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与措施
2021-09-05姜璐
姜璐
纵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更为突出,虽然事业单位没有盈利的目的,也没有通过生产经营获取利润,他们的经费主要由国家和其他组织补贴。而事业单位为社会公众和各个领域提供相应的服务,无论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都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受事业单位公益性和服务性特点的影响,国家主要关注事业单位职能范围内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是否规范,对取得的经济效益或收益没有硬性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财税收入也呈现出隐蔽性、分散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概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事业单位是一種特殊形态的存在。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或其他组织提供资金而进行非营利社会公共服务的机构,在我国经济新形态形成之前,国家对事业单位以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形式来帮助事业单位完成工作计划,并不会对事业单位的投资回报或者经济效益作出严苛的要求,甚至有些人在对事业单位收入是否纳税的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在当前经济新形势的背景下,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资金倾向政策越来越少,事业单位也要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之下,这一系列的改变都给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迫切地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经济发展新形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而财政税收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稳定趋势,但作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一直被社会所广泛诟病,事业单位的财政体制改革给财政税收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要求,致力于开展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建立起高效、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经济发展新形势事业单位的具体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需求。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税收预算编制不严谨,预算执行调整性较大。预算单位负责人是否重视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作是关键,是否制定预算编制及执行相关制度是保证。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依旧没有建立一个确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这加大了预算管理的随意性,不利于准确的规划资金使用,还有的事业单位领导者依然不清楚预算管理的作用所在,忽视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对本单位的长远规划有所欠缺,这都不利于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从预算执行来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将政府收支进行了分类,实行专款专用,来控制预算资金串用的现象发生,但实际工作中,常常是需要支出的项目没有资金,而有的资金暂时不需要支付而被闲置。再加上大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都是由财务部门独立进行预算编制,财政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并没有参与,在具体编制时会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等问题,这会对预算编制精准性造成影响,也提高了在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
2.票据管理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通常使用财政统一的收款收据,大多为非税往来资金票据,因为此类票据不涉及税务部门的监管,再加上少数单位财务人员对应税和非税收入的概念混淆,将应税收入开具了非税财政收款收据,例如将房屋出租等相关收入混合免税收入等,这会导致税收流失,这将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一些事业单位针对个人发放的实物福利,没有计入个人所得额,还有少数事业单位寻找税法漏洞,分次发放奖金以此避税。另外,在事业单位扣代缴个税方面采取自核自缴模式,导致税源较小,且税务机关也没有及时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导致事业单位在个税管理方面存在“真空”现象。当前事业单位以政府主导为主,运作机制也相对多样,收入也较为隐蔽,这也为税务机关的事前监控带来困难。加上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依旧不成熟且业务能力较为薄弱,加之刚性制度方面存在的疏漏,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票据管理不完善。
3.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责任配置不清晰,绩效考核不到位。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从当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招收标准来看,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导致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再加上对财政税收工作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缺乏合理的手段。譬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文件规定,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扣缴的税款,按年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按该文件规定,此项返还的手续费可用于奖励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办税人员,提升事业单位办税人员的能力及积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将该手续费直接发放给代扣代缴人员,导致事业单位办税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这也是事业单位对缴纳税金义务认识不高的一个表现。现阶段,税务部门仅对纳税服务应用软件及系统硬件配置上相对重视,而且仅在年末开展税务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事业单位投入的人力与物力相对欠缺,对事业单位缺少有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导致事业单位掌握政策不及时,不清晰。
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完善措施
1.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大票据管理力度。预算编制在每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是财政收支的中心环节。对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应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让单位各部门进行有效地交流,要充分确定部门的工作计划,确保多元信息的分析与共享,并以此编制经费预算、专项预算,这样才能为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提供保障,为财税征收效率提高打下基础。同时,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对票据管理工作的重视,清楚意识到票据管理在保证会计核算效率与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正确应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上级单位派发的有关票据,并确保其规范性和真实性,确保经济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使用中要严格区分应税收入和非税收入以及往来收支,做到收入明晰、票款一致,以此实现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规范、账目核算清晰、应交税金应交尽交,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效率。
2.建立财政税收监管体系,完善内部控制集体监督制度。完善财政税收相关监管体系是确保有序推进税收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集体监督规范预算使用等活动,让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能够有序优质地开展。此外,单位内部还应设立监管部门,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税收工作透明化与规范化程度,对税收条款加以解读,进而让财政税收业务更加规范与科学。
3.构建规范的税收缴纳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的票据管理问题,应该积极的构建起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税收缴纳制度,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促使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的顺畅,收获理想的工作成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当前國家对于税收工作提出的严格要求,普及专业的税收知识,了解税务的界限和基本概念,逐步地优化相应的工作流程,明确纳税票据的管理意义,凸显出真实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4.健全事业单位财政税收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制定部门规章制度,结合部门特点,细化财政税收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对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重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通过定期培训,将有针对性的财务知识和学习方法普及到专业人员中去,使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让工作人员之间形成默契。只有这样财政税收工作才会井然有序地开展,以个人发展促进事业单位进步,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强化纳税意识,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事业单位也应该切实履行纳税这项义务。首先,税务机关应提高对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应进入到基层事业单位积极宣传纳税知识,进一步提高其依法纳税意识。其次,事业单位本身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制度进行学习。再其次,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使工作人员依法依规执行税收缴纳工作。积极与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及人事部门沟通,争取奖励资金及渠道,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的斗志,这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新一轮经济转型造就了新的经济形势,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可持续发展找寻发展方向,进而满足我国政府财政优化和财税结构调整的根本需求。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效率,增强内控管理水平,促进员工传统观念的转变,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市旅顺口区应急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