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路径
2021-09-05刘珊珊
刘珊珊
在信息时代,信息源是多维度的,能够使高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及多元的思想文化。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大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教上,难以保证教育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融媒体的视角下,多渠道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被采用,对传播内容也会进行更深程度的筛选,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学生思想活动,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融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随着党和国家对融媒体的高度重视,融媒体的发展及其自身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融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学科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向,丰富了相关的理论。此外,融媒体环境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教育者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表现形式也有助于对受教育者实现精准的分发,使得内容及客体更具指向性。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融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教育客体的信息源越来越广泛,各类信息壁垒被轻易的打破。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上,教育主体的影响力被消弱。二是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准入的“低门槛性”使得大量未经“把关”和监测的信息暴露在教育客体面前,教育内容受到了巨大冲击。三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育客体的学习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其质效面临新的问题。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育主体观念的桎梏。在“数字化时代”,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发生巨大变革,信息开放、革故鼎新的社会形态正在不断的催生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疏离新媒体,更有甚者拒之千里以外。这样就使得他们在面对具有丰富融媒体背景的学生时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倾注心血、费力不少,但取得的实效性却事与愿违。一些教师虽然能很好地融入融媒体时代,有着较为丰富的新媒体使用经验,但依然固守“权威者”的姿态对待学生。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无形中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使得教育成果大打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副课”不如专业课程重要,但是教育树人应立德为先,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中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大局为重的事业心,大学生在经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确立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因此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一定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线的。
2.教育内容筛选的困难。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说过“传统的教室在电视机面前的一片笑声中黯然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可见电视机对传统课堂的冲击是很大的。但在融媒体面前,传统电视可谓之小巫见大巫,融媒体下的各类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也非常广泛,高校大学生通过简单的媒介就可以接收到大量未经“把关”和监测的各类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几乎能同时接收到这些信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想要快速的识别、筛选出符合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就会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同时也变得十分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丧失了对信息“过滤”、“加工”的必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一些“话语权”。
3.融媒体建设的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可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建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除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几大主要的新兴载体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媒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媒体上。且仅有的几种新媒体方式之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大多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联动协调、互通有无的机制。如何推动好媒体有效融合发展,既能发挥传统载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又能突出新媒体信息新颖、吸引力强的优势,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就成为每一位高校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4.教育客体的局限性。高校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是成年,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却常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理性的一面。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课堂的一些说教,学生甚至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接受到大量未经“把关”和监测的信息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西方的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内容往往也会隐藏在其中,一些别有用心者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的宣传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洗脑。此外,当代年轻人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空前活跃,容易盲从,也容易被错误的思想引入歧途。面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看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昏暗面时,也容易消极的、批判的看待问题。他们往往只看到眼下问题的矛盾点、消极面,却无法用对比的、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的发展走向,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采用正确的角度看待当下我们所面对的诸多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偏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大,甚至无用。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路径探索
1.构建融合型教育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 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因此,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的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核心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学习和践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跨学科多领域合作。“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到坚持正确的媒介导向,形成敏锐的媒介意识,善于借助融媒体的平台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做出有效甄别、整合、辨析,并将“把关”后的正能量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应学习融合多领域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其它学科開展合作交流,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成果,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此外,高校党委应当积极引导教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知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改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副课”不如专业课重要的一些错误观念。切实树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中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更是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基础性课题上开展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切实打造出一支理论水平扎实、政治立场坚定、媒体业务技能熟练的融合型教育团队。
2.创新传播内容及形式。 “‘内容为王是媒介发展的铁律。”同样,内容也是融媒体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核心所在。如更好地借助新的传播形式,充分释放融媒体“红利”,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数据资源库则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搭建共享教学数据资源库,实现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互汇集、渗透与交融。搭建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可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综合资源平台。另一方面,传播的内容应“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教育的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实现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课堂教育、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各类平台对学生的精准教育投放。
3.媒体资源的再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长期的发展运用过程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机制,教育者对其的使用已是得心应手。但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资源已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了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外,就必须对二者进行有机的再整合,形成一种合力。一方面,新媒体应当借鉴传统媒体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体系和机制,发挥其权威性优势,将“过滤”、“加工”的正能量信息展现在广大高校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傳统媒体应当借助新媒体的广阔覆盖面。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新兴载体更深入学生生活、更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让教育的过程更加贴近学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4.激发客体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过程组成部分而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不断强化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通过正向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大学生自觉更好的利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在相关教育主体的引导下,大学生应该利用融媒体强大的平台,正确认识各类思潮的性质及特点,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区分。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各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内在消化。[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20SJB116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