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事人生:学会面对挫折和压力
2021-09-03赵鹤宾
赵鹤宾
关键词:逆境;心理复原力;团体辅导;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53-03
【活动理念】
心理复原力(又称心理弹性、抗逆性)是心理资本的四要素之一,指个体在遇到压力、困难或挫折情境时能够有效应对,从困境中恢复甚至反弹的能力,也就是对逆境的反弹能力。
本课在理论上借鉴了心理复原力的优势视角理论(也称3I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复原力具有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三个部分。其中,“I have”指当遇到压力或逆境的时候,我们外部所有的资源和支持能较好地帮助我们积极应对,比如父母支持、朋辈支持、老师引导等;“I am”指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内部优势是什么;“I can”指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等能力,情绪调控,目标制定等。当遇到逆境的时候,个体思考自己曾经如何成功应对(即I can),对于积极应对当前逆境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近年来,关于高中生自杀/自伤的新闻屡见报端,部分学生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较弱,一旦遇到较大挫折,容易做出極端行为。在日常的心理辅导中不难发现,不少高中生在面临学业、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自我意识、人生规划等多种压力时,容易沉浸在这些压力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中,进而导致意识范围狭窄,忽略事件背后自己所拥有的内外部积极资源,难以用发展的视角去应对,因此对改变现状无力,最终很容易选择逃避和放弃。
因此引导学生面对压力、挫折等情境,发现并积极利用自己的内外部资源积极应对,最终从挫折、压力情境中恢复甚至反弹,即具备心理复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活动领悟到,遇到压力、困难、挫折等情境时,可以积极应对,从困难中恢复过来,甚至产生反弹;
方法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去积极应对逆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命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能够积极应对,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曾遇到的逆境,以及如何通过3I理论积极应对并最终得以复原;
活动难点:学生能够将3I理论应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在遇到逆境后能够积极应对,得以恢复甚至反弹。
【活动方法】
教法:讲授法、操作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学法:体验式学习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7~8人一个小组;
准备教具,包括课件、标有序号“1”和“2”的两颗鸡蛋;
资料:心理复原力神器卡片包、“直面我的故事”卡片等。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一起来找碴(3分钟)
教师借助“蛋事人生”话题,拿出两颗鸡蛋,引导学生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寻找两只鸡蛋的不同。
当学生提到(或被引导)两只鸡蛋有生熟的区别后,随机找一位学生,通过从高处让鸡蛋降落的方式,验证哪颗鸡蛋是生哪颗鸡蛋是熟的猜想。
验证完学生的猜想后,教师引导:生鸡蛋和熟鸡蛋在遭遇碰撞、摔打等行为后,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熟鸡蛋会在遭遇上述行为后,虽表皮有些破碎,依然能够保持鸡蛋的外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鸡蛋煮熟后,内部固着,有了弹性,可以保护鸡蛋避免破碎。
教师引导:我们心理上也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困难、挫折等情境后,依然能够保持和之前一样的状态。
引出本节课主题:心理复原力。
设计意图:通过“一起来找碴”辨别两只鸡蛋有什么不同,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课主题。
二、知识传递:什么是心理复原力?(2分钟)
教师讲授什么是心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是指人们遇到压力、困难或挫折情境时,能够有效应对,从困境中恢复甚至反弹的能力。
教师提问:从定义来看,要想体现出心理复原力,需要具备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两个特征——遭遇逆境、积极应对。
教师过渡:既然拥有心理复原力,可以让大家在逆境中积极应对,从而从逆境中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反弹,大家想不想解锁一下复原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复原力。
三、主题活动
(一)走进TA的故事(10分钟)
教师描述“小林”的故事:
小林在小学、初中一直努力学习,父母也在学习上给予了小林大力支持,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能够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小林积极备考,TA很有信心考上心中理想的高中。
然而,在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由于种种原因,小林总是发挥失常,成绩不是很理想。小林觉得离自己的目标高中越来越远了,逐渐丧失信心,整天失落、焦虑、紧张、着急,这些心态对自己最后的冲刺阶段产生了影响。
在案例呈现完毕后,教师提问:大家预测一下,在遭遇这样的压力和困难后,小林后续会如何发展?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小林在遭遇压力和困难后,可能会有三种走向:a.在遭遇打击后,没有调整回来,一直颓废下去,陷入了心理危机;b.遭遇挫折后,经过调整,能够回归到和之前差不多的状态;c.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更有信心应对其他困难或挫折,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良强的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