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乐美游 “玩”美儿童

2021-09-03徐慧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7期
关键词:情景美术创作

徐慧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是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以游戏为载体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其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

一、“玩”材料

材料是美术创意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作为老师如果能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那么我们的美术游戏会更具生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玩”的乐趣,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拥有“慧眼识材”的能力,善于发现材料、运用材料、变换材料。面对丰富多元的材料,教师可以巧妙地赋予它们艺术的生命与价值,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从而玩出兴趣。

(一)代替纸张的材料

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一般都有大有小,或是有凸有凹,将这些材料表面利用起来,代替传统的纸张,一方面会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材料特有的纹理会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与美感。如自然中树叶经脉的纹理、竹片的弧度、鹅卵石的光滑等,生活中餐桌上的纸盘、包装礼物的纸盒、喝完的饮料瓶,饭勺等都可以代替纸张,成为作画材料。

(二)代替画笔的材料

敢于尝试,就能让很多材料发挥画笔所达不到的功能。比如:生活中的各种蔬菜,如包菜、芹菜、青菜等,将青菜根部切一刀,让幼儿蘸色拓印出形象逼真的玫瑰花;将包菜一切为二,能拓印出富贵的牡丹花。幼儿的玩具也能成为画笔,如雪花片、小汽车、积木,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溜冰鞋等。用方形积木拓印,让幼儿轻松创作出汽车的外形;画布上喷洒各色颜料,穿上溜冰鞋,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耍,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线条抽象画。废旧物品,如报纸、棉花、玉米芯等,蘸上颜料在纸上滚动,产生斑驳的纹理。只要稍加处理,材料就能像马良的神笔,创作出任何画笔也难以画出的效果。

(三)代替色彩的材料

只要你想得到,不怕你找不到,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在老师的眼中都可以巧妙地变成幼儿手中的颜料。比如:糨糊中加入颜料,装入自制的裱花袋中,供幼儿任意挤捏;面粉中渗入颜色,加上适当的醋,将其调成糊状,就可以成为任意涂抹、玩耍的颜料。有了这样的创意思维,还有什么能为我所用呢?不妨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将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饮料作为颜料,绘制一幅属于孩子们有“味道”的画册,赋予绘画作品更多的趣味。有可能一本有“味道”画册,就形成独具特色的“气味博物馆”。幼儿在画一画、看一看、嗅一嗅中,感受色彩与味道,促进幼儿多感官的发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还能找寻到除此之外不是颜料的颜料,比如:沙子、五谷杂粮、马赛克等,数不胜数。

二、“玩”过程

玩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在游戏中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投入与参与。如何能够让幼儿有情趣地投入其中,体验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适合幼儿的多种情景游戏玩法和手段,而情景也正是诱发幼儿创作动机的催化剂。故事情景法、游戏情景法、实验情景法,有了这样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就能乐于接受并能感受到美术创作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故事情景玩法

故事情景法大多都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背景,如国外的绘本故事,或园本课程中的诗歌、故事,将这些与美术表现融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儿童文学作品都是要经过再设计才能有效应用在美术活动中,并使它的价值得以最大化。

以《会动的房子》为例。故事讲述的是小松鼠无意间在小乌龟的身上建造了自己的新房子,在新房子里,小松鼠每天都能打开窗户欣赏到不同风景的故事。

在设计这节美术游戏时,以儿童文学作品《会动的房子》中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呈现的不同风景为线索,充分挖掘拓延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元素,将故事贯穿于整个美术游戏中,并借助游戏化的语言带动艺术创作的灵感,使文学与艺术有效整合、相得益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体验,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种种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堆积,他们的认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故事情景中得以发展。再加之在表现的方法上的创新,利用废旧物品的重组,将瓶盖和海绵有机结合,成为幼儿新颖的作画工具——海绵球,饼干箱的出现,让幼儿感受到平面作画变成立体作画的乐趣。这些都为美术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孩子们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创作画面,在听中想,玩中创,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二)游戏情景玩法

游戏情景法,将美术活动以游戏的情景串联起来,使美术活动与游戏情景融为一体。大班美术创意活动《自由自在的口水》就是以玩色游戏为情景线索的美术活动。

在设计中,为了满足幼儿喜欢玩色的需求,并让大班的玩色有别于小班与中班,巧妙地利用地垫的多用性,让孩子们或蹲或坐,在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中,逐步感知“自然流淌”的新颖作画方式,并借助辅助材料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轻松享受个性创意作画的乐趣。

整个美术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借助白板的特殊功效制作了许多的美食,这些美食都能随心所欲地被吃掉。有趣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起来,为了想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们自发地学起了玩游戏的道具——大嘴巴。待孩子们完成大嘴巴的制作后,就可以进入到喜欢的环节——美食游戏大家玩。吃到什么美食,口水就能变成相应的颜色,孩子们进行自由流淌的创作,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都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放松,每个人创作出的作品都各自不同。以至于活动结束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去,这就是游戏情景的魅力。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游戏情景设计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将美术的表现方法、幼儿的表达、表现和情感串联在一起,使活动富有情趣和生命力,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之中,并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体验。

三、“玩”作品

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不可能像成人的作品那样细腻美观,但细细解读,你也能从中惊喜地发现这些稚嫩的作品所孕育的童真和灵性。教师应当视幼儿的作品为一件件艺术大师的作品,用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将作品呈现,使作品的呈现更具有美感,更加富有情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中班孩子的棉签点画“樱花”,传统方式我们都会将孩子的画作一一张贴,只起到展示的作用。如稍加改变,你会发现玩中的价值。或是将孩子的画作固定在如同A3般大小的化妆盒上,使樱花树立式呈现,折叠成为“樱花林”;或将幼儿的樱花树剪下,组成“樱花林”,再将幼儿游玩的自画像摆放其中,形成“林中漫步”,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在这片“樱花林”中找到一起出游的好伙伴,一起相约走入生活中真实的“樱花林”,感受自然之美。除此之外,还可将幼儿的作品视作游戏道具,如之前讲到的《会动的房子》,孩子们在纸箱上用海绵球进行点画创作出不同的风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请小朋友进行搭建,将创作出来的作品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成一堵堵风景墙,孩子们再手戴纸偶进行有趣的续编故事,一边续编,一遍能欣赏到同伴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也能得到同伴的认可。通过作品重组,使原本单一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好玩,从而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此时此刻,幼儿的作品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在活动延伸中发挥独特的魅力,从作品到道具,再由道具引发新的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游戏中,幼儿的美术表现兴趣得到激发,创作潜能也得以发挥。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利用游戏这一形式,用玩乐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兴趣,走进幼儿,运用游戏化教学的特殊形式,采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帮助幼儿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激发艺术潜能。当美术遇到游戏,相融相生,产生催化剂,不断生成、不断扩展,成为教师与孩子自由互動、共同玩乐、共享愉悦的创作过程。

猜你喜欢

情景美术创作
情景交际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楼梯间 要小心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