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9-03徐瑛
徐瑛
受资源、环境的压力,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面临转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其中,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各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依据。因此,相关部门要借助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各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以帮助行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
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构成要素
大量研究证明,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社会技术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要素息息相关。为了反映低碳经济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模型:
在该模型公式中,E代表经济发展阶段,该要素主要反映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社会发展力水平等指标;H代表人文发展程度,该要素主要反映社会公平程度、教育医疗水平、社会福利水平、环境保护观念等指标;T代表技术水平,该要素主要反映产品能耗程度、各类公益碳效率;P代表政策环境,该要素主要反映政府机构对低碳转型的实际导向作用和力度。
1.经济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其一,利用知识的积累,促进低碳及时不断进步;其二,通过积累资本存量满足更多的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可以说,经济发展阶段不仅是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起点,更是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策体系、实践方式以及发展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的城市发展能力,其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旦评价对象发生改变,评价结果也会发生改变。
2.人文发展程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实现了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之间的有效协调,所以人为发展程度被认定为影响低碳经济效率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不管在哪种经济发展形态中,生产和消费行为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人为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行为特征,进而影响低碳转型效果。很多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人文发展水平,所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因为人文发展水平不足,这导致其实现低碳发展的难度也更大。
3.技术水平。在低碳经济实践中,技术水平也会对经济转型的进程产生影响。比如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發展会直接提升碳生产能力,进而推进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和谐有序进行。
4.政策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政策环境也会对社会经济的生产消费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政策环境推进低碳发展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供给侧与消费侧。政策环境直接体现了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态度,同时对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新常态背景下,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十三五”规划等。在这些政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评价体系,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的反应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情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经济、能源、人文发展、环境、政策、科技这六个系统,并以这六个系统为基础来评估地方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2.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具体是指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概念,以判断其是否可以有效地反应各个子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换句话来说,有效性就是判断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评价是否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建议应用两种方法满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原则:(1)借鉴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总结指标选取的效度。(2)邀请环境专家来评估所选择的指标信度,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3.独立性原则。在高效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其可所选择的指标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且各个指标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而指标之间一旦发生关联,就意味着指标信息的过剩。因此,如果各个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那么就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的精准性。想要消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往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故而为了提高指标独立性,可应用统计相关性检验,利用系数阈值来调整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具体指的是体系中的指标在数据收集和具体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1)必须保证数据在可得范围内,如果采取任何方法都收集不到相应的数据,那么这类指标往往是没有意义的;(2)保证所选择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方便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
5.动态性原则。低碳转型,从本质来说,就是国家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向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过程,为此,在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务必保证该体系必须符合当前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动态性。
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当前国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技术、环境、社会之间的联系过少。同时,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践证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涵盖低碳排放指标以及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中,很多数据都不是权威机构进行统计的,严重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指标体系的完整性高和逻辑性得不到保证。比如,不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内容和二级指标内容之间存在交叉和包含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进而影响该体系的实践应用效果。
3.很多指标的设计不够精确,指标标准过于混乱。在同一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同指标结合的现象,使得计算过程缺乏规范性,评价结果内很容易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另外在不同评价体系中,同一个目标可能出现在不同级别的指标中。
4.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另外评价体系之间不存在比较性。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性要求,但是基于反馈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在对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用同一指标体系的情况也较少。以上对于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工作都非常不利,同时也不利于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1.围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低碳生态符合体系,凸显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发挥各类低碳技术降低城市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彰显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2.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科学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政府部门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低碳城市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给政府各类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对于公众来说,良好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其行为提供指导的作用,促进全体社会人士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政府要将可以反应低碳城市评价的指标纳入进来,常见的比如公众满意度、低碳消费认知度等。将这些指标交给政府部门同意进行调查,提高各类指标可信度的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进来。在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可测性和可比性,对于所有的定性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化方法将其量化后再进行评定,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将定性指标分为若干等级后,再尽量量化。
4.以充分反映低碳经济评价为基础,在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注意尽量减少评价指标的设置数量。只要保证评价指标可以全面的反应当前社会经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将所有碳指标都纳入进来,一般来说,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包20个指标就可以了。
5.保证评价指标动态性和稳定性。其中,动态性具体指的就是,各类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社会、经济、人文、科技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稳定性具体指的是,评价体系中的各类指标,在一定时期范围内,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五、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探讨并介绍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凸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作者单位: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