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解放:全媒体时代的学校德育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2021-09-05朱国璋
朱国璋
摘 要 人的解放是人的本质追求。全媒体时代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化、创新化,人类信息选择的多样化、整全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都彰显着其促使人类进一步解放的价值意蕴。全媒体时代,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的劳动解放;整全化的学校德育促使学生在信息维度上的解放;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学校德育注重学生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
关 键 词 全媒体;学校德育;人的解放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8-0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媒体时代宣告降临。全媒体时代中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化、创新化,人类信息选择的多样化、整全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都在彰显着其促使人类进一步解放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如何把握全媒体时代的价值内涵,彰显其促使人类解放的时代张力,构建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新模式,就成为学校德育亟待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缘起及内涵:多种媒体形态的交互融合
全媒体这个概念,首先源自美国一家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称自己旗下的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形态为全媒体,由此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意为利用上述多种媒介形态和媒体形式进行媒体宣传。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自身的内涵。首先,依据全媒体的概念理解全媒体的内涵。《童子问易》中全媒体意为“数和象在天、地、人之间变动和周流而建立的备包有无的媒体形式”[1],强调了全媒体的内涵。从现代意义上讲,全媒体的内涵为:打通媒介形态界限,促使不同媒体形态间的融合交互,实现媒介信息传播的多重形态、多样表现、多种渠道等,即包括出版杂志、书籍、报纸、影像、电影、电视、广播、网站在内的多重媒体形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的多样媒体表现形式,以及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
其次,要明晰全媒体的独特内核,就要辨清传统媒体、多媒体、自媒体与全媒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们虽都为信息媒介传播的媒体形态,但各有区别和侧重。传统媒体多指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含义上的媒体形态,具有很大的时空局限性。多媒体是指集声、图、影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种媒体形态,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时空边界。自媒体,不同于传媒和多媒等由特定的机构组织的媒体形态,是民众自己的媒体,民众可以自己不拘时空、随时随地地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等,载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全媒体强调以上多重媒体形态间的整全交融、传播信息的多样感官接收,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以及媒体传播的多样表现等,具有整全、融合、及时、多样等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降临,不仅改变了媒介形态方式,更改变着人类自身。那么,全媒体究竟从何意义上改变着人类,全媒体对人类有着何价值与意义,以及在全媒体时代中,学校德育该如何立足,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价值意蕴:人的解放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哲学正是从这一信念出发來考察不论是精神世界或是现实世界。”[2]从这一视角出发,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现实的产物的全媒体,必然是合乎理性的,也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对全媒体时代价值的探讨,尤其是对其于人的解放意义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全媒体的概念内涵与价值意蕴,为全媒体理论大厦的构建以及实践应用,尤其在学校德育当中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此,笔者试图从全媒体促使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化、创新化,人类信息选择的多样化、整全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等视域,探讨其对于促使人的解放的价值意蕴。
(一)全媒体促使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化、创新化
自人类诞生起,劳动就开始出现。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体现,更是人类的本质诉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劳动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3]劳动创造了人,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因此劳动不仅是人类的基石,也是人类所有文明的基石。劳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如此重大,马克思就曾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4]尽管劳动是人类所必需的,但是,自由“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5]。带有外在目的的劳动具有强制性,容易发生异化,会带来人类劳动与人类自身的束缚,会不可避免地不自由。因此,要进行人类的解放,就是要解放人类劳动。
首先,全媒体时代,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性有所增加,这极大地解放了人类劳动,进而解放了人类自身。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闲暇的生活才是值得追求的生活,闲暇才是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高兹认为,劳动不可避免地使人异化,劳动造成人的不自由,只有闲暇才能获得自由解放。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发展至高兹的闲暇观,都强调闲暇与劳动的二元对立,闲暇是人自由的表现,劳动则会使人异化进而造成不自由。而全媒体时代的劳动形式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用各种感官感知信息,体验闲暇。这是一种闲暇化的劳动。人们既可以在劳动中休闲,也可以在休闲中劳动。它极大地消解了劳动与闲暇的二元对立,通过凸显劳动的闲暇性、趣味性、无目的性、创生性,实现劳动的自由与解放。
其次,全媒体时代的劳动是创新化劳动。创造性和创新化的劳动是“改造自然和改造我们自身”的劳动,是没有异化的劳动,是“一种自由活动”,是一种“吸引人的劳动,个人的自我实现”。因此,人类能够主观能动地进行自由创造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标志,从而也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标志。全媒体时代的各种媒体形态蕴藏着海量的媒介信息,提供了多样媒体平台与媒介渠道,呈现出或隐或显的多种创新创业机遇,促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自主创新,从而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全媒体时代的多元劳动形式既是闲暇,又是创新性劳动,是极其开放、极富自由的劳动形式。它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自身发展,还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解放。
(二)全媒体促使信息选择多样化、整全化
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自从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多种多样的信息种类,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共同创造出日益多样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其由文字、图像日益扩充到声音、视频、影像、光电等,这正昭示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第一,全媒体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媒介造就了人类信息选择的多样化,使人获得选择自由。全媒体时代,多样的信息符号、多重的信息传播媒介、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促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需求,从不同的传播媒介中获得不同的信息。比如,人们可以从微博中关注实时新闻,从微信中获知好友近况、从影视中体验娱乐信息,从网络中查找所需资料,从书籍中探求知识真理等。信息的多元种类和多样获取方式,意味着信息的自由选择,也意味着人在信息維度上的自由解放。
第二,全媒体交互融合式的信息传播形态造就了人类信息选择的整全化。全媒体强调信息传播媒介的相互交融,即强调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多媒体的统合使用。换言之,全媒体时代中信息的传播媒介和形态不仅是多元的,更是相互补充的。举例来讲,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不仅可以通过微博推送的短小精悍的文字报道或者小视频,还可以通过网页搜索获取完整的文字信息,电视报道还原发生的过程影像,最后通过各种社区网站进行评论。这一新闻信息的获取过程融合了传统媒体(电视)、自媒体(微博)、各种网站社区,新媒体(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从而整合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影视信息于一体,使得人们获取新闻更加丰富、全面、及时、有效,这意味着人类在信息维度上获得了自身的解放。
当代信息载体和符号的多样化变革造就了信息传播媒介的丰富性,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种类多元,解放了人类自身的信息束缚。从古代文字出版物的发行,到近代广播影视的收看,再到当代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使用,直至如今全媒体时代的全面降临,不难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信息传播媒介的进步史,也是人类获得信息自由的解放史。
(三)全媒体促使精神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
波普尔指出,人类生活在三个世界当中,即称之为“第一世界”的物理世界、“第二世界”的精神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符号世界”。[6]符号生活属于精神生活,因此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构成人类的全部生活形式。若人的解放应当是人的生活的解放,那么人的生活的解放必须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共同解放。在如今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的需求已基本满足,人们已经从物质匮乏、需求不能满足的状况中解放了出来。与此同时,全媒体也解放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日益丰富、多元。
全媒体促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日益丰富。全媒体时代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与应用的时代。全媒体在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劳动的内容。首先,大机器生产极大地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今,从事体力劳动者比重不断降低,而从事脑力劳动者比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物质资料生产的比重不断降低,精神文化生产的比重有增无减。大量的高端人才、精英人士都聚集在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当中,集思广益,共同创造出高产、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使人们从精神文化匮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全媒体促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日益多元。精神生活的解放需要多元、自由、开放的精神文化产品。在过去单一的精神文化产品下,人们处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境地中,人们的精神文化的自由选择受到抑制和束缚。现今,全媒体交互融合的信息媒介传播形式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产品,从文字出版的书籍报刊,到电子书籍;从广播电台,到影视作品;从在线课程到网络课堂。多元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了选择的自由,使人们可以按照志趣去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全媒体对人的解放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全媒体促使人类劳动形式的闲暇化、创新化,人类信息选择的多样化、整全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这不仅包括人的劳动的解放,还包括人的生活的解放,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解放。
三、德育启示:构建新的育人模式
全媒体的传播格局对于促进人的解放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以成人、育人、爱人、完人为目的的学校德育如何实践全媒体的价值内涵,彰显其促使人类解放的时代张力,构建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学校德育新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全媒体时代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的劳动解放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应基于全媒体交互融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形式,与劳动教育充分融合,以此借助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全新德育模式去弘扬劳动精神,唤醒劳动热忱,复兴劳动文化,鼓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引导学生长大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异化的劳动,是促使自我实现和自由解放的劳动。
(二)全媒体时代的整全化学校德育促使学生在信息维度上的解放
全媒体时代的学校德育是整全化的,是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传统的学校德育仅指在学校内部,教育者利用单一的传播媒介如课本去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而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学校德育将超越时空,随时随地利用相互交融的全媒体传播手段、多渠道的传播形式和多样化的传播形态去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学校可以利用微信、QQ等自媒体建立德育沟通平台,各种学习系统、在线课堂等建立在线德育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德育视频等建立德育信息共享平台,将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体合一的德育新模式。
基于全媒体平台的整全化的德育新模式的信息来源多样、信息传播广泛、信息传达精准,这有利于学校德育高效、快速、随时、随地、精准地把丰富、多元的德育信息传达给不同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促使其在信息维度上的解放。
(三)全媒体时代的学校德育注重学生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
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发展着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7]。这里强调的精神生活的根基是人的实践活动,也即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创造精神生活。而全媒体时代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不再匮乏,进而帮助人们得以从匮乏状态中解放出来。
而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学校德育在面對日益剧增的精神文化产品选择时,应强调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实践性,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去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文化产品,观照学生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教育学生关注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与公共性向度,不耽溺于精神生活的物化与个人化向度中,从而促使自由的精神生活的真正实现与人的自由解放。
全媒体对于人的解放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而以人的解放为最终旨归的学校德育应基于全媒体媒介传播平台,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促进人的劳动解放;应追求信息整全化,以促进人的信息解放;应关注学生精神的超越性,以促进精神生活的解放;最终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任国杰.童子问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3.
[2]陈波,江怡.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08).
[3]文新华.论劳动、劳动素质以及劳动教育[J].教育研究.1995(05):9-1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40-54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8.
[6]李伯聪.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