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的策略
2021-09-05施露露
施露露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文字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目前,在低年段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评价不科学等。本文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低年段朗读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低年段 朗读教学 教学策略
朗读教学是指通过朗读的方法来开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低年段的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虽然低年段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已为绝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如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成为一种“点缀”;朗读教学方法不恰当,缺乏有效指导;朗读教学评价不具体等。下面,笔者就低年段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进行分析。
一、根据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除了“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之外,对部分课文作出了更加细化、深入的朗读要求。笔者对此进行了整理:
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一年级的朗读要求重在通过朗读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语感。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做到不破词、不拖音,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长句子,要根据意思读出停顿。二年级的朗读要求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学生还要经过体会,读出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例如一年级(下册)中的《端午粽》《彩虹》等课文,都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经常直接照搬,制定为“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方法的渗透,最后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教师不妨做这样的调整:朗读课文,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停顿,读好长句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根据低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所在年级的不同要求,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合适的、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只有注重朗读要求的分层性,不拔高要求、不降低要求、方法突出、操作性较强,这样的朗诵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目标明确,指向性强。
二、根据课堂实际,选择相应策略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低年段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迁移到课堂中来,可以选择不同的的朗读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引起低年段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让他们体会到朗读学习的快乐。
示范表演读。示范读是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朗读形式。在示范朗读的同时,应该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侧重点,以此引领、指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例如一年级(上册)中《上学歌》是刚步入小学大门的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儿歌形式的课文,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这句话就是让学生读出疑问语气的重要文本。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小朋友们,认真用小耳朵听老师读,小眼睛仔细看老师的脸庞,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你是皱着眉头,噘着嘴巴读这句话的!头也歪着呢!
师:是的,这句话是在问问题,老师刚才在做的就是疑问的表情。你也能做一做疑问的表情吗?
师:瞧,他做的表情多生动呀!来,我们一起做一做!
师:老师在读这句话时,不仅做出了疑问的表情,语气上还读出了什么?
生:老师在读的时候,是很不明白的语气。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师:请大家带着疑问的表情,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这句话,注意在读“为什么”的时候,要把音调往上扬哦!
低年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朗读时很容易一字一字地读,情感投入不够,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师、学生一步步分层次地示范中,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读出疑问语气的朗读小技巧。
对比个别读。教学时,不仅仅让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展示朗读,也可以给朗诵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朗读展示可以让朗读者获得自信,让倾听者寻找到榜样,并加以模仿;朗读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朗读展示,则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问题,获得提高。
带动齐声读。低年段学生群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羞于表现,不敢一个人朗读。在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按要求朗读课文之后,就可以采用齐读形式,以强带弱、相互促进,培养学生朗读的节奏感。
趣味比赛读。这种竞争形式能够激发低年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比赛读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比、评分、打星,生生互动、指导,促使朗读小技巧在竞赛的氛围中得到加强。教师在示范读、学生跟读之后,还可以开展“比赛读”,更加明确朗读方法和要求,加深体会,感受朗读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元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能唤醒低年段学生的朗诵欲望,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评价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指导性。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评价要依据低年段学生的朗诵水平,进行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朗读能力。进行朗读评价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用个性化的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提供帮助。
预热性评价。预热性评价适用于朗诵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评价朗读基础较弱的学生时,不能简单地评价其读得好还是不好,不宜将其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直接作对比。在学生朗读之前,应该给予鼓励,例如:“你听得特别仔细,相信你的朗读也会因为仔细倾听有进步。请你读一读。”“读词语时,你读出了词语的意思。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你一定也很棒!请你来试一试。”在预热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引导性评价。指在评价中注重渗透朗诵方法,通過评价,使得学生的朗读优点得到强化,达到学生们朗读水平普遍提升的目的。例如:“你皱着眉头,一下子就读出了难过的语气。如果你能把声音放低一点,这种心情会体现得更好。请你再来试一次。”“你把不同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速度放慢点就更好了,听老师读,然后你再试一次好啊?”“你把字都读对了,真了不起。如果能够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那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朗诵家啦!请你再试一次。”这类先鼓励再带有指向性的评价语,能让低年段学生知道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点评,而是沉下心来,仔细倾听学生的朗读之后,给予的真诚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朗诵能力的提升。
总结性评价。低年段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种朗读方法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强调。例如:“瞧,你读‘又蹦又跳这个字时,读出了重音,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你的快乐!”“你读最后两个字时语调上扬了,高兴的语气表现得很明显。”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感到快乐,爱上朗读。
总之,恰当的朗读教学,可以创设容易被学生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语言情境,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师充满趣味性的朗读指导中读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滋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天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