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情诊断,实现数学精准教学

2021-09-05赵清清

新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负数因数学情

赵清清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要在课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教学,要在课后能够实施个性化的辅导,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情的时时诊断,达到精准教学的目标。

一、课前依据学情备课,定向优化教学设计

学情诊断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课前的学情诊断對实现精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学校云平台将相关的微课推送给学生,并在平台上面发布预习作业:(1)长方体有几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几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预习完成之后,笔者通过后台的相关数据及时了解到学生在课前的思维状态,发现第(1)(3)(4)(6)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准确率较高,但第(3)(5)这两个问题的掌握情况不大理想。笔者再通过分析,发现问题(3)中很多学生忘记了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的长方体,而问题(5)则暴露了很多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缺乏深刻的理解,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比较弱。为此,在课堂上,笔者为学生提供小棒,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并故意给几个学生提供只有2种长度的小棒,有的学生能做出特殊的长方体,有的只能做出常见的长方体。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真正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总和、体积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课中结合学生课堂反馈,动态调整教学流程

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掌握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通过调整教学流程来应对动态的生成。

(一)望:观察学生表现

望,主要是为了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在“找次品”的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的思维从“二分法”转变成“三分法”。虽然笔者在课前向学生渗透了3个球找次品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学生还是习惯性地将球数平均分来找次品。如8个球,学生直接分成(4,4)进行第一次称量,笔者了解学生想法后发现,学生一般看到的天平的托盘只有两个,很难想象出第三个看不见的托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利用希沃平台将学生的错误梳理后呈现出来(如下表所示)。再用对比辨析的方式,让学生在错误资源中悟到一分三的优点。这样可以让学生针对性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够在总结中掌握知识要点。

(二)闻:聆听学生表达

闻,就是需要懂得聆听学生的表达。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笔者出示了几个问题:(1)-100、-5?郾2、-3、-30%这些数是什么数?你会读吗?(2)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说说负数表示什么?(3)东东的身高为-5分米,你觉得可能吗?从学生的回答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正确读写负数,能举例说出在电梯、使用温度计等场景中见过负数,认为东东的身高为-5分米是不可能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负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但却不明白负数与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对于为什么“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就更说不清了。通过倾听学生表述,笔者找准了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要产生负数,负数与正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0是负数还是正数。这样以问题为导向,将时间花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问:激发学生思考

问,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笔者出示了一道题:陈老师是“投篮高手”,在一次比赛中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了(   )。①40%,②70%,③100%,④119%。然后让学生用投票器现场投票,课堂马上展示学生的选择情况,随后笔者从每种选项中随机抽选几个学生说说理由。选择①的学生觉得篮球运动员姚明的命中率才52. 4%,而老师是普通人不可能比姚明厉害。选择②的学生觉得比赛有无限的可能,如果这场比赛陈老师手感特别好,也是有可能超过姚明的。选择③的学生觉得如果整场比赛他只投了一个球但进了,就是100%。这时笔者追问:“那119%可能吗?”学生通过和100%对比立马知道,就算所有的球都进了也只能是100%,不可能超过100%。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不用说过多的话,只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根据信息调整自己的选择,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也焕发出生机。

(四)切:把脉学生思维

切,就是要求实现学情的精准诊断,能够反馈教学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出示教材中的一组算式:6×2=12,6×20=120,6×200=1200。然后,让学生观察算式,试着总结出规律。学生的回答: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因数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加几个0。随之,笔者花了大力气才将学生的表述从“末尾加一个0”引导至规范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算式改成:6×2=12,6×10=60,6×20=120。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5、乘2,积也跟着乘相同数。这样更好地体现规律的普遍性,避免学生误入“积末尾增加几个0”的固定思维中,以达到更精准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学生作业,实现个性化辅导

新课改倡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个性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后重视学情的分析,能通过学情反馈来更好地优化下一次的课程设计。为此,教师可以在微信小程序的“作业帮”上布置学科作业,学生将作业提交到平台上,这样教师就能适时地分析出每个学生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以及全班学生在每道题目上的正确率,从而通过作业来诊断学情,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猜你喜欢

负数因数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学好乘方四注意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