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心理对国内幼儿园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1-09-05吴凡吴魁

湖南包装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间幼儿园环境

吴凡 吴魁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1 国内外幼儿园优缺点对比分析

1.1 国外幼儿园设计存在优势

由于国外的文化背景以及教育观念等不同,国外幼儿园设计与中国的幼儿园设计有很大的区别。第一,国外幼儿园默认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在进行园区环境布局的时候会询问幼儿的意见,不把幼儿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赋予他们参与者的角色,这样产生的环境布局会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会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得更好。第二,国外相较于国内来说更注重幼儿的社交活动,因此在设计幼儿园时不会特地去为每一个分隔的空间下定义,几乎所有的空间都是开放的、共享的。第三,国外幼儿园偏向于将周边环境和园区看作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利用园区周边的地形、特殊植物等自然环境和园区建筑结合,有效发挥空间优势和地域优势,这样使得整个建筑更有趣味性,显得更加和谐统一,也更能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1]。

藤幼儿园(图1)坐落于日本东京都立川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幼儿园”,它是一所将自然气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园所,园所整体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就像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一样[2]。周长为183 米的环形屋顶是藤幼儿园最大的特色,平坦开阔,能容纳孩子们奔跑嬉戏,这使得藤幼儿园孩子的活动量相较于其他幼儿园孩子明显增多了2~3 倍。另外,园内设施非常注重从微小的设计上去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譬如为了增加幼儿的节水意识特地设计的盥洗池,增强幼儿探索精神的天窗等,这些小细节都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图1 日本藤幼儿园

1.2 国内幼儿园在设计中的短板

第一,就整体布局来说,我国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偏规范化,外部造型乏善可陈,内部空间没有灵活性,教室面积一般较小,在做室内活动时不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伸展,且狭小的教室会让人感到压抑,并不适合教学使用,且身为主体的幼儿却很少有参与环境创建的机会。幼儿园里的家具比较规整,可变性不足,幼儿几乎无法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深度上进行创造性活动[3]。第二,就建筑风格来说,当下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建筑风格都比较呆板,幼儿活动的空间较少,往往是几层楼外加一个活动场所的模式,建筑空间趣味性不强。充满活力的幼儿在这样缺乏趣味的空间内很容易感到乏味,并且仅有的娱乐设施大多不足以承载幼儿的活动需求,所以幼儿园中的幼儿时常需要错开时间进行活动。第三,就色彩来说,多数幼儿园建筑除几处涂鸦外,色彩较为单一,并不能带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第四,就行走空间来说,普遍是楼梯和走廊,不具有探险性质,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就上述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现有幼儿园的建筑空间设计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幼儿特性,很难让幼儿得到更好发展(图2)。

图2 中国某幼儿园内景

2 国内幼儿园设计痛点分析

2.1 客观环境问题

现阶段,按照开发建设的主体,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成为了我国幼儿园并驾齐驱的主体,我国幼儿园主要分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办幼儿园和以开发商为主导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建造学校的首要任务是配合卖地和卖房,所以教育通常没有被放在主位,因此,不论资金充足与否,幼儿园这种公共建筑都不会享有优先的土地使用权。另外,这两种建设方式都没有把重心放在真正的使用者,也就是幼儿的身上,所以在客观上会造成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脱节,设计师没有办法公正客观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幼儿园设计的规划合理性的缺失。

2.2 主观因素问题

现有的幼儿园设计评判标准往往是被忽略的最主要因素,评判人毫无疑问都是大人,幼儿园在空间区分上不明晰,在色彩、卡通图案上的滥用,究其根源是对幼儿园和幼儿心理的片面了解,因此导致了幼儿园在空间区分上不明晰,儿童对色彩具有很高的敏感度,色彩也对儿童有相应的刺激性,用色太过单一抑或杂乱无章,都是对儿童身心特点考虑的缺失,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仅仅将设计停留在表面,导致了幼儿园千篇一律,千园一面的趋势在国内蔓延。

2.2.1 不同功能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混乱 幼儿园的环境除了种类上的差异,在功能上也有分别,因而要关注每一类环境,正确看待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仅仅简略粗暴地谈论幼儿园环境平面和立面的物理意义是不够的,深层次地挖掘不同的环境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什么样的功用和影响才对设计有举足轻重的意义[4]。从人机工程学上来说,很多幼儿园的建筑设施以及室内陈设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实际的生理状况和感受,往往采用了成人的视角和标准,譬如有些幼儿园的幼儿作品展示墙,忽略了幼儿的实际身高而采用了成人的视角,减少了幼儿欣赏、讨论的欲望,这样的环境就很难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因此形成环境的浪费。

2.2.2 室内室外环境比例失调 为了发挥出幼儿园各类环境的最大的功能和优势,就需要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场所,要加强规划和布局设计,紧密结合环境的设计,配合幼儿园课程改造设计,真正把课程融入环境之中,通过环境来实施课程,实施环境中的课程[5]。幼儿园的环境必须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只有按照室内外环境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对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评估,避免所有空间如出一辙,以保证幼儿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在现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环境都缺乏规划,室内外环境关系被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很好的联结,因此没有发挥出1+1>2 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室内环境恰恰需要室外环境来进行一定的弥补,这就要求设计师一定要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充分利用。

3 幼儿群体的身心特征

幼儿期是幼儿3-6 岁时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都有不同的特点[6]。

3.1 认识依靠行动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合理的逻辑,靠直觉和具体行动去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3.2 情绪变化明显

学龄前儿童情绪性较强,年龄越小表现得越明显,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内心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性思维机制,极其容易被情绪支配,遇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就会兴致勃勃,碰到枯燥的事物就会兴致阑珊。

3.3 无意识地模仿

模仿是幼儿时期突出的学习方式,他们尤其偏爱模仿成人的某些行为。在语言上会学习大人待人接物的方式,譬如在告别的时候会挥手说“再见”;在和别人见面时会说“你好”;在收到礼物时会说“谢谢”。而在行动上则是模仿成人的日常活动,比如看书看报,打电话,用餐习惯等[7]。

4 国内幼儿园设计优化策略

4.1 打破千篇一律的外部造型

3-6 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起步的阶段,幼儿园呆板枯燥的建筑外形会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很多幼儿园在建造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周边环境,甚至与周边环境相脱离,大多数外墙面都装饰了一些现下流行的粗制滥造的涂鸦插画,应该多选用一些类似于植物、动物等可爱的符号作为设计元素,避免规规整整的造型,除了图案上的填充,还有不同色彩搭配所带来的差异化的美学体验。儿童对色彩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可以利用色彩美学原理,构建舒适、安定、温暖的园区环境,以满足幼儿园教学、娱乐和管理等相关需求[8]。色彩的作用不仅可以给幼儿园建筑空间带来形式上的美感和意义,而且能够通过心理上的暗示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黄色这种安抚色会让幼儿从心理上感到温暖;蓝色则会让儿童保持冷静;红色等暖色调则会让儿童感到兴奋[9]。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棒棒糖理想园(图3)就是一个优秀的案例,它外型既像孩子们平时爱吃的棒棒糖,又形似一把钥匙,别致的外形和设计团队的理念高度契合:幼儿园是开启人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在色彩方面,幼儿园外墙采用渐变的淡粉色,从上往下,由深入浅,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充满着童趣和诗意,可爱的外形设计在给人以美好的观感同时,孩子们对于环境的陌生感也会被打消。

图3 云南棒棒糖理想园

4.2 加强幼儿交往空间

幼儿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初步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在设计幼儿园趣味空间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应该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性交往需求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大中班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因此在幼儿园趣味空间的设计中,为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创造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可以在平台上不断探索,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加入考虑因素,以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合适的伙伴一起进行探索,从而满足孩子们的社会交往需求。

当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室内的界线掌控得比较严格,通常以班级作为空间分隔的依据,且幼儿园为了方便管理,将幼儿按照年龄分班,同龄的孩子都在一个班。实际上可以效仿日本的“以大带小”制度,大班的幼儿帮助老师一起照顾小班的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打破了不同年龄层次孩子之间的距离感。除此之外,幼儿园建筑的室内空间不需要划分得非常规整和严格,这样有益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相互交流。北京的四合院幼儿园(图4),整体呈环形,将优雅的现代建筑和传统的清代四合院巧妙相连,创造出了一种绚丽又实用、古典又现代的融合之美。学习区的各个教室没有用冰冷的水泥墙作为隔断,而是用一面弧形墙稍加区分,打造了一个“无边界”学习场所,空间氛围自由开放,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可以在这里进行更加自由的探索和交流[10]。

图4 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4.3 提升幼儿园与自然的亲近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幼儿园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园中都是裸露的混凝土,塑胶地面,很少有树木、泥土,幼儿在冰冷的现代材料的包裹下成长,失去了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如何提升幼儿和大自然的亲近度,是目前幼儿园建设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亲自然设计是为了能将自然刺激融入人造环境中,以建立、维护、保持幼儿与自然世界在生理、认知和心理上的联系,设计师可以以此为工具促进儿童健康目标、基础设施韧性,以及文化美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11]。

幼儿园被普遍认为是被围墙和栅栏围起来的、保护幼儿安全的地方,幼儿们会在老师的看管下接受启蒙教育,人造材料被认为是“安全”的代名词,但是泥土、沙子则被认为是“脏”的代表,改造幼儿园环境首先就要破除人造材料的禁锢,开辟天然的室外游乐园。在材料采用上,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可以采用处理过的沙子、木质材料甚至泥土来做铺装,在地形布置上,打破一成不变的平地,巧妙地制作一些微地形,例如小型水池、小丘、土坡、隧道等,利用多元化的地形让幼儿能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身体技能,让他们产生对环境的掌控感,激发脑中的奇思妙想。位于北京的IBG幼儿园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图5),它在基于儿童对自然的亲近度上设计了大片的绿地,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树木,营造了良好的户外学习氛围,处于幼年期的儿童能够充分与外界接触,暂时脱离“钢铁森林”,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图5 北京IBG 幼儿园

5 结论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地点,幼儿的成长期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国幼儿园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对幼儿园建筑外观的改造、幼儿园空间内部的布局以及自然材料的使用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完善措施,希望能给设计师提供帮助,在进行幼儿园设计时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为幼儿提供一个符合他们身心要求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空间幼儿园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我爱幼儿园
创享空间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