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抹绚丽的彩霞
——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内蒙一机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2021-09-05卫宁明程
□卫宁 明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陆上作战模块中第一个亮相的坦克方队,由22辆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履带式99A型主战坦克组成,如铁甲洪流,气势磅礴。这其中就有中国兵器一机集团人的智慧与辛勤的付出,更有保障生产这些装甲铁流装备完好、高效的一机维保人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这家公司不仅在集团内赫赫有名,获得过行业协会、兵器集团、内蒙古自治区颁发的各类奖项,还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设备保全维修基地,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企业,可谓西部一抹绚丽的彩霞。
耀眼的光环和殊荣,定有许多故事和艰辛,挖掘并分享企业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是设备领域资深专业媒体的职责,为此,《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记者一行于2021年5月25日前往包头,走进企业进行了采访调研。
融入包一机,感受他们的朴实无华
走进内蒙古一机绿荫锦簇的大院内,毛泽东主席巨型塑像耸立在办公大楼前,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坐落在主楼后边,一座并不时尚还略显陈旧的办公楼。
走进办公楼,楼道干净整洁,水泥地擦得镜子般明亮,展现了公司井井有条的风格和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恐怕谈他们就要从制度谈起了。
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是一机集团下属的分公司,161人的保全队伍,负责集团12400多台套设备管理工作,同时承担着一机集团主干军民品生产单位和兵器工业集团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国外部分军工企业共计5000多台套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保全工作。上万台套设备仅凭161人的维保队伍,难以想象他们承受的责任和压力。可见,建立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是工作有条不紊的保障,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频率、延长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企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
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至2010年间,车间里一台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电机烧了换,换了烧,反复多次。当时还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还没建立设备预维修制,属于“急诊”式维修,哪坏修哪,未能及时发现故障根源,导致同一故障反复出现。最后发现是齿轮箱齿轮损毁致电机过载烧毁。一台大型重要生产设备屡出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这个深刻教训影响了公司领导层对管理思维的转变,必须摒弃“急诊”式设备维修。设备管理的根本,源于科学扎实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维修管理。经建章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四系十六制”设备保全模式。
公司的创新发展更体现在没有照搬国外TPM管理模式,而是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一基双模”管理体系。该体系是在充分考虑一机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产品设备种类、工艺技术水平、生产组织状态、人员生产保全习惯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TPM全员生产维护理念推出的一项重大管理制度,是对TPM理念的二次创新和实用化、本地化处置。
搭建起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公司从2015年开始,利用工业物联网、智能检测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分析技术,搭建了设备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该平台涵盖了设备管理和运行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设备状态智能分析评估以及设备故障在线诊断和网络协同维修,开创了自治区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保全先河。众所周知,做大数据管理需要齐全的历史数据,而远见卓识的公司领导早在2005年就安排建立了数据库,那时就开始对设备型号、故障、维修、结果、维保人等数据进行了归档录入,为今天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财富。
据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最大的亮点就是“一基双模”这套管理体系。
“一基”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工控技术以及工业传感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设备、设备操作者、设备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有机联系起来,对设备状态、操作者的维护保养使用行为、维修人员维保能力和效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方法进行全面管控,实现全员、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一基”既是一机集团实现设备全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实现设备智能保全的根本基础。与设备相关的一切管理和保全活动均依托设备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进行部署、落实。
“双模”是指“集团化管控模式”和“四系十六制保全模式”。“集团化管控模式”主要是按照一机集团各二级单位的股权结构,将集团公司各单位分为设备“管控类”“监管类”和“指导类”三大部分。进一步理清管理职责,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架构。同时,分类推进设备保全业务整合,以实现“管、用、检、修、养”分离、“分类管理”和“集中专业保全”。其中,“管控类”和“监管类”单位设备全部纳入设备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时采集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数据,定期进行分类汇总和智能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四系十六制”主要包括日常维保体系、预检预修体系、定检定修体系和应急抢修体系,并配套有16项运行保障机制和30多项管理制度。
一机集团的上万台设备,每时每刻都将产生大量的基础数据,单纯依靠人工去采集、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这些异常庞大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借助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软件、软件各功能模块之间互联互通,打造统一的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采集设备管理和保全数据,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对管理效果、设备状态做出精准判断。
“一基双模”信息化智能设备管控体系,保证了设备基础管理全面实现了基于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作业行为,实现标准化保全。从故障出现到故障分析诊断、确认、修理、备件更换,以及后预防措施制定和完工交验,每一步必须遵循既定流程,并按照规定格式如实填报,基本实现标准化作业。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均来自于设备日常维保、点检等基础作业以及在线自动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强,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客观。设备采取恢复性修理、升级改造、报废的决策,主要源于对设备状态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规避了人为因素影响,有效提升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设备固定资产编号为索引的平台架构,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机台以及与机台相关的人和物开展,对象明确、针对性强、管理效率高。
“一基双模”管理体系可谓一个具有管理维护上万台套设备大型企业的“家法”,是根据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完善且适用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公司领导、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操作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套体系对许多大型企业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也为央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主研发抗疫设备
履行社会责任,担当央企职责。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并在国内多个地区迅速蔓延,全国抗疫物资严重短缺。面对这种情况,在集团公司的安排和部署下,公司立即组织成立了抗疫设备研制小组,经过4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在一无图纸、二无经验的情况下,硬是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完成了口罩机和压条机的科研试制任务,为缓解地方抗疫物资紧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了红色兵工的人民情怀。期间涌现出的电气技术专家马强,机械液压技术专家刘庆华,维修公司修理安装中心主任李平等大批技术骨干,为攻克技术难题付出了辛勤汗水。
荣誉属于当之无愧者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内蒙古一机是大型制造型企业,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是服务型维保企业,他们的“一基双模”体系,凸显了应用互联技术搭建的智能信息化平台的现代高水平服务,也践行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思想。
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睿智的带头人。走访中了解到,公司经理王贵勇不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他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尤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求贤若渴之心胸、以伯乐之彗眼发现、培养、使用人才,敢于给年轻人挑重担、上压力,更能给予他们关心和激励。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王贵勇带领的团队敢拼、敢闯、敢打硬仗,在集团、在国家西部工业设备工程领域担起了上万台套设备的维保重任。2020年,王贵勇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授予“中国兵器智能车间(工厂)智能管控领域科技带头人”称号;2021年,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在“科技带头人”带领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我国国防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亦是我国西部一抹绚丽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