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行区华漕镇:数字化赋能“家、站、点”转起来

2021-09-05汪臻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选区选民流动

汪臻

从无到有、从逐步建成到全覆盖、从0到“2家6站10点”,闵行区华漕镇“家、站、点”代表履职平台布局已实现了“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设计初衷。为使华漕的“家、站、点”既有“软实力”,也有“硬支撑”,镇人大不仅在线下实体下功夫,更在线上服务上花心思。

建立线下实体站点,拓展代表履职阵地

华漕镇人大把现有资源与镇域内的社会组织资源共享共用,形成三级代表进“家”、到“站”、赴“点”开展联系人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和开展调研座谈等联动机制。“家”內不仅有最早建成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组团队,还有辐射2个大选区、7个小选区的代表联系站,更有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吉玉萍的联系点。每月25日开展的接待人民群众、电话接受选民约见、各类监督视察调研和座谈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站、点”资源集约和融合作用,方便镇域内人民群众“找代表”。

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延伸服务“空间半径”

定制选民联系卡。建站初期,华漕镇人大就为每位代表定制了印有代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和个人微信二维码的专属“选民联系卡”用以广泛发放,选民们可通过加微信、打电话、约见面等方式与代表“点对点”联系。有一次,一位选民发现幸乐路(双鹤浦—金辉路)道路两侧杂物肆意堆放、垃圾无人清扫,在第一时间通过“选民联系卡”将实景照片与信息发送给纪文斌代表后,纪文斌随即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短短半天就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建立线上代表之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面对面”沟通成为越来越多群众选择的沟通方式。于是,华漕镇人大在公众号内筹建了线上代表之家,将其与履职服务系统充分融合,运用扫码签到即积分、参加活动即履职的管理方式,减轻了基层制作纸质台账的负担。“华漕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展示着代表的履职成果,选民可以查阅区镇人大代表信息、实时了解人大工作动态、查看代表履职随感与心得;同时它还是代表履职的电子档案,便于代表随时查看曾提交的建议、参会履职和会议述职等情况。

设置“选民直通车”。每月25日是固定接待人民群众日,代表每月进站往往碰到的都是“熟面孔”和退休居民,反映问题较为单一。为构筑起代表联系选民的“云服务”,华漕镇人大在线上代表之家专设“选民直通车”专栏,对这一“盲点”进行补位:一是经实名注册的选民将问题反映至线上后,可选择一名人大代表负责回答,由其进行跟进及协调反馈,增加代表与选民联系能动性。二是为代表开放“联系选民”平台权限,代表可根据履职需要自主安排联系选民活动,并将活动内容以图文形式上传平台,增强代表联系选民的自主性。三是将代表进站联系选民工作的前、末端移至线上平台,形成“每月公告线上发布、答复内容线上公开”的固定工作模式,提升代表联系选民的工作效率。

探索“流动”联系站,实现联系选区全覆盖

为更好服务联系站,方便选民就近找代表,华漕镇在已建成固定联系站的基础上探索设置“流动”联系站,通过站点巡回流动实现联系选区全覆盖。为便于站点流动,华漕镇人大为每个联系站定制了专属的联系选民工作箱,箱内统一配置资料册、代表联络手册、代表信息插片、联系卡、台卡、记录本等。联系选民工作箱的设置不仅突出了代表身份,提升了代表履职仪式感,更让代表的联系卡、台卡不再散落在联系站的各处,让联系站的台账有了标准化范本,让选民的诉求有了“去处”,让诉求的答复有了“痕迹”。只要选民有需求,联系站不再受空间限制,“流动”的人大代表联系站也实现了“拎包入住”的设计初衷,联系站也真正“活了起来”。

华漕镇人大用数字化赋能“家、站、点”工作,通过在深处用心、在细处着力,凝聚起代表常态化联系人民群众的共识,促使三级代表沉下来,履职动力强起来,“家、站、点”转起来,工作成效亮出来。

猜你喜欢

选区选民流动
甘利明为何能“复活”?
流动的画
庆城县南庄乡扎实开展选民登记工作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取之有道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