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研究

2021-09-05王秦孙自广

湖南包装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居整治村庄

王秦 孙自广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是关键[1]。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包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旨在完成脱贫攻坚后加强农村全域环境的治理水平和管护能力,其中提升村容村貌和整治公共空间是重点任务。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美丽宜居乡村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关注度不够,“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有不同程度出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和向深度推进,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完善应加强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农民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并结合地方传统特色、历史文化特点和现代生活需求,对农村公共环境提升建设进行研究,用于指导美丽宜居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是重塑农村集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

1 农村公共空间环境的范畴与现状

农村公共空间是指供农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共享使用的乡村户外空间,主要包括道路、活动广场等。农村公共空间环境包括村庄入口、文化活动广场、绿化景观、道路停车、环境设施等,是体现村容村貌的主要载体。农村公共空间环境应是承载乡愁的主要场所,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有区别,需要摆脱城市建设思维模式,在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要求之外,要继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血脉。

由于农村产权制度的变迁和村庄规划的缺位,国内大部分村庄的公共空间被不同程度乱建乱占。有些村庄除了村委办公场所外,找不到一块可供开展公共活动的空间,原有的集体土地全部分配到农户[2]。一些村庄建设规划失序,宅基地未批先建、农房乱占耕地,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农村公共空间环境不同程度呈现建筑材料乱堆、垃圾乱丢乱放、村庄道路逼仄难行、生活污水横流、池塘水体黑臭和畜禽粪便乱排等乱象。一些村庄废弃猪牛栏及残垣断壁与新建住宅混乱分布,整体感观极不协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全体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通过前期美丽乡村建设和坚持不懈的扶贫开发,农村公共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环境设施水平得到提升。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浙江“千万工程”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学习借鉴样本。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部分农村公共环境堪忧,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巩固阶段,乡村振兴工作逐渐成为重心,农村公共空间环境的短板应加快补齐。

2 乡村建设行动干系人视角分析

乡村建设行动干系人涉及政府领导、村干部、村民、设计师等主体。笔者通过调研访谈的形式,了解不同主体的内心想法。

2.1 政府领导视角

国家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设经费需求是巨量的,政府预算有限,无法一步到位覆盖所有村庄。每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具体分配给哪个村屯,需要农民群众自发争取,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适当造一点“盆景”,建设一些试点村和示范村,摸索经验,但关键是所有村庄都要扫一遍,这是一块硬骨头。习总书记在浙江探索出了“千万工程”经验,指导我们要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

2.2 村干部视角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但村里历史欠账太多,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很多,部分村民不配合不参与改造,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是国家针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施策,乡村振兴不同于扶贫,组织好村民投工投劳是关键,先做出示范样板,邀请领导来指导参观,这样才能争取奖励资金。

2.3 村民视角

政府号召拆除废弃的祖屋,按照一户一宅来管理。村支书和工作队多次上门要求拆除废弃圈舍,无偿贡献土地开展乡村建设,美化村庄环境,这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大事。非常支持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够提升幸福生活水平,首先自身利益要得到保障。有些祖屋已经上百年历史,记录了家族发展历史,希望能够加固保留下来。厕所和污水治理是最期盼的,希望能够做出实用的民心工程。房前屋后的环境改造需要政府提供建筑材料才好施工。

2.4 设计师的视角

乡村建设项目推进难度比较大,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土规划条件,保护耕地是红线,不能任性胡来。村屯环境涉及每户村民,需要一户一设计。项目业主是政府,要求加快推进,必须按时间节点完成,否则影响绩效考核。前期规划好了,但是部分村民又临时变卦,不同意按照原设计施工,需要村干部反复沟通协调,有些建设内容必须按照村民意愿修改完善才能顺利推进。

3 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的基本原则

3.1 整体协调原则

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应从整体上对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统筹考虑,避免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协调山、水、林、田和道路等各环境要素,让村庄与自然相融,使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统一规划,划分发展功能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之“实”。

3.2 生态优先原则

村庄空间环境建设应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维系人与自然、村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贯彻“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原则,强调低成本,通过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地植物,体现地域生态特色,留住乡村之“形”。

3.3 厚植人文原则

中国广大的农村孕育了深厚的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村庄空间环境提升应注意挖掘、传承与创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应充分兼顾当地民俗节庆和风土人情,加强文化场所建设,倡导健康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3-4]。

3.4 同步时代原则

村庄空间环境提升应符合现代农村生产生活习惯,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让村民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优质生活。同时不要搞大拆大建,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注意保留承载农耕文明的农业遗迹。

4 农村公共环境整治提升路径

4.1 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若干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深化“三农”改革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城乡融合要素流通的壁垒逐渐被打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战役,提升村容村貌和整治公共空间应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关键要搞清楚“谁来干、钱哪来、如何建、怎么治”问题。

(1)“谁来干”

搞清楚“谁来干”就是要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是谁,中央的文件明确表态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但同时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引领和统筹作用。发动群众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要义,而发动群众必须要抓住关键干部。按照中央最新精神,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在群众中一般都具有较高威信,为激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作用,应改革村干部绩效激励体系,整治软弱涣散的基础组织,充分发挥村干部的“领头雁”作用[5]。

(2)“钱哪来”

目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费来自政府统筹、社会资本和群众自筹等。政府预算有限无法全覆盖,社会资本往往注重未来收益而选择投向具备产业特色的村庄,群众自筹的比例相对较低。农民群众自发投入往往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财力有限,民力无限”,应建立一套盘活乡村资源的机制体制,探索农村土地指标流转、公墓有偿使用、矿山统一开发等“财源”,弥补财政投入缺口,实现乡村建设自我造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3)“如何建”

在村庄规划方面,按照“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的理念,培养乡村设计师和工匠,探索村民和社会力量一起制定“农民看得懂的村庄规划”。尤其在涉及道路和村民广场的规划中,往往会占用部分农户的自留地,在规划前期组织村民开展民主决策,动员农民让地是关系后期规划方案能否顺利落地执行的关键。在建设实施方面,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乡村整体风貌提升,依次整治农村山水林田路房各元素整体提升。

(4)“怎么治”

组织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要建设好,同时还要治理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农民自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在开展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同步创新村民自治组织模式,推广村民小组全覆盖成立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理事会调处职能,探索“矛盾不出村”模式,努力在内部解决环境整治出现的边界争端等问题。引导村民理事会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转变农民落后思想观念,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增强农民的福祉[6]。

4.2 农村公共空间环境重要节点的提升策略

(1)村庄入口

村庄入口是村庄的第一印象,需要进行重点规划设计,提升设计中宜遵循以下策略:村庄入口选址应结合村庄聚落形态和巷道分布现状,风格方面要结合村庄的文化基调和历史沿革,展现村庄的特色和特征;村庄入口形式方面有寨门、牌楼、石碑、标识牌等,可充分利用现有古树、桥梁、历史建筑等元素与之结合,以小而美为原则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尺度失衡破坏整体观感;村庄入口宜配合小型绿化广场作为过渡,结合景观小品和绿植突出美化效果(图1)。

图1 村口案例(广西柳州市城中区雷村屯)

(2)文化活动广场

文化活动广场作为村民日常活动的聚集地,是村庄公共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设计中应遵循以下策略:设计应体现功能性及艺术性,植入本地文化符号,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设计中充分考虑日常使用各种情境,适宜与村委办公场所、群众服务中心、戏台等公共建设统筹一体化设计;选用当地易取得、成本低、透水性好的建筑材料进行铺装,避免全部用混凝土简单硬化;广场周边可布置宣传栏、健身器材及廊亭座椅等设施(图2)。

图2 文化活动广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双联村)

(3)绿化景观

公共绿化是村庄空间环境提升的重要手段,设计中应考虑以下策略:

选用易于打理、维护简单、性价比高的乡土植物,不宜大面积植入人工草坪;根据当地原生植物搭配,营造出层次感、立体感、有自然情趣的原生态景观,要注意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性;绿化景观间隙应配置各类桌凳等休闲设施,兼顾美观与实用。

村民庭院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应增加绿化,形成民居与公共空间的自然过渡,院墙宜选择当地特色材料,如青砖墙、植物墙或竹篱笆等形式。古树名木作为村落独一无二的历史符号,应对其妥善保护(图3)。

图3 绿色景观(广西玉林市北流新圩镇河村)

(4)道路停车

道路停车方面,包括机动车道、户间巷道、观光用道及停车场等,设计中应考虑以下策略:

机动车道应重视经济性,避免大挖大填工作。车行道路一般按照单车道设计,并结合地形设置会车带,若经济情况允许,可按双车道设计,或增加步行道与自行车道。车行道路以混凝土路面为主,条件允许,可采用沥青路面等形式。

户间巷道可保持原有形态与尺寸,合理利用巷道周边的边角地块,设置休息设施或微景观。巷道宜就地取材,对传统村落既有路面或台阶应进行保护和规整,做到修旧如旧,并做好透水性设计。

规划开展农旅结合发展的村落,可建设观光用道,其中形式包括:山体步道、田园步道、滨水栈道等。

停车场应结合村庄入口、公共建设等设施进行设置,宜采用透水材料或植草砖铺装,不应过度建设,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5)环境设施

农村公共环境设施包括标识牌、宣传栏、路灯、垃圾设施、休息设施、候车亭和挡土墙等。

标识牌应设置在适当位置,方便进村人员找到主要公共场所,可使用废弃建材、破损农具等进行加工设计,体现乡土特色。

宣传栏是党和政府重要宣传阵地,应设置在村委会、活动广场等人流密集地带。形式要与村庄整体风貌统一协调,突出党建氛围,宜选择耐候性好的材料。

路灯选择合格节能产品,造型与乡村风貌统一,分布应结合地形和村落布局,达到合理使用效果。

垃圾收集容器应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兼顾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在村民中大力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偏远山村要设置无害化垃圾焚烧设施。

休息设施以公共座椅、休息廊亭为主,造型宜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结构简洁。选材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旧材料和旧工具(图4)。

图4 休息设施(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汪村)

候车亭在满足功能需求上,要体现本土特色文化。

挡土墙常见于丘陵山村,结合景观设计,营造层次丰富的观赏效果,高度不宜过高,若落差较大,可以分级设置,设计中融入乡土特色。

5 结语

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前阶段性重点任务,也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必要手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其内在的特殊需求,科学指导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提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手段,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提升需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但同时开展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也不可或缺。未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更多以农民为主体,专业设计团队为辅助。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在建党百年启动新征程的重要节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将进入快车道,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中国的乡村会越发美丽,城乡融合发展会更加紧密。

猜你喜欢

人居整治村庄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村庄在哪里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