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学生是否形成了某项运动的特长,重点是用其专项运动能力水平衡量,专项运动能力不足,就难以用特长界定对某项运动的掌握达到了理想的程度。因此,专项运动能力对发展运动特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积极推进“一校多品、一生一长”的过程中,每名学生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项运动特长,这既是体育学科的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未来终身体育所需。在系统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实施新模式下,某专项运动能够让学生灵活自如地用于比赛中,是达到专项运动能力培养新要求的具体体现。

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特长,意味着要让学生形成稳固的专项运动能力。在哪项或哪些运动上能够发展特长,以及特长发展的速度,既与学校体育环境条件、教师专业水平有关,也与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基本运动能力水平等有所联系。优化学校体育环境、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专项运动兴趣、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改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打牢基本运动能力基础等都能为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然而,运动特长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仅靠学校、教师、学生自身有时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积极配合,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提供帮助等。除此之外,甚至还需要政策的明确导向和督导工作落到实处等。这些看似不属于直接影响,但其间接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学生而言,一旦发展完整的某专项运动的特长,则其不仅会在专项运动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学生也会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为终身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运动能力的培养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基础与专项之分,不同能力需求的培养方式有其针对性,精准培养运动能力,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运动能力培养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使运动能力的培养更富有意义。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ATY0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特长专项运动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不正经运动范
特长
钱就是特长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