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发展研究

2021-09-05张俊孙辉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青少年课程

张俊 孙辉

摘 要:本研究以14站青少年夏令营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深度调研了我国青少年营地课程的课程定位、主题、内容、师资、满意度评价、制约因素等现状,探究了课程中存在营地教育理念偏差,重项目开展轻课程连接;课程内容设置丰富,但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课程研发滞后;缺乏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等不足。结合相关的理论发展依据和当下实际情况,提出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课程研发,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挖掘导师潜力,加强培育青年导师;采用信息化手段形成记录-沟通-评价等功能闭环;加强营地安全管理,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营地体系;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对策。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学校教学时间、教学场地、教学器材设施、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课堂活动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日趋多元化的课外活动需求。据资料记载,美国是最早开展营地活动的国家,经过150余年的发展,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的中小学生。根据世界营地协会(ICF)的统计,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其实是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最大的一个营地,光工作人员就有2000人。日本也有3500个营地,服务3000万人。加拿大营地协会拥有9省的700家营地会员;澳大利亚有超过400家营地。营地教育在部分国家已被正式纳入常规教育体系。

本研究以我国14站青少年夏令营课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我国营地课程的开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指导和实际情况,综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提出合理的优化意见和建议。为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主办的14站青少年夏令营,分别是湖北鹤峰县站、甘肃酒泉航天城站、贵州站、山东青岛站、重庆站、云南站、四川绵阳站、广东广州站、广西阳朔站、福建站、广西马山站、北京站、上海站、美国纽约站·卡尤加传统营。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第一,通过在中国知识网CNKI数据库,通过高级检索—期刊检索,输入营地、营地教育、营地课程、营地设计、研学旅行等相关主题或关键词,查找相关期刊文献,并进行挑选参考。第二,收集与营地教育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关注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官网搜集与营地教育相关的文章,整理其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和观点。

2. 专家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参加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青少年营地大会,向中国登山协会领导丁祥华部长、曹荣武秘书长等领导进行了访谈;通过参加营地指导员培训班、营地管理人员培训班以及参加营地教育活动,向营地导师和营地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掌握了大量关于我国营地教育课程的一手资料。

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前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定制了初步问卷,课题组通过专家访谈后又进一步修改了问卷调查的内容。定稿后的问卷得到了多位营地专家的认可,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参加营地教育活动交流学习的机会,向参与营地活动的青少年营员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二、结果与分析

(一)营地课程目标定位

营地教育以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打破了传统的在教室学习的形式,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吸引着家长和青少年放下手中电子产品,走出自习室,走进大自然,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通过对营地导师及营地相关组织管理人员的调研,了解到我国体育营地的课程目标定位的现状。其中运动技能占65%,传授知识占26%,形成良好习惯占64%,思维引导占64%,体验实践占83%,其他类占32%。根据调研得出,我国体育营地课程定位主要是体验实践,其次是运动技能、形成习惯和思维引导,传授知识和其他类也占有一定比例。体验类课程青少年体验感较强,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有一定的收获;运动技能的掌握方面欠佳,一定比例的青少年营员没能掌握运动技能,针对形成习惯和思维引导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才能达到效果。

(二)营地课程主题

通过对14站青少年营地活动相关人员的调研,了解到我国营地主题内容丰富。共包含十类主题,可以归纳为国际营、定制主题营、体育户外营、自然探索营、军事励志营、文化艺术营、心智成长营、航空科技营、研学旅行营、亲子假日营等十种主题。通过对课程的调研,了解到,每个营地的内容安排,并不是单一的,都有两个或以上的主题交叉。

(三)营地课程内容

调研得知我国营地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项目设置较为丰富,但相对较为杂乱,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其中部分营地主题鲜明,如有航天科技背景的甘肃酒泉站、山地自然资源丰富的贵州贵阳站;广西马山站营地课程区别与其他营地,第一是利用乡镇校舍在暑假期间开展营地活动帮助留守、失独等特殊儿童身心成长模式;第二是摸索出除了体育、文化、教育、旅游功能外的新功能“扶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调研的14站青少年体育营地课程内容如表2。

(四)营地教育导师现状

我国体育营地教育起步较晚,快速发展也仅仅是近几年的时间,通过对营地导师的调研了解到。目前有87%体育营地教育导师从业时间0-2年,10%的营地导师从业时间3-5年,3%的营地导师从业时间为6-10年。10年以上的从业导师几乎没有。营地导师的学历状态良好,主力军是大学生群体;通过进一步了解94.04%的占比中有84.1%的導师仍是在读大学生。如表3所示。目前的营地活动指导老师分为导师和教练两种,导师和学员的比例一般在1∶5—1∶7的区间,而教练的配备数量根据不同的营团,不同的项目区别较大。整体而言,现有的营地导师能够满足营地活动的需求,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营地教育中,潜力巨大;导师群体工作年限不长,较为年轻,其教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积累,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与卞伯高(2019)的调研结果不谋而合。

通过对营地导师的进一步调查得知,营地教育的导师中只有8%是营地教育科班出生,有10%的营地导师原行业是少儿教育,其他行业为5%,主要来源于户外运动行业和攀岩运动行业。可喜的是通过调研了解到,14站“营动中国”青少年营地活动的导师都经过中国登山协会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仅有少量辅导员还未取得营地指导员专业资格证。

(五)营地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现状

据了解,现有的营地课程主要以户外团隊活动的形式开展。能够将教育性、娱乐性、挑战性、体验性、原野性融合在一起,通过体验过程引导青少年营员塑造优良品格、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对营地课程内容、课程开展形式、实施课程的方式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是检验营地教学效果的重要办法。满意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有15%的营员非常满意课程安排,79%的营员比较满意课程安排。据进一步了解,对课程内容不满意主要是对水上项目和高空项目害怕,最终没能完成挑战,比较沮丧。非常满意的项目有也含有水上项目和高空项目。参加营员对课程形式安排上也基本满意,其中,非常满意营员占35%,比较满意的营员占60%,一般满意的营员占4%,不满意的营员为1%,进一步了解得知,对教学形式不满意的营员主要是因为自身有伤,不能参与其中,希望营地导师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个人。在教学方法的调研中,有25.2%的营员非常满意,59.89%的营员比较满意,12.74%的营员一般满意,有2.17%的营员表示不满意,进一步调查得知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营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营地活动中,能够通过营地活动挑战自我和发现自我。对于教学方法不满意的调查中主要是导师对自身教学方法持不满态度,认为自己在活动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创新性不够,针对个别营员的突出问题处理的不够满意。

(六)营地课程研发的制约因素

营地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消费的不断升级、国际化教育的不断融合,国家政策的推动等因素,新一代家长更加认可体验式营地教育。然而,我国营地教育起步较晚,快速发展也仅有几年的时间。国外成熟的课程体系我们虽然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青少年特色的营地课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营地导师、营地组织、管理人员的调研发现,营地课程在研发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表4所示,市场需求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营地活动安全因素、研发经费投入、营地硬件场地设施、营地导师水平等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营地课程的研发。

(七)我国营地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

1. 营地教育理念偏差,重项目开展轻课程连接

通过专家访谈和资料搜集,了解到我国的营地教育课程中开展的项目丰富,目前还处在更注重的是项目阶段,现有的先进营地教育理念是注重营地课程、人和自然之间的链接、人和人之间的链接,通过链接获得成长。营地的项目只是一种链接的工具,孩子们通过项目的链接学会感恩,懂得挫折教育,领导力更强,更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

2. 课程内容设置丰富,但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

近几年我国营地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看似各类项目百花齐放,但细致推敲下来,就会感受到行业内主要是粗放式价格竞争或者项目竞争,多数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推向市场的营地教育产品五花八门,品类众多。内课程主题涵盖十大类如国际营、定制主题营、体育户外营、自然探索营、军事励志营、文化艺术营、心智成长营、航空科技营、研学旅行营、亲子假日营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服务质量有待遇提高,服务效果有待于提高。我国开展的营地形式主要以周末短期营以及夏令营、冬令营为主,营员基本都参与其的一期,参与时间短,营地教育体验当时很深刻,但容易遗忘。特殊定制的主题营地较少,营地主题缺少针对性。

3. 课程研发滞后

研发创新是各行各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营地教育的课程研发应该是先于营地其他工作的开展,但当前我国的营地教育课程研发滞后,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雷同严重,多数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差异性较小。造成了青少年在参与了一次营地教育之后,没有更大的欲望多次参与其他营地活动。

4. 缺乏课程评价体系

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80%的营地活动结束后暂没有开展课程评价,少有的营地活动在结束后会对部分营员开展满意度调查;基本没有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满意度调查。因为营地教育的课程或者服务大多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而实际购买的课程服务的是监护人家长,这也造成了对营地教育课程评价的偏差。

5. 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导师人为自身的教学方法欠缺,不够丰富。平时疏于学习新鲜的知识或几乎没有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个别导师自身知识陈旧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有部分导师只是把营地教育工作作为兼职来做,并没有全心投入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是勉强完成,没有精益求精,追求高质高效。

三、后疫情时代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设计

(一)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

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类行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向线上转型。营地教育同时具有文旅属性和教育培训属性。无论哪种属性,都需要线下实际场景作为载体。当下乃至疫情过后,营地教育行业应积极关注互联网+,关注线下和线上的融合,甚至是关注所有开放的市场要素。解决好解决了流量入口问题,将线下和线上有机整合,线上将更好的为线下的实践体验者服务,实现引流与转化。线上也可以脱虚向实,开设定制一对一服务或者小班服务,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力争“云端见面授课”达到“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效果。

(二)扎实课程研发,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营地教育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育,其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要想行业逐步发展不被淘汰,就要摒弃粗放式竞争和简单抄袭的风气;扎实课程研发,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营地教育课程应坚持育人为初衷,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子为宗旨。以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和成体系的项目品类、优质的师资团队、差异化的服务定制等打造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客户粘黏度,让自身与市面上的其他营地教育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有一些营地教育机构不规范,单纯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教学过程,给营员带来一些不理想的体验,导致一部分的家庭对于营地教育产生误解。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需要经过不断打磨创新改进,这就要求要加大课程研发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充分建立课程研发奖励机制,通过课程研发奖励来调动其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与多种新媒体进行合作,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公司收益渠道。

(三)挖掘导师潜力,加强培育青年导师

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知识只有不断输入,才能不断输出。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慢慢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在调查中发现,现有的营地导师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其对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强,也有创新意识,但因为资历尚浅,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打磨和沉淀。因此挖掘导师潜力,加强培育青年导师成为当下营地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挖掘导师潜力,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课程的研发,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孵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采用信息化手段形成记录—沟通—评价等功能闭环

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营地教育中,也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无论是自主研发或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营地教育课程选择、导师和学生课堂记录、家长实时沟通、教学评价等多功能的教育系统,让教学整个过程形成闭环,使得教学改进有迹可循,形成正向循环。

(五)加强营地安全管理,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营地体系

近些年,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到个人,组织的大大小小的青少年营地活动数量难以统计,涉及项目广泛,也被报出不少问题,如高空活动不用绳索保护、装备穿戴或操作错误、营员被猥亵等问题。加强青少年营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安全,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成效,有效规避风险。国家级营地活动申请-审核-审批-督导等系列流程,难以适用于公司或个人的小规模营地活动,为杜绝安全事故的發生,中国登山协会、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规范青少年营地市场,有效规避风险。

(六)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近年来,国家颁布减少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后,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营地教育恰逢其时。营地教育需要课程实施的场所,国家的土地资源有限,营地运营机构会越来越多。未来课程实施的场地成为竞争的核心之一,营地课程和行业人才随着营地教育市场的发展会的到一定的解决。其次,资本雄厚的营地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筹建新的教育营地,新建的营地主要表现为规模大,设施齐全,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因此,营地教育机构应把握时机加强与学校、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借助学校和企业的场地设施实施营地教育,并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柳鸣毅,王梅,张毅恒,龚海培,孔年欣,胡雅静,闫亚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公共政策与治理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6):59-70.

[2] 朱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6:6.

[3] 卞伯高,李强,余洋.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师资状况分析与配置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9,(8):71-76.

[4] 宋越,国伟.青少年户外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216-217.

[5] 陈婷.北京体育大学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6] 龚志恺.我国青少年营地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块设置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7] 郭雪莹.北京国际青年营密云营地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

[8] 朱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9] 李凌.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618-621.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青少年课程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