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Faker带妹的真相
2021-09-05凌婕
凌婕
那是發生在五一假期前,往往只会单排的T1中单选手Faker李相赫拿他惯用的账号Hide on bush与可译为“孙娜英”的韩文账号开了匹配和自定义的对局。尽管是在休赛期内,但他的举动很快就被人注意到了,开始有传闻说“带妹”。
放在那个语境里,“带妹”并不是一个好词,更像把人拉下马的沾沾自喜。有意思的是,哪怕如此也没有等来预想的腥风血雨,连他的粉丝都只是表示欣慰,打了8年职业、25岁的李相赫终于谈恋爱了。
在他们的调侃后,在他们的祝福后,这件事情仿佛就过去了,可在三天前,他们发现了真相:李相赫还是单身,而“孙娜英”是一个患有髓母细胞癌的男生。其实,这是Make-A-Wish(许愿基金会)的公益活动,致力于帮助身患重病的孩子达成心愿。
只是比起鏖战正酣的MSI季中赛,甚至李相赫自己过生日“白嫖”宝马M550i,这样的真相本身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除了娱乐内容,电竞观众向来更在意电竞选手的操作,更在意他们得到多少冠军,这是竞技项目的共同追求。虽然那些得到冠军的选手通常会是电竞明星,但竞技项目从来不会缺少冠军,冠军年年都有,不过是谁罢了。
不管行业发展多么迅猛,那些电竞选手的薪水有多高,低素质的的标签依然被贴在上面。尽管电竞观众并不在意这样的标签,但应该在意的本来就不是他们。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电竞动辄上热搜,一上三五条,从央视点名到电竞入亚,再到哪支战队得了哪个冠军,整个行业仍在努力扭转外界的认知,希望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我们也总是能够看到,哪位选手说了什么不当的话、做了什么不当的事,刚被捧起来就被曝出了丑闻。
电竞并非缺少明星,而是缺少的是榜样,并且是那种立于人性而非流量的榜样。
选手、明星与榜样,观众可能都会喜欢他们,可这是三个不一样的概念。选手是谋生的职业,当选手在这一领域内具有影响力,无论是怎样的影响力,都能勉强算上明星。明星也许能够吸引眼球,也如流星一样易逝,就像娱乐圈的明星一样,“塌房”时常有之。榜样则应该是足够稳定、更低风险的形象的存在。
榜样与明星之间,或许只要一个问题:面对站在那里的他们,你能否找到自己的方向?
S6全球总决赛的最终对决前,当时只有20岁的李相赫在亲笔创作的文章《不死者》中写道,“如果在未来,有孩子想成长为下一个Faker——我一定做到最好,成为榜样。”
我们会认为榜样是可遇不可求的,像BoxeR林耀焕,像SKY李晓峰,也像Faker李相赫,但榜样终究是“成为”的。当我们说现在缺少榜样,更准确地说是缺少那样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或者知道应该鼓励选手成为什么。
或许只是从最简单的开始,放大那些向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