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的调节作用

2021-09-04蒋北辰谢家平安博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国际化能力

高 强,蒋北辰,谢家平,安博文

(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全球化在20世纪席卷而来,中国政府于90年代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融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整合资源,刺激市场发展。至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身影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而创新作为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并优化创新体制。目前国内一大批依靠先进研发技术的跨国企业逐渐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跨国企业利用国际合作研发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来获取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借助研发国际化,嵌入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学习和获取更先进的创新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但仅仅学习还不够,在2019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试图通过对华为进行技术上的“掐脖子”打压中国跨国企业,好在华为管理层未雨绸缪,自身研发能力够硬,准备了自研的麒麟芯片和方舟编译器、鸿蒙操作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国际化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合作研发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尚未达成一致,Joseph[1]从成本费用的角度认为企业国际合作研发越高,内部协调、代理成本的增加对企业创新效率将会产生抑制作用;吴剑锋[2]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对国内上千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国际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呈正向促进作用;阚玉月[3]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研究表明,国际化研发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综观现有文献,在对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其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大多是发达国家企业,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关注不够,关于海外人才在两者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海外人才资源这个情境影响因素,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人才资源是如何调节二者关系的。即在人力和社会资本方面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可以产生较低的协调和沟通成本,从而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发展的强劲动力,有助于推动国家尖端科技水平的提高、全新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基于此本文以2014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企业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以中国、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逐渐开展海外业务,从全球范围内收集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通过加深企业国际合作研发获取外部的新技术和知识。

本文认为对于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逆向知识转移能力。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在前沿技术、知识以及管理经验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可以将国际合作研发作为“跳板”,从海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身上学习前沿技术和知识,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4]。中国学者李东阳[5]认为,海外子公司以“倾听者”的身份,通过逆向知识转移,从东道国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等无形资产,聘用当地高水平研发人员,然后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转移、人员流动和成果共享等渠道将其内部整合、吸收、消化,进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国外学者Phene和Almeida[6]认为逆向知识转移能力是海外子公司提高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Nair[7]以印度跨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样发现,国际合作研发高的公司能更系统地了解东道国的研究与开发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转移到母公司。(2)资源禀赋。不同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不同,国际化企业不仅可以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获取知识,还可以从要素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购进创新所需要的原材料,降低研发成本。(3)外部压力。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进入比国内市场更大、更开放的国际市场后,面临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企业共同竞争市场份额的局面。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利润,在外部压力的迫使下,要求企业不断捕捉来自国际市场的创新资源,掌握新的技术与知识,精进产品的制作工艺,严格把控商品的质量,加大内部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8]。(4)市场需求。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市场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企业以消费者需求、偏好为导向,从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那里得到有关产品设计和质量改良的反馈,增加企业内部研发投入,进而取得更大规模的创新收益[9]。基于以上,提出假设:

H1: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然而,当“后来者”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继续发展深入,一些抑制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也随之产生,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协调管理成本。“后来者”企业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往往面临高昂的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10]。在国际化运营中,企业内部需要设计更为复杂、严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但这种架构和制度会降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员工对指令的执行效率;同样,企业外部经常与不同的东道国利益相关者打交道,需要应对的外部管理、协调、沟通等问题也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企业海外业务所涉及的国家间的地理范围越大,企业创新效率越低,因为跨国企业需要更高的协调和管理成本[11]。可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产生高昂的协调和控制成本,压缩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不利于创新的产生。(2)知识过剩风险。开展国际化战略后,海外业务规模扩大,探索式学习成本也不断增加,在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的同时,新知识的内部传输、消化和吸收也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如果企业不提高学习能力,无法及时处理和分析收到的信息,学习效率下降,导致企业创新绩效降低[10]。(3)外来者劣势。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与多个东道国(地区)打交道,基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制度和文化等差异,需要企业灵活应对前者所造成的分歧。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处理此类问题,对不同东道国(地区)的市场制度和文化等了解不够清晰,那么“外来者劣势”将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消极影响[12]。基于以上,提出假设二:

H2:随着国际化推进,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

2.研发能力的调节作用

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一定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其中研发能力在促进企业国际合作创新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庞瑞芝等[13]、吴剑锋[2]等研究表明企业能否有实力进行创新的重要保障就是研发能力。Kotabe[14]、Lu和Beamish[15]同样认为研发能力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能力,对企业的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本文认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有以下优势:(1)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有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先进仪器设备和前沿专利技术,在进行国际化研发活动中能更好吸收海外新技术知识,突破科技壁垒,促进企业创新。(2)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研发合作伙伴[16],使得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能够与世界一流企业交流技术和经验,能够将光靠市场交易很难进行转移的隐性知识有效转移,同时与国外研发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也更为顺畅和高效,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3)研发能力越强的企业更有机会出现创新成果,如果取得创新,必然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成本,新技术和新产品也会大幅提高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基于以上,提出假设三:

H3:研发能力正向调节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

3.海外人才资源的调节作用

海外人才资源是企业一项稀缺的异质性资源。通过招聘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有助于在海外生产、销售以及研发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较低的协调和沟通成本,并从开拓的新市场中获益[17]。这种国际化经验对提高企业国际市场运作水平,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海外人才是技术知识跨国流动的直接载体[18],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新兴市场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由此产生的外来者劣势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针对此类问题,海外人才资源丰富的企业可以妥善解决,此类公司对国际市场运营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2)海外人才本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以及国际化管理经验,帮助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王雪莉[19]和刘凤朝[20]等学者研究海外人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外人才会显著促进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以上,提出假设四:

H4:海外人才资源正向调节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14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因为高新技术行业技术、知识密集,且国际化研发活跃。参考《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本文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按照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选取企业所属类型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样本选择过程中,本文为了找到更具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了以下删选:(1)剔除收益性不高的ST,*ST的企业;(2)剔除海外销售收入和专利数量为0的企业;(3)剔除异常值、缺失值;(4)剔除年报中高管经历不明的企业;留下203家企业441条观测值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各年度样本数为:2014年61个, 2015年114个, 2016年67个, 2017年63个, 2018年59个, 2019年77个。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泰安数据库和企业年报。

一般而言,企业专利申请量一般服从泊松分布,而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比随机效应更合适本文研究,据此构建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关系以及研发能力、海外人才资源对两者的调节作用。

2.变量定义与测量

(1)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绩效(Patents)。本文主要借鉴钟昌标[21],李梅[22]的做法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创新绩效,优点有:①数据易于获取;②专利申请数量较之专利授权数量时效性更强,人为因素影响较小[3];③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日渐完善,企业纷纷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其创新成果,专利申请量能够很好地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4]。

(2)解释变量:国际合作程度(DOIC)。从现有的实证文章来看,衡量企业国际合作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单维度单指标。从企业海外业务视角出发,包括海外销售占比、海外雇员占比、海外资产占比等;从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视角出发,包括企业海外子公司数量、海外子公司分部国家数量等。②多维度复合指标,用两个及以上单维度指标来测度国际合作研发。本文选取常用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衡量企业国际合作程度。

(3)调节变量:①研发能力(R&D ability)。本文参考李梅,余天骄[16]等学者,将企业每年度的研发投入取自然对数衡量研发能力。②海外人才资源(OTR)。借鉴王雪莉[19]和刘凤朝[20]等学者的研究,通过公开数据收集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会成员的海外背景信息来界定企业是否具有海外经验,如果企业高管在国外留学,工作或具有外国国籍,则视为具有海外背景。通过企业年报披露信息和个人相关资料计算海外背景高管人数与高管团队总人数的比值来衡量。

(4)控制变量。本文参照 Hsu等[23]、陈玉萍[24]等学者的做法,选择企业规模(Size,以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衡量)、企业年龄(Age,以企业成立至观察年度的时间长度取自然对数衡量)、盈利能力(ROA,以资产收益率衡量)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1中,在剔除了专利数量为0的企业的情况下,创新绩效的平均值是299.58,标准差是1 215.32,最小值是1,最大值13 683,这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量波动很大,但是行业整体的创新绩效并不高;国际合作研发的平均值是27.23,标准差是25.15,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96.66,这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程度差别较大,但因为整个行业的平均值不高,所以行业中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程度不高;研发能力的平均值是18.70,标准差是1.23,最小值是15.61,最大值是22.71,这表明高新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很稳定,起伏不大;海外人才资源的平均值是22.60,标准差是22.60,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88.89,这表明整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数差别较大,但因为整个行业的均值不高,所以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团队中有海外经历的人数不多。

表1 描述性统计

2.相关性分析

表2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合作程度、研发能力、海外人才资源、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年龄的相关性检验。如表2,企业创新绩效与国际合作研发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β=0.08,p<0.05),这表明在不考虑非线性关系的前提下,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加深国际合作程度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系数估计值为正(β=0.30,p<0.01),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但调节效应仍有待检验。从调节变量海外人才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来看,企业海外人才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β=0.07,p<0.1),这表明企业海外人才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在10%的水平下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调节效应结果仍需进一步检验。控制变量与企业创新绩效均相关。因此,可以判断这些变量都是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影响的因素,为了验证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泊松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相关假设。

表2 相关系数表

3.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表3展示了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能力、海外人才资源调节作用的结果。回归分析时采用迭代的方式。模型1是只有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该组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模型2增加了解释变量国际合作程度,系数估计值为1.456 6,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企业不断加深国际合作研发程度会带来创新绩效产出的提高,即国际合作研发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H1得到实证支持。模型3引入国际合作程度的二次项,变量系数为-1.057 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H2得到验证。模型4、模型5分别引入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通过上表可知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的系数分别为-0.007 0、1.201 9,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两者在国际合作研发和创新绩效间发挥调节作用。本文提出的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对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国际合作程度一次项系数分别在模型6、模型8呈现。模型7、模型9分别检验了H3、H4中国际合作程度与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的交互项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7中国际合作研发与研发能力交互项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系数为0.5012),表明研发能力增强国际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H3得到支持。在考虑研发能力调节效应的条件下,国际合作程度平方项的系数是-1.3973,在1%的水平显著,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模型9中国际合作程度与海外人才资源交互项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系数为1.953 2),表明海外人才资源增强国际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H4得到支持。在考虑海外人才资源调节效应的条件下,国际合作程度平方项的系数是-2.764 1,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也依然成立,这说明这种关系是稳健的。模型10纳入所有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与前面九个模型基本保持一致。即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和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关系,还有倒“U”型关系;研发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海外人才资源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先前的假设全部成立。

表3 回归模型

续表3 回归模型

图1 研发能力对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图2 海外人才资源对国际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4.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滞后一年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以及调节变量来减少潜在的内生性偏差。从结果看,上述核心变量和乘积项的回归系数符号以及显著水平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2014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研发能力和海外人才资源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和创新绩效之间不仅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还存在倒“U”型关系。这表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存在上限,当国际合作研发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左边时,随着跨国企业的国际合作研发的提高,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但随着国际合作研发不断加深,跨国企业的协调和管理成本上升,知识过剩风险以及“外来者劣势”等因素造成企业创新效率下降。

研发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当外部情况相似时,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在加深国际合作研发中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吸收国际前沿技术知识,通过与拥有全球前沿技术的企业交流学习,这类企业能够更快地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

海外人才资源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与创新绩效。在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处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右边时,会产生协调管理成本上升,知识过剩风险和“外来者劣势”等诸多抑制企业创新的问题,而降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带来的收益。但随着企业引进更多有国际化经验的海外高管和技术人员可以为企业带来前沿的技术、知识以及国际化思维,帮助企业产生较低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减弱在主关系倒U型后半段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当外部情况相似时,企业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背景人员的占比越高,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是积极正向的。

本文研究贡献有:

(1)丰富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现有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为研究主体,得出的结论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是否同样适用并没有得到答案。然而,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处于技术劣势低位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企业开始着眼于企业国际化,希望通过企业国际化搭上全球发展的“快车”,快速提升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管理经验等,最终实现对发达国家企业的追赶与“弯道超越”。

(2)本文首次提出“海外人才资源”这个情境影响因素。“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市场在不断更新换代,随着国际合作研发的深入发展,消费者需求随着市场全球化在不断提升,跨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面临着空前的难题。经验丰富的海外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这不仅对于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和创新绩效关系的情境因素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并且也能在管理实践中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指导。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有如下三点建议:

(1)继续加深国际合作研发程度,重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压力巨大。想要快速进入国际竞争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首先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嵌入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获得逆向技术溢出,虚心学习国际前沿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次,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获取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研发成本;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要应当加强和国外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确保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信心与核心竞争力,对于前沿技术将有更强的接受能力,也将会更有信心去突破和创新。此外,任何产品和技术都存在产品生命周期,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流动带动了技术的流动,当技术进入模仿期并逐渐进入衰退期时,该技术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流失。同时,企业还应注意自身的知识网络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吸收消化、利用外部知识和技术的效率,内外结合对创新绩效起到更有力的影响。

(3)引入具有海外经验的管理和科技人才。现在高新技术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对于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从国家视角来看,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了各项政策措施,根据全国总体情况以及各地方具体人才需求,作出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工作推进,表达了对科技人才的热烈需求以及重视,例如北京的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重庆的“鸿雁计划”等。从企业视角来看,企业不仅要健全公司内部人才培养计划,还要积极引进具有海外的销售、运营经验的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积极向技术与管理经验成熟的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吸引留学人才回国以及海外优秀人才来华,这些人才具备东道国成熟的知识储备和市场经验,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改善组织结构,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国际化能力
聚焦港口国际化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