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进校园”让慈善成为最美的教育
2021-09-03王强高圆
王强 高圆
“大家好,我们是渭南市实验小学的慈善讲解员,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在学校上几节慈善教育课,我们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街道和社区开展慈善实践活动。我们会走上街头,在公交站台提醒市民有序排队上车,倡导大家文明出行;我们会走进儿童福利院,和那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读诗词、做游戏,并为他们送去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
慈善文化进校园
带给孩子们一股“向善”的力量
在渭南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一群可爱的小小慈善讲解员向人们讲述着他们的慈善课堂与慈善实践故事,这些孩子大多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听到他们专注的讲解、看到他们自信的眼神,相信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向善”的力量。
一个问题不禁油然而生,是什么让孩子们身上有股“向善”的力量?这还要从渭南市临渭区开展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说起。
2012年9月,临渭区慈善协会联合临渭区教育局启动了临渭区中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进课堂教育项目。之后经过一年七校先行试点、三年百校逐步扩面,在2015年9月,临渭区包括高中段学校在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慈善进校园教育全覆盖。
据了解,这一教育活动以立德育人为宗旨,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以《慈善读本》为教材,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日行一善”为载体,培养学生知荣辱、懂感恩、乐奉献、勤俭朴实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友善、孝亲敬老、互助友爱、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通过重点课题研修,示范学校引领,城乡教育共同体抱团发展,全区慈善教育活动在教学创新、内涵发展、育人功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使教育成为最大的慈善,慈善成为最美好的教育,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贊誉,被陕西省文明办、省慈善协会表彰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
慈善文化课丰富多彩
让孩子心里越来越有爱
走进临渭区的西安路小学,校园里的慈善文化长廊引人注目,一楼楼梯以“只要心中有爱,人间处处花开”为起点,以“上善若水,泽及万物”为主题,让学生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二楼楼梯以“四善”为主题,即“存善心、行善举、纳善言、积善德”,聆听慈善故事、榜样的力量、慈善之树、慈善在行动、慈善有我照片墙等6个板块,引导师生们积累善意,积累人生。
上个月,西安路小学举办的“爱心故事会”受到师生及家长的青睐。“活动前期,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发出招募令,邀请大家参与爱心故事分享。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有的学生和在外地打工的爸爸进行视频对话,还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医生姑姑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的故事……”西安路小学校长徐莉丽介绍说:“我们利用每月最后一周的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慈善活动,比如‘慈善歌曲卡拉OK赛‘亲子慈善故事我来讲等,并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一起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分享交流爱心故事,共同感受慈善教育,让爱心传递,让慈善永伴。”
“孩子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感到他越来越懂事了,孩子的一举一动让我们看到他心里越来越有爱了。”一位家长说,“这几年在学校里上慈善文化课,孩子的变化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慈善教育的“种子项目”已然生根发芽
课堂是慈善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慈善教育的主力军,教研是慈善教育的新突破。据介绍,《慈善读本》进课堂,慈善教育课程化,既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践特色。从项目实施伊始,临渭区依托《慈善读本》,将慈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课时安排、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校本研修、纳入职责要求、纳入考核评比,使慈善教育常态化。此外,从2015年春季开始,该区把慈善课教师的职称评定、能手评选单独设定,划出比例、专列名额,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目前已有70余名慈善教育课教师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评选表彰慈善课优秀教师80余名。从2016年开始,临渭区慈善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都会深入课堂,听慈善课、听研修汇报、听慈善推进,面对面解决困难,掌握学校慈善动态。调研后,编订优秀教案,分学段录制示范课,下发各校学习借鉴,指导全区《慈善读本》研修。
许多到过临渭区中小学校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校园里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学校环境整洁漂亮,慈善文化丰富多彩,资料室展品成果丰硕,荣誉墙上琳琅满目……不仅如此,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中都散发出昂扬向上的气息。硬件实施的更新提升了环境,慈善文化的交融增添了生机。
这个从娃娃抓起的慈善教育项目被社会称为慈善组织的“种子项目”,八年多的慈善教育实践在全区中小学广大师生中产生了传播爱与善的催化剂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会影响,这离不开为此付出的每一个人。据统计,八年多来,临渭区慈善协会结合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先后实施八大类助学项目,共资助善款4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