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与研究

2021-09-05高焕君李雅琼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高焕君 李雅琼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医学道德素养和医德医风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且“健康中国战略”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国家对各大院校医学人才培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只依靠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所有教职工共同努力,共同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醫学专业课程同样如此,不仅需要教书育智,还应当育德育人。本文基于对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进行解读,明确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分析医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总结出具体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专业; 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68-002

我国医学界历来十分重视医德,在医者内心中“以德为先”的理念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伴随现代医学体制的不断发展,各大学校医学专业课程整体容量过于膨胀,学时逐渐递增,致使德育教育被忽视。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专业课程必须转变只注重教书,忽视育人的现实状况,要重视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价值作用。

一、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

对医院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形成育人的聚合效果,打破传统思政理论课程“孤岛化”窘况,以及思政育人和专业课程育人相脱离的情况,推动各大院校医学专业展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有利于培育出现代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养、高品质、高能力医学卫生优质人才。在医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就是丰富课程育人体制与课程思政,是对以往思政教育观念方面的突破、队伍方面的扩展、渠道方面的扩充以及内容方面的丰富。另外,医学专业课程中蕴藏着可感性、生动性、形象性、亲切性的育人资源,进一步发掘与丰富医学专业课程中隐藏的育人资源,并将其科学合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实学生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有助于转变学生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学习态度。加强思政教育及专业教育拥有的说服性及感染感,从而提升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高等院校应当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育工作,培育综合发展的优质社会接班人以及建设者。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些年,各大院校逐渐开始重视“课程思政”育人观念与实践活动,并提供有参考价值和意义的经验。所谓课程思政,即指将学校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作为课程目标,加强显性思政,而对隐性思政则进行细化,创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真正做到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另外,医学专业是各大院校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培育医疗卫生优质人才的主要阵地,与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联系密切,与民生工程发展息息相关,担负着服务人类健康的伟大责任,其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培育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如若想完成这一使命,不只需要依靠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更需要全校师生、各课程共同努力。同样医学课程与医学教师也需如此,不仅需要教书育智,而且还要育德育人。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背景下,应当全面挖掘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资源,全面发挥医学专业课程具有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增强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效,进而推动学校培育出高素养、高品质、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以此充分满足社会时代发展所需,为现代社会更好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教师政治素养、育人能力亟需提升

高校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阵地,使得专业课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因素,亦是课程思政开展的关键角色。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理念、政治素养以及育人能力均会对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产生直接影响。一些教师觉得思政素养与专业素养的提高对高校学生日后发展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合理加入思政元素,对医学生来讲受益匪浅。多数大学生觉得专业教师自身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情操、专业知识等层面表现极好,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自身道德情操产生影响。但是,在医学专业课程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缺少相应的授教经验与教授技巧,而且专业任职教师政治素质良莠不齐,育人能力不足亦是当前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困境之一。

(二)专业课程思政氛围弱化,观念认知模糊

现如今,课程思政观念在各大院校思政教学工作中依旧处在萌芽时期,并未提出普及性、专业性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导致部分学校主体在课程思政观念认识上缺少一定深度与广度,管理体系缺少完善性。根据相关调查得知,目前许多院校部分专业教师还未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教育观念,课程思政教育和宣传也只是趋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进入到学生脑海中。故而,要想改变此种状况,学校应当创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专业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体制,以此激发医学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课程思政教育资源隐秘、教育任务沉重

众所周知,课程建设是各大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中心环节。发掘良好的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育人的重点。但是,从客观角度而言,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存有一定隐匿性。现如今,很多专业教师认为自身无法真正掌握课程思政育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且认为在医学专业课程中难以有效发掘思政元素,在实际教育进程中无法寻找到入手点,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极为困难。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对医学专业课程涉及的科研成果以及教育质量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可见,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任务更加繁重,教育进度更为紧凑。所以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时,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专业课程具有的育人效果。

四、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路径

(一)重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众所周知,专业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以及实施者。要想发掘与增强各个专业课程具有的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和培育成效,必须重视全面发挥高校专业教师团队的主力军作用。唯有所有专业教师真正意识到课程具备的育人功能,做好每一项工作、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积极自主担负起育人责任,才可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作用并获得较好成效。基于此,就要求所有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好每一门课程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医学专业课程政治教师,应当把医学专业知识与学生立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各大院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理论素养与专业思政教师进行比较存有一定差距,由此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因地制宜,有方向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增强对专业课程教师思政素养和教育能力的培训。全面发挥课程组以及教学团队等各基层教育组织的价值作用,根据组织講座活动与研修班等创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专业化的理论培训体制。与此同时,还要激励医学专业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教育风格把思政元素合理渗透到课程教学中,避免发生“两张皮”情况。

(二)发掘医院课程思政元素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基本上所有专业课程都蕴藏着极为丰富且深厚的医学文化内涵,是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宝库”。因此,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可从以下几点深入发掘思政元素:第一,爱国主义情怀和医学人文情怀;第二,医学职业价值和其人生价值;第三,医学职业素养与其职业操守;第四,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各大院校医学专业课程要想深入发掘思政元素,则应当从人体解剖学科入手,主要因为此学科接触各种遗体,而且很多学校医学解剖实验课程条件十分艰苦,所以解剖学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和生死观等相关医学人文教育和意志教育。近些年,伴随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逐渐创建了遗体和器官捐献中心,运用此种特殊人类教育平台,各大院校医学解剖课程开展了诸多具备仪式感和价值意义的医学人文教学活动。比如向捐献者进行致哀活动、与捐献者家属进行面对面沟通活动以及扫墓祭奠等相关活动,可获得较好育人成效。而且这部分实践经验值得其他课程与专业进行学习和借鉴。故而,医学教师在实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但需要重视向学生教授解剖技能,而且还要加强大学生对现实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生责任意识的了解,使学生对生命、奉献与感恩等价值观形成共鸣,并为其日后更好开展实践操作奠定扎实的情感基础,感受生命的可贵和意义,进而为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岗位提供巨大帮助。

(三)科学合理融入课程思政

对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并非是将医学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亦不是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刻意融入育人元素。应当通过对医学专业课程的全面了解,把育人资源科学合理渗透到医学专业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实现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则需要教师展开深度探索,应用各种方式强化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在教授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时要注重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育,或是在不影响既存教育架构的前提下,选择与医德医风有关主题融入其中,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并提升对思政育人要求的认识。此外,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思政育人资源呈现给学生,比如各种与医学有关的思政教学视频和人文故事,或是利用举行授帽等相关仪式给予大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冲击与感染,增强对医学生的责任教育。还可根据一些专业知识实施各种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譬如急救知识普及、社会献血活动宣传以及药品知识宣讲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

综上所述,积极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的主要发展战略,是我国各大院校、教师与课程均应当参与的一项重大任务。课程思政开展举措和建设成效是重点,应当从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课程以及学生等层面入手,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王梦涵.“大思政”教育视野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3):98-99

[2]赵飞兰,黄荣师,岑妍慧,范蓉,周崇.浅谈中医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3):112-113

[3]周政华,刘振中,范晖,潘秋予,高晓凤.挑战性学习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科研基本方法中的实践[J]高教学刊,2021(09):62-65

[4]余佯洋,廖伟聪,赵振富,李盟,温俊渠,肖向东,王子梅.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与尝试[J]医学教育管理,2021,7(01):16-20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