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光脚步入国际音乐殿堂的歌唱家
2021-09-05徐艳文
徐艳文
提起廖昌永,国人再熟悉不过了。他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的歌唱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国内有分量的大型活动和晚会上,廖昌永经常被邀参加演出。在国人的心目中,他一向保持谦和的姿态,更以其饱满和厚重的声音赢得观众的赞赏。他也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少数几位亚洲歌唱家之一。
靠考大学改变命运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古城镇郫县八角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七岁那年,父亲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一场变故使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廖昌永在母亲和三个姐姐的全力支持下继续坚持学业。这些山里的女人们坚信:“能把书读成就能跳出农家门。我们就是因为文化太少,生活才过得这样清贫。”
考上大学成了当时廖昌永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一向体育成绩不错的廖昌永曾有过考体校,将来做体育教师的想法。然而,后来的一次学校活动中,身为文体委员的他因为唱了一首歌改变了命运。班主任觉得廖昌永在音乐方面大有潜力,便把他推荐给在四川省歌剧院工作的周维民。从此,廖昌永走上了专业学习音乐的道路。抱着唱好歌考大学的想法,他开始了改变人生的奋斗。
廖昌永在正式学音乐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今生会和音乐沾上边儿。廖昌永唯一的一点音乐知识就是当年城里的知青,在乡下组织宣传队唱的样板戏。其实,廖昌永的声音条件并不具备男中音的“宽厚”,他当时只有相对较为抒情、单薄的嗓音。在当年特殊的选拔机制下,廖昌永初次報考四川音乐学院,不幸名落孙山,随后冲击中央音乐学院依然无果。但幸运的是,他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却绝处逢生。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再加上考官老师的欣赏,最终他以总分最后一名的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廖昌永带着全村人的嘱托,背起行囊,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谁也不会想到,廖昌永初入上海,踏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步,竟然是赤脚走来的。他到上海报道的那一天,正下着瓢泼大雨。从中午12点多火车进站直到晚上6点,大雨一直下着。廖昌永望着满街的水,心疼妈妈刚给做的新布鞋,毅然脱掉鞋子,赤着脚一步一步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这一场面也成了一段经典的励志故事,在上海音乐学院广为流传。
然而,艰难的求学路才刚刚开始。廖昌永几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更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这些基本功,甚至不识五线谱。在入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在当时,廖昌永的音域只有一个八度,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乐系的老师多是通过入学考试或首场表演来选取学生的,自然没有老师愿意带廖昌永。最后只剩下一名青年教师,他是刚从意大利进修回来的男高音罗魏。罗魏年纪轻资历浅,但师出名门,水平自然不差。廖昌永跟他学习发声方法、对气息的处理;同时,也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意大利语。在老师学生的双向努力下,不出一年,廖昌永成绩名列本专业第一。罗魏老师对廖昌永尽心教导和关怀,廖昌永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廖昌永在学业上非常努力,决心用自己的勤奋和成绩回报老师。可能是由于廖昌永幼年丧父的原因,师徒之间有种父子般的感觉。正是由于这种感恩之心和农村孩子迫切证明自己的决心,使得廖昌永后来居上。良性的教育永远都是双向的,罗魏老师的尽心尽责,促进了廖昌永对音乐学习的激情;廖昌永的勤奋,也促进了老师教学育人的激情。这种相互作用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也收获了优异的成果。
迎来人生重要转折
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二年,廖昌永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将要到美国深造的罗魏老师临走前把廖昌永推荐给自己的恩师周小燕先生。可是初遇周小燕的当天,廖昌永的表现简直糟透了,他没有唱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因为面对神一样的大师,廖昌永紧张过度,腿肚子都在颤抖,更别说在歌唱中自如地控制气息和声音了,他的音色与真实水平大相径庭。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周小燕仅以一句玩笑话,解决了廖昌永的惶恐和不安:“看来我教完儿子又要教孙子了,哈哈。”结果,廖昌永成了周小燕先生的弟子。
当时,周小燕已经是驰名中外的美声声乐教师。在音乐人的心里她是大师级的人物,可以唱给她听并得到她的指点那是莫大的荣幸,更别说做她的弟子了。对农村走出来的廖昌永来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在名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廖昌永很快在上海音乐学院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在声乐系有一个优秀的学生叫廖昌永。
在大学里,廖昌永也收获了爱情。那时总有一位不知名的人悄悄给他寄钱,每月50块,不具名,却每次都写上“多买点菜吃”。直到恋爱之后,他才知道那是自己女友默默的关心。后来,廖昌永和这个出身音乐世家的同乡女孩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廖昌永说,家庭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动力,太太是那种拿着鞭子逼着他往前走的人,不能看见他松懈下来。
只有在等待的日子里把根扎深,日后才能枝繁叶茂。1996年,对于廖昌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厚积薄发的廖昌永斩获了法国第41届吐鲁兹国际声乐比赛的第一名。吐鲁兹国际声乐比赛是国际A级比赛,我国在廖昌永之前甚至连决赛都没有人进过,当时整个世界乐坛因他而震惊。紧接着,次年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廖昌永顶着极大的压力,在亚洲歌唱家从未涉足过的地方艰难地获得了第一名。这莫大的荣誉,说明廖昌永在法国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实至名归。参加这次大赛源于廖昌永一个极为朴素的愿望,那就是走近偶像,因为他太崇拜多明戈了。
奋斗永远在路上
在歌唱的道路上,廖昌永一直以周小燕先生和多明戈大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两位音乐巨人是廖昌永心目中真正的成功者,也是自己音乐道路上的明灯。向偶像靠近是廖昌永内心最大的渴望,也是绝佳的机会。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让廖昌永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在无数次的训练、尝试、准备中完善自己。最终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并幸运地和偶像分享自己的荣誉。赛后,多明戈大师面对中外媒体高度评价廖昌永:“他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世界级歌唱家,拥有近乎完美的技术和音乐感悟力。他能把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并打动别人。”这次大赛使廖昌永和多明戈建立起师徒般的关系。廖昌永从不奢望与大师比肩,而是努力去继承大师的衣钵,发扬音乐真正的魅力,用音乐诠释人类丰富的感情。
渐渐进入国际的廖昌永开始发现语言交流上的问题。他说以前没有远大抱负,没想过会在国际乐坛上闯,没好好学过英语。1999年,当他到美国纽约进行一次短期学习时,苦于无法和外国人交流。大师多明戈也为不能和他直接交流而有些遗憾。从纽约回来之后,廖昌永痛下决心,趁着到以色列参加大师班学习的机会,带了几本英语书,他每天背下60多个生词,经常出门找人聊天,把刚记下的单词跟人聊出来,他说:“在谈话中自己用过的单词,下次肯定就不会忘了。自从被多明戈收为弟子后,多明戈不仅带他参加自己的音乐会,在他去美国的时候,还会从华盛顿赶到纽约去看他的排练,去听他的音乐会。廖昌永说,多明戈待他,已超出了普通的师生关系,在大师将他介绍给世界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的时候,到处跟人打招呼,说廖昌永很有才华,要大家善待他。
现在的廖昌永,每年应国家大剧院之邀参演一到两部歌剧,并在档期允许的情况下到世界级的各大舞台上献唱,以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他身兼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之职,平时还要参与学校的一些行政工作,但每年仍坚持亲自带几个学生,以便把当年从恩师们身上学到的技艺传递下去。廖昌永经常说,在艺术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人给予我帮助。这一行当,三分能耐,七分运气。千里马也需要好伯乐的点化和提携。
回首往事,廖昌永感慨自己在一步步的提升过程中悄然变化。每一段奋斗经历他都秉持一个信念,不断激励自己。有苦涩的坚持,有畅游的享受,有感恩的回馈,有朴素的愿望。世上也许人最初的奋斗动机都很普通,很平凡,也许不那么高尚。但是定会在一步步扎实的积累中,一点一滴的自我提升中找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就是奋斗的意义,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