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我们一起来谈谈生命

2021-09-03朱二青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幼儿园疫情

朱二青

【摘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学校生命教育被拉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教育系统根基的幼儿园教育,如何引导幼儿坦然面对、理解和接受死亡,成为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案例中,笔者抓住生活中幼儿经历的有关生命的话题为教育契机,尝试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让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生命,知道生的可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关键词】疫情  幼儿园  生命教育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生命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幼儿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成人的态度、方式方法对幼儿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生命教育受传统文化影响,成人避讳谈论,当涉及的时候,人们会更愿意用“天堂”“去世”“走了”等词语来代替。当孩子真正遇到生命结束的事件时,孩子无法理解,何来谈生命教育。其次,生命教育受大众传媒影响,错误引导幼儿看待。现代传媒技术的发达使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地接触到电子设备,这样就势必导致幼儿更容易接触到网络游戏、卡通动画片等。其中,涉及到的网络暴力、人物复活的场景,幼儿在观看后,某种程度上好奇心会变得强烈从而去模仿。这些信息一方面对幼儿自身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另一方面在幼儿认知上也有缺陷:人物的复活告诉孩子们生命结束是短暂的,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重新复活。

二、生命教育观察案例呈现

晨间入园后,轩轩和乐乐来到浴缸前。突然,轩轩用手指着鱼缸大声说:“哎呀,有一条小金鱼肚皮朝上,不动了!”乐乐也看到了,说:“呀,小金鱼怎么会不动了呢?”正在浇水的瑶瑶听见了,走到鱼缸那里,弯下腰仔细看,只见鱼缸里一条小金鱼,眼睛睁得大大的,肚皮翻过来,浮到了水面上。

轩轩:“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啊?”

瑶瑶:“它肯定是饿的吧!”

乐乐:“你们看,它的肚子鼓鼓的,可能是撑到了!”

瑶瑶:“它真可怜!”

乐乐:“以前我们家有一只小狗,后来生病去世了。”三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着,而我就站在边上默不作声。

“我们商量一下该怎样处理小金鱼。”

轩轩说:“把它捞出来扔到垃圾桶吧!”“它已经这么可怜了,不能把它扔垃圾桶。”瑶瑶连忙说到。“那你说该怎么办?”瑶瑶想了一下,说:“我们找个盒子把小金鱼装起来,然后埋到大树下面。”

瑶瑶到材料箱里找了一个漂亮的喜糖盒子。轩轩和乐乐一起用小鱼网把小金鱼捞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小盒子。

三人来到教室外的草坪边,瑶瑶轻轻地把装着小金鱼的盒子放进树下的小坑里,然后大家一起用土把盒子盖上,直到看不见。

案例反思:

1.幼儿能够关爱小动物,并有了初步尊重生命的意识

在這个活动中,三个小朋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动物的关爱。他们知道小鱼饿了要给它喂食,鱼缸的水浑了要给小鱼换水。在发现小金鱼去世了之后,三人都表现出关注和同情。从瑶瑶的个人语言和表现上可以看出,她是个感情细腻、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她对小金鱼的去世感到难过,并且在如何处理小金鱼这个问题上,体现了她对这个小生命的尊重。轩轩和乐乐也对小金鱼表现出了同情和难过,从他们帮助瑶瑶一起把小金鱼装进盒子里这个举动可以看出,他们是赞同瑶瑶的做法,说明他们也有了初步的尊重生命的意识。

2.教师作为观察者、倾听者,给予幼儿自主讨论、商量的空间

皮亚杰的“儿童泛灵论”认为,4—6岁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把他们当作伙伴,与他们游戏、交谈。幼儿对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有着天生的喜爱热爱之情,自然角的动植物已经成为他们的朋友。案例中的三名幼儿在突然遇到“小金鱼死亡”事件时,作为老师,我扮演着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主讨论和商量的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于生命这件事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最后,孩子们一起将小金鱼埋在大树下面,我被孩子们的善良、纯真感动,孩子们也会从这件事中体会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深意。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生活中即使我们不跟孩子谈论生命的话题,孩子们还是会遇到有关生命结束的事情。案例中,孩子们一起埋掉了小金鱼,在这之后我在班级里还采取了以下的支持策略来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一)和幼儿一起谈论生命,面对生命

在与幼儿谈论生命之前,我一直担心着孩子们没有办法接受。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非常乐意讨论、交流这样的话题。当我请孩子们一起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关于生命的事情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举出例子来。“记得有一年,外公得了很重的病,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望外公。他身上插着许多管子,看上去很瘦,说话声音也很轻。过了不久外公就去世了,我哭了好久。”“前几天,我家的小猫生了好几个宝宝,有一个宝宝生下来不久就死掉了……”植物的凋零、宠物的离开、亲人的逝世,这一些事在生活中是避免不了的。既然无法逃避,那么就坦然面对,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孩子生命教育,让孩子理解生命。这样有助于减少孩子在面对死亡现象时产生的惊恐、慌张等情绪或者一些心理问题,使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更加积极面对这一切。

(二)和幼儿一起浅谈“生命的意义”

首先,我请幼儿讨论:“活着有哪些好处?”幼儿纷纷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我有很多好朋友和我一起玩,如果去世了就不能和他们一起玩了。”“爸爸妈妈很爱我,和他们在一起很幸福,如果去世了,他们会很伤心。”孩子们在讨论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去世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亲人会多么伤心,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其次,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很多幼儿说到不做危险的事情,比如不去碰插座,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还有的幼儿说到看到有人落水,不能用手去拉他,而是要大声呼喊等等。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目标中也指出:儿童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认为,幼儿在认识了生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之后,才会对自我保护有更清晰和深刻地认识,也才可能在生活中做到自我保护。

冯建军老师在《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中写道:“生命教育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我们有必要突破中国传统文化对谈论生命的忌讳,让幼儿正确认识生命的凋零。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幼儿园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爱“上”幼儿园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