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一统为主旨的两汉史教学

2021-09-05徐蓓蕾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汉武帝史料时期

徐蓓蕾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一直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所谓大一统,即地域、制度、经济、思想等各领域的统一。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不断经历分裂和统一。在此过程中,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较于旧版教材,统编版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相对时序性更强,充分阐述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完善的过程。从第一单元标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到第二单元“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三单元中元代“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1]到第四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2],整条线索十分清晰。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巩固时期。本册的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标题就明确了本课的主旨。那么,如何通过两汉史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的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大一统的意义?

一、从历史解释看汉武帝大一统

有学者认为:“假如历史是一棵树,其理想状态便是‘一干竖立,枝叶扶疏。”[3]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目标是这棵树干,那么相关的知识点便是枝叶。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教授教材中的内容,则课堂会显得干涩无味,“大树的枝叶”也会显得“寥落”。因而,如何丰富课堂内容,使得历史课堂能“枝叶扶疏”,是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以汉朝史为例,课标中关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掌握“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补充相关史料细节,对这些举措进行详述。

实际上在汉朝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巩固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虽然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但“随着秦朝的灭亡,很多举措被质疑和否定,导致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通过对内、对外一系列举措,充分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5]。而从刘邦建立汉朝到汉武帝时期,已历经60余年,汉武帝的统治也长达半个世纪。因此汉王朝在建立后也是历经近百年才真正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史料细节让学生了解到大一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曲折。可以通过汉初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史料对比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武帝时的举措对大一统国家的意义。

如在讲授汉朝削藩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描述汉初和汉武帝时期诸侯王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汉朝削藩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摘自于《汉书·诸侯王表序》[6]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7]

材料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

设问: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诸侯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汉武帝具体的削藩措施和结果。

通过史料对比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汉初到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的变化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同时,教师可展示汉初与汉末时期诸侯王势力图。通过图片和材料一,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汉初分封诸侯王是吸取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汉初分封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是消极的,在王朝建立初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王朝的统治,但诸侯王权的强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同时,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学生可以看到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从而解決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补充推恩令具体内容的阐释和酎金夺侯事件这些历史细节,丰富学生对削藩这一事件的认识,从而更深入理解汉朝的削藩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历史解释就是把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9]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将教材上碎片化的知识点转化为贯通的历史。而史料的细节补充和对比解读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路径。

二、从汉代精神感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新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需通过历史课堂加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相比原来的教材,新版教材的中国古代史部分明显增加。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中国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在《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的课后学习拓展中,就提到“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0]。可见,汉代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学、科技等具体成就,也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过程,补充了一系列史料,希望学生能从先贤身上学习他们的精神,感悟历史的情怀。

汉武帝开疆拓土部分补充霍去病和张骞的史料

材料四:……霍去病年十八……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天子为治第,令骠骑(霍去病)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1]

材料五:……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经匈奴……单于留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史记·大宛列传》[12]

设问:从霍去病、张骞二人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汉武帝一朝,基本实现了“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13]的政治理想。因为汉武帝的宏图伟业,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力量。这才出现了霍去病、张骞等充满进取精神的时代人物。霍去病年少征战,立志扫平匈奴,他的雄心壮志让他立下了封狼居胥的伟业。张骞等人在前途未知的状况下敢于“凿空”,历经十余载艰辛,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带回了汉朝人从未涉足的西域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史料阅读,引导学生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时代精神——开拓进取和坚忍勇敢,鼓舞着一代人完成大一统的历史使命。

西汉时期通过开疆拓土,开创了比秦王朝更为广大的疆域,实现了更大的一统。汉武帝时期起对匈奴征战的胜利也给了汉朝人无与伦比的民族自信。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多是游牧民族在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战争中处于上风,而武帝时代对匈奴的胜利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他的伟大功业也使西汉人形成了较强的民族自信和强国意识,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壮志豪情。这也是属于这一时代人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历史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地方。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也应在课堂中有所呈现。西汉时人的爱国情怀、开拓进取、不屈不挠、自强自信的精神,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学生去感悟。

三、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古代大一统

在本课中,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是中心内容。学生通过史料的解讀了解汉代大一统的举措及意义。但新教材是以通史方式编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因而,教师应从更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拉长时间线,认识汉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若我们从汉朝出发,把时间向前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通过时间线可以看到,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五百余年的分裂。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但秦王朝十分短暂,事实上是两汉几百年的统治,才使得大一统王朝这一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得以巩固。有汉一代,广大的地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以及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根植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就充满了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提到:“今汉兴,海内一统”。司马迁处于大一统的时代环境下,对这一思想观念十分认同。《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等就宣扬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国家。由此可见,汉代大一统观念成为了当时人的重要价值观,也为汉代开疆拓土提供史学上的理论依据。

若我们从汉朝开始往后拉长时间维度:

尽管中国历史一直处于统一与分裂的交替之中,汉朝以后也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但“魏晋以后,政权分崩,实不一统,但任何一族之当道者,都以一统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负”[14]。即使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但这些政权很多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如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汉代以后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很多自称为华夏先王之后,如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自称汉高祖之后,建国号为汉。这一时期的各个政权,其政治理想都是希望成为大一统的皇帝,而不是裂土分疆。因而,中国历史在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之后,又迎来了隋唐时期较长时间的一统。

通过时间线的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到汉代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拉长了时间维度后,可以看到汉朝这四百年的一统,影响了后世很多年。最重要的是,建立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模式,也使得大一统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注释】

[1][2][10]《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8、71、24页。

[3]罗志田:《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11页。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3页。

[5]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5页。

[6]班固:《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4页。

[7]班固:《汉书》卷六十四《主父偃传》,第640页。

[8]司马迁:《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803页。

[9]顾颉刚:《零碎资料与系统知识》,《顾颉刚全集·读书笔记》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501页。

[11]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2928、2939页。

[12][13]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3157—3159、3166页。

[14]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猜你喜欢

汉武帝史料时期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树为何名
古老的皮影戏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