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友》画报所刊展览及构建的世界图像

2021-09-05吴文治程洁

湖南包装 2021年4期
关键词:良友所刊画报

吴文治 程洁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10620;2.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上海 210000)

1 《良友》画报办刊历史

《良友》画报(下称《良友》)创刊于1926 年2 月,1945 年10月停刊,共出版174 期,其中正刊172 期,特刊2 期。该画报每月发行一册,每册40 页余。《良友》采用照相凹版印刷,是当时中国最为精美之画报。画报内容不仅包含社会新闻、美术摄影、娱乐小说,更开启了对新文化、新常识的大众传播,审美趣味较同时期的画报更有文化性和时代性。

《良友》是民国时期众多画报中传播较为广泛、创办最为成功的画报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办刊宗旨贴合时代风气和民众需求。1928 年4 月伍联德以创办者的身份首次阐述了《良友》的使命和前景:“希望我们《良友》现在所抱着的普及教育、发扬文化目标保持到底。不见异思迁,不因难而思退;更不受任何势力的支配,取材严而均,言论公而直,持着我们的目标,忍耐、向前,努力实行,以求贯彻……”[1]可见,《良友》是一本以普及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传播民族精神为宗旨的高质量画报,打破了人们“画报即是消遣娱乐之物”的思维定式,在大众化和高质量内容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原因之二在于,《良友》的历代主编都精通美术、摄影,因此《良友》的编辑排版体现极大特色,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采用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良友》34—42 期封面如图1 所示,可见其排版美观、印刷精美。伍联德说:“宣扬之道,文字之功固大,图画之效尤伟。盖文字艰深,难以索解;图画显明,易于认识故也。”[2]《良友》图片大幅精美,配以少量得当的文字注释,让文化程度较低的普罗大众能接受,不至于晦涩难懂;刊载的内容经过选择,文人雅士阅读也不感到浅显庸俗。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良友》对黎民百姓和庙堂书生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图1 《良友》34—42 期封面

2 《良友》所刊国内外各领域之展览

《良友》关注国内外各领域的展览活动,1926—1941 年共刊登了近200 篇展览活动的内容,涉及1 000 余幅展览相关图像。展览作为一种起源于19 世纪法国的文化交流方式,近代才传入中国,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西洋舶来品”。历史上,艺术展览被第一批旅欧外交官称为“丹青馆”,综合性博览会称为“赛珍会”。随着西方公共展示事业的传入,中国人的私藏观念也因之发生深刻转变,中国的艺术品、奇珍异玩也从文人贵胄的私人社交圈进入了大众视野,大众开始接触到文化艺术品展览。在这样的背景下,《良友》成为民国时期展览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担当着向普罗大众宣传文化美育、开拓世界认知、建立文化自信的使命。

《良友》所刊展览遍及各领域,从艺术展览至生活用品展览,再到工业展览;展览的规模小自个人艺术展,大到世界博览会,而且着眼于世界各国,包括英国、比利时、法国、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其视野之开阔,内容之广泛,囊括了民国时期展览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也让大众得以一窥世界展览的盛况。在这一点上,《良友》促进了民国时期文化事业的传播,也成为研究民国时期大众媒体的重要一手资料。

2.1 《良友》所刊展览的分类

根据展览的类别分类,《良友》所刊展览包括艺术展览、国际性艺术展览、国际性博览会、博物馆展览、个人艺术展等(表1)。《良友》致力于宣传国内优秀艺术展览,传播展览信息,并选刊在展的美术作品,如1935 年第111 期刊载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第二回展、决澜社第三届画展、全国木刻联合展览等艺术展览作品(图2 左上)。对于国际性的艺术展览,《良友》不仅将作品以图片的形式选刊,还会进行详细的新闻报导,1935 年第112 期就介绍了比利时现代绘画展的盛况(图2 左下)。《良友》也给予了本地博物馆高度的关注,在上海市博物馆建设开放之初就曾对其进行大篇幅报导(1936 年第120 期),并选刊了博物馆中的部分陈列品(图2 右下)。

表1 《良友》画报收录的展览分类

图2 《良友》所刊国内外之相关展览(部分)

《良友》所刊艺术展览视野广泛,展品涵盖古今中外各种奇珍异宝、字画文玩,展品类别具体可以划分为摄影作品、美术绘画作品、木刻版画作品、雕塑艺术作品,另有一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展览,比如玉展和菊花展,颇符合中国文人雅士的兴味。除此之外,《良友》还报导过博物馆,并展出了一部分馆藏文物展品;介绍在外国举行的国际性博览会等(表2)。实用美术(也称商业美术),即现在的平面设计,占据了较少篇幅,但由此可见当时的平面设计正在从传统美术中独立,成为一门新兴艺术学科。1937 年第125 期刊载了“实用美术展览——上海美专图案系二二级级友会主办之图案展览会”上的作品,这是平面设计展览第一次登上《良友》。此后的1937 年第127 期,又刊登了“工商业使用美术——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第二次选集”,可以窥见平面设计开始向商业化发展,中国的平面商业广告已经开始走向系统化发展。《良友》中的各类摄影作品并不完全出自展览会,而是由画报编辑部选稿刊登,1937 年第124 期刊载的“世界摄影名作选”就是来自世界各地摄影师的作品。

表2 《良友》所刊艺术展览按展品类别分类

《良友》所刊登艺术展览涉及展品类型丰富,遍及民国时期艺坛的各个领域。一些展览中展品类别多样,可涵盖绘画、雕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2.2 展览信息和图像的表达

《良友》的排版图文并茂,但以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大幅摄影照片直观展示作品的原貌或展览的实景。同时也不拘泥于图像表达,使用较少的文字叙述,标明作品名和作者姓名。少部分展览由编辑撰写介绍词,这种情况下使用较长的篇幅,详尽介绍展览的开办情况、展品的创作过程、得奖情况等。

在文字较多的版面中,介绍性文字占据了主要篇幅,评论性文字为辅。这种方式尤其出现在艺术展览报导中,编者较少使用评论性文字,避免对艺术作品的主观判断,少有艺术批评文章。这样的评论较为客观,给读者自主赏析、思考的空间。

《良友》对展览的报导包含多个角度,主要围绕展览本身和展览作品两个方面展开。围绕展览本身的信息,比如有展览举办的时间地点、展览的筹备情况、展览的现场照片等,这些都是展览新闻类的信息。而《良友》更多的是通过记录展览作品的图像传递展览的内容。前者是对展览的整体性报导,后者是对展览的亮点进行集中呈现。展览新闻信息多以文字叙述,图片记录展览实况;展览作品则被选择性刊登在版面上[3]。

3 《良友》所刊展览构建的世界图像

在《良友》所刊载范围广泛的展览中,“世界图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能表达当时世界认知的篇幅在所有展览报导中的占比达36.5%,其中有少部分刊载了外国展览,直接展示了世界图像,另有大部分刊载了世界范围内的展览作品,从侧面间接展现了世界图像。这些世界图像经过《良友》的编辑和选择,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世界一角的事物,也为民国时期的大众构建了世界认知。

3.1 世界图像的来源

《良友》画报中的“世界图像”来源于4 个方面:(1)外国展览;(2)国内展览;(3)外国艺术家作品;(4)中国艺术家作品。

外国展览是直接展示世界图像的窗口,《良友》所刊载的外国展览包括美术展览、博物馆展览、博览会等。其中博览会的图像如《良友》1938 年第138 期,从规模、建筑、展品等多个角度介绍了不列颠帝国博览会(图3 右上),称其“举办艺术,文化及工业产物,无不尽量搜罗,而建筑物之富丽堂皇,尤为建筑师与美术家之精心杰作,直的线条与明朗的色调均有着丰富的时代表现,更配以和谐而又善于变幻的灯光,令观众如置身于光怪陆离之幻境”[4]。配以不列颠帝国博览会展览馆建筑和展品照片,直接向读者展示了世界图像。《良友》刊登的外国美术展览有比利时现代绘画展(1935 年第112 期),博物馆展览如英国剑桥费斯威廉博物馆展览(1936 年第118 期)。此外,还有一些中国艺术展览在外国展出,比如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1933 年第82 期)、徐悲鸿1938 年新加坡个人画展、1941 年在美国和苏联展出了中国木刻家的抗战主题木刻作品(1941 年第171 期),等等。在评价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1933 年第82 期)时编者写道:“批评界誉扬备至。欧洲文艺批评之权威者甘米叶莫格雷先生尤激赏不已。消息轰动全欧,各地均纷纷请求到各该地展览。如此盛况,堪称为我国艺术在外国之光荣之胜利。”这些赴外美术展览是中国美术界寻求世界对话的标志,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艺术家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展览中为中国建立了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

图3 《良友》所刊国内之相关展览(部分)

国内展览即在国内举办的展览,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公共教育理念传入中国的结果,展览会作为教育大众的媒介让更多百姓能够直观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了解西方各国的先进文化。例如苏联版画展览会(1936 年第115 期)由中苏文化协会主办,先后在京沪两地展览,将苏联版画艺术介绍与国人(图4 左上)。又如,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百科全书展览(1937 年第128 期),会中收录了世界各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展出了我国的《册府元龟》《图书集成》《太平御览》等书,在了解西方科学文化的同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4 《良友》所刊世界图像传播之相关展览(部分)

此外,从《良友》所刊艺术作品中也能得到侧面的世界图像,这些展览作品来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从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是刊登在《良友》上的作品经过编辑选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良友》转载了很多外国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如1937 年第124 期的“世界摄影名作选刊”、1939 年第140 期的“美国摄影名作”以及1936 年第114 期上的“世界杰出人体美术摄影”。从这些作品中可以让读者一窥当时西方艺术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发展。

来自国内艺术家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了世界图像,20 世纪初我国的留洋艺术家活跃于国内外的艺坛,《良友》上也有许多留洋艺术家的倩影。比如留法的现代画家徐悲鸿,《良友》多次提到徐悲鸿在香港、新加坡市、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刊出了其中一部分作品。留法工艺美术家郑可的雕塑、素描作品在《良友》中被多次单独成篇集中呈现。这些留洋艺术家将西方绘画、工艺美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艺术界开拓了眼界。

3.2 世界图像带来的世界认知

《良友》展览中的世界图像给民国时期的大众带来了关于国门外世界的全方位认知,包括艺术、政治、生活等多个方面。

艺术领域,《良友》传播了当时西方世界的艺术门类和审美趣味。西洋艺术和我国传统艺术在《良友》中交替出现,有了共存的局面。随着油画、素描、人体艺术等西洋艺术门类的传入,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和人体艺术为代表的西洋艺术主题在此发生了冲突,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当时是先锋、时尚的,但也是被大众视为不可理解的。而《良友》对西洋的艺术秉持着非常开放的观点,《良友》多次展出人体绘画和摄影作品,其中有来自国外的人体美术摄影作品;也有来自国内艺术家的,在黑白社影展、第二次全国美展的报导中选刊了人体艺术作品。《良友》将这一类美术作品大大方方地摆在大众眼前,并给予了专业的评价。在文字上使用“人体美”“健康美”“健全之体魄”“曲线美”等词汇,给读者树立和培养了正确的人体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先锋的艺术形式给民国时期的大众带来了艺术领域的世界认知,开启了对美的新理解,使大众同时接受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的双重文化熏陶。

政治领域,在战争时期《良友》刊载了不少战时艺术展,战时艺术展览中爱国艺术家以战争为主题创作作品,使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伤痛,给读者传达了战争的世界认知,比如励志社美术股画展、空军艺展、抗敌画展、战时木刻等。《良友》注重对反映时代、展现抗战的美展宣传,起到弘扬军民团结、鼓舞军民斗志的宣传效果[5]。此外,《良友》多次刊登国货展览,目的是宣传“抵制日货不如提倡国货”,这一口号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1928 年,《良友》从第31 期到第33 期多次介绍国民政府工商部在上海筹办国货展览会的情况:“此次虽为创举,而出品已甚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明年西湖及汉口等地,将继续有大规模之展览,盖我国民众,已认定振兴国货为经济救国切实方法。”如马寅初博士所谓:“抵制外货,消极之策也;提倡国货,积极之策也。欲抵制外货,先必有抵制之实力。国货不备则实力不充,历届抵制日货不能大收效果,原因于此。今日政府及爱国志士,皆知提倡重于抵制,治本急于治标。”[6]

生活领域,在《良友》中可以发现,中西方的娱乐生活在发生碰撞,中国的菊花展、玉展和西方的狗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都是爱好不分高低贵贱,但是西方世界丰富的犬类品种开拓了中国读者对西方娱乐生活的认知。除此之外,货币展使人得以一窥世界文化之多元、之广博,对世界的认知也可以从小小的硬币开始。外国展览中的“洋货”让国人可以开眼看世界,好奇心甚至猎奇心理引导大众对发达国家新事物的学习态度。学习还是抵制,拿来还是借鉴,都是《良友》带领国人思考的问题。

观世界而后有世界观,《良友》为读者搭建世界之窗。《良友》所刊展览带来的世界认知从西方世界的艺术、政治、生活等领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对西方世界一角的形象,从这个世界形象中中国人得以反观自己。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在世界领域中的地位正是从世界认知中看到的,从这面镜子里中国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4 结语

《良友》开创了世界范围内大型综合性画报的先河。在创办之初就遵循了伍联德的办刊理念“普及教育,宣传文化美育”“保国育民”“强国富民”[7],《良友》展览的世界图像也是以此为原则构建的。萨空了[8]对《良友》给予高度评价:“《良友》《现代》《中国学生》诸画报兴,中国画报显然渐有新倾向,其内容多注意新文化与新常识之介绍,新闻照片亦渐占主要之部分……然后数十年无进步之中国画报界中能渐有曙光,固亦可喜之事矣。”《良友》将画报从消遣娱乐提升为一种文化教育事业,通过它普及教育、宣传文化美育、报道新闻、记录历史。从世界范围的展览报导中,向读者传达世界图像,建立世界认知。因为有了对西方世界的“他者”概念,进而能够反观“自我”,建立比较的参考系,使国人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在国际世界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意识。《良友》所反映的世界是一个娱乐活动丰富、政治动荡、艺术百花争鸣的世界,在文化和世界认知的传播上《良友》无疑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良友所刊画报
你有病吗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更正启示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更 正
《良友》的世界视野
英法德等数十国﹃禁飞波音﹄
转载与抄袭:《远东报》小说再评价(1910—1921)
陕西画报航拍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