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缘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1-09-05杜永军郭伟潘腾飞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建设发展

杜永军 郭伟 潘腾飞

编者按: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1981年组建兰州商学院,为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所属的财经类高等本科院校。2003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和枢纽位置上的一所财经类高校,兰州财经大学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发挥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智库作用、传承与创新丝绸之路商业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和使命。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财经类专门人才,为促进古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繁荣和黄河上游地区开发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目前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文、法、理、工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构筑起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甘青宁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研究咨询的重要智库、丝绸之路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了解兰州财经大学的发展之路及未来规划,本刊对蔡文浩校长进行了专访。

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学生,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蔡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的专访。人才培养是大学之根本,您认为新时代对于财经类人才素养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兰州财经大学是如何做的?

蔡文浩: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奔腾而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些对财经类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意味着我们必须跟上新技术革命、新产业变革的步伐。

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由大到强的新阶段,正经历着由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发展进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很大,但距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更需要我们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

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看,壮大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要求的提出,以及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目标要求,都给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需要大量既熟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实际,又能安心扎根西北地区从事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社会统计调查与分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甘肃省是西北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甘肃省的脱贫攻坚、产业转型提升、向西开放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大攻坚任务,需要一支服务商贸物流、金融财税、旅游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队伍,为促进这一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地方政府决策、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地方立法与法规制定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拥有了一支以中青年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为主体,能够扎根西北,熟悉西北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我们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30100”质量工程,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多样化的财经类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围绕西部大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形成了问题驱动、平台支撑、重点突出的特色科研方向;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促进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为重点,形成了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路径。

进入新时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我校适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一流财经教育行动计划”。具体来说,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贯穿于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十大工程”,就是要扎实推进党建铸魂、一流特色学科与博士单位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师汇聚、金课锻造、科技创新、文化提升、基础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综合改革、质量保障,以此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学生的培养需求。

二、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综合实力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为保障质量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蔡文浩: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30100”质量工程为抓手,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财经类应用型复合人才。一是强化质量文化建设,健全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学校抓住质量文化建设这一关键,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开阔人文视野,提升文化修养。不断强化学校文化特色,持续挖掘和凝练70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理念,形成规范表述、意蕴深厚、师生认同的“兰财”精神。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位点评估等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强化督导作用,严格落实常态化、多元化听课制度,推动学院、学科、学位点、专业、教师实施自我评估,构建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引进质量综合评估系统,进一步强化质量反馈功能,强化“三位一体、两级联动”,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控和多种方法管理,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内部管理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学校出台了60余项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内容涵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奖励与竞赛管理、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

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全方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育、引、用、留”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拔尖人才造就计划”“青年学术英才计划”“三类引进、两项支持”等人才工程,着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通过一流课程项目建设,锻造一批基于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导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一流课程教学团队。

三是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打造财经类精英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办专业。坚持“商科主体、多科融合”,支持经管类各专业交叉渗透,促进经管类、非经管类专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围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全面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修订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会计、金融、营销、税务、农林、法律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构建产教研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基础牢、面向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坚持“1+2+N”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增强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金课锻造工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全面梳理课程教學内容,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从课程教学改革、质量标准研制、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共同推进课堂革命,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向智慧教学、翻转课堂的转变,打造具有“两性一度”的一流课程,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形成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五是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提高职能部门服务水平。学校经费开支实行预算管理,坚持重点性、平衡性、合法性的原则,将教学经费作为刚性支出列入预算,从制度上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还设立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等专项资金,从经费支持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服务部门以教学为中心,主动为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全校形成了“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全校上下对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形成共识。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党代会、教代会和学代会等经常讨论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提升教学、投入保障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环境滋养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优良教风和勤奋好学、笃学创新的优良学风。多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稳居甘肃省属高校前列。

三、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和发掘新时代教师队伍潜能

《世界教育信息》:在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团队打造方面,兰州财经大学有哪些成果?对于国家三部委《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的要加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您是怎么看的?

蔡文浩:兰州财经大学现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分别是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甘肃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务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团队,分别是甘肃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团队、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团队、甘肃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团队。依托科研平台,推动地区发展,校政企地合作取得新发展,重点科研创新团队和科学研究基地(平台)与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依托项目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建设的四融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在全省1万多个行政村安装布放,开发应用惠农融通系统、惠农融资系统、惠农融智系统等11个分系统,年销售额超过120亿元。我们与甘肃省卫健委联合开发的“甘肃省医用耗材招标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年交易额也已达到了15亿元。

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2020年初,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大力加强高校成果转化。我认为,该文件的发布传递出这些信息:一是关于专利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专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新理念的提出,破除了以前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旧思维。二是围绕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强调高校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建立事前专利风险评估、事中及时评估研究成果并形成知识产权、事后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全流程管理。三是允许高校开展职务发明所有权改革探索,科技发明披露和专利申请评估是此次文件的新提法,在以前的高校科技管理文件中没有出现过。四是坚决杜绝简单以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为考核内容,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绩效的权重。三部委意见背后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强化运用转化导向,强调以结果论英雄。五是关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问题,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众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流程很长,涉及多个部门,牵扯面很广,各高校要根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文件,结合各自实际,按照管理规范完善管理体系。这次三部委联合发文,将拉开高校专利管理运营的新篇章,但政策文件如何正确理解并落实,以便用好、用足政策大力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化效率,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兰州财经大学,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修订了《兰州财经大学科研成果工作量及奖励办法》《兰州财经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授权专利纳入科研考核内容,引导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为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效成果。

四、有效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文化、绿色发展贡献兰财智慧

《世界教育信息》:在融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贵校有何举措?

蔡文浩:砥砺自我,经世济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兰州财经大学牢记育人初心,践行服务社会使命,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制建设为主的特色研究方向和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路径,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聚力脱贫攻坚,“绣花功夫”取得真实效。学校争做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全方位、嵌入式、立体式帮扶定西渭源县早日脱贫奔小康;重视产业扶贫稳增收,与陇南西和县联合推出“基于西和半夏的产业扶贫模式”,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解决了500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发挥好智力支持作用,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扶智”“扶志”并重,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助力富民兴陇,发挥智库功能,提供决策支撑。五年来,学校智库共产出47项科研服务社会成果,为甘肃省经济建设、文化旅游、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崛起贡献了兰财智慧。其中,《甘肃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建设国际避暑度假旅游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突破口研究》等成果,发挥了科研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此外,学校科研服务地方的代表作《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对国内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康县的经验,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深化国际务实合作,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未来高端国际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际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贵校在此领域有何经验?

蔡文浩:我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法、美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互换、科研课题研究等多项合作。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的指示精神,我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阿塞拜疆、马来西亚、捷克等国家的30余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变深居内陆的區位劣势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开放的前沿合作学术平台;率先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为甘肃省“中国—白俄罗斯教育合作”重点院校和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发展基金“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具体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依托“一带一路”平台,加强沿线国家院校合作。2015年10月,我校邀请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苏丹国际非洲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作为兰州财经大学国内外合作院校,共同参加在甘肃敦煌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成为首批联盟成员高校。作为创始成员高校,我校大力拓展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学校自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先后与波兰、捷克等国开展了深度教育合作。

其二,2019年,我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共同的商科特色及相似的专业优势下,开展联合双硕士培养项目,共同建立俄语中心。此外,我校还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创新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财经类人才培养。

其三,做好人才培养项目。我校积极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生流动,与美国15所项目院校开展合作,同时推动与英国德比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合作项目。2009年以来,在我校建立的当时全国唯一一个全日制“1+2+1”中美大学实验班,目前已举办10期,已有近190名学生赴美交流学习,毕业生多被世界名校录取,或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其四,着力培育“留学兰财”品牌。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化高端商务人才。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5月,我校率先成立中亚商学院,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专业优势和商科特色,积极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开展国内外政企高端商务人才培训,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培养MBA商务人才,致力于培育“留学兰财”品牌。

其五,打造中白科研合作基地。2018年7月,我校成为甘肃省推进“中国—白俄罗斯教育合作”重点单位。2019年适逢“白俄罗斯教育年”,我们紧密围绕甘肃省总体外交,圆满完成了各项对白合作年重点工作任务,联合中白7所高校共同成立了“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旨在开展与丝绸之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打造中国与白俄罗斯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高地,提供战略研讨、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和服务白俄罗斯和甘肃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智库。

六、加快创建凸显“新兰财”特色的一流财经教育,力争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就兰州财经大学未来的发展做一下展望。

蔡文浩:步入新时代,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甘青宁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研究咨询的重要智库、丝绸之路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加快创建凸显“新兰财”特色的一流财经教育,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区域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为此,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内涵发展思路,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为重点,法学、艺术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将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丰富开放内涵,显著提高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娜迪拉·阿不拉江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建设发展
寒露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A Brief Analysis of Time In A Rose for Emily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