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2021-09-03黄红
黄红
内部控制是保障法律政策、经营战略的落实,确保财产信息安全,突出会计信息与相关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危机,促进企业经营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关方法、流程与机制的总称。现阶段,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结合自身的经营发展需求,积累与借鉴科学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依然存在许多缺陷,譬如内部控制设计不完整、风险评估能力过低等实际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流于表面形式,成为限制与阻碍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被称之为内控,是国有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资产、财务、会计、人事等各个管理环节和工作程序实施的控制活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强调各个信息数据应具有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并管理与控制不同的工作程序,使其形成與国有企业发展相契合的控制机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控机制是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导下,根据国家政策制度、国有企业实际管理情况而形成的,属于对常规工作的规范概括。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内部控制机制应顺应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企业业务链条全覆盖。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自我要求标准不高,往往仅限于表面的梳理,未进行系统的完善和更新,如决策和执行的流程未进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与考核体系脱节,导致相关的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管理未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风险评估能力过低。内部控制管理作为风险评估的基础条件,只有对各项工作的风险危机点加以把控,正确判断风险等级对国有企业带来的影响,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国有企业在风险评估中,工作人员受自身专业知识欠缺、工作能力不足、防范意识低下、风险评估方式有限等因素影响,难以对国有企业经营建设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判断与评估,导致风险控制措施难以起到监管效果,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3.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内部监督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检查,也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客观评价,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便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每年实施1次,由内审部门牵头,组织企业各个部门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估活动中。实践中,通常由各个部门对各自工作展开评估,缺少独立的第三方对其加以监管,难以发现各管理层级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正,内部控制监管效果不理想,没有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分析
1.提高核心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达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共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核心素养,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方法。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通过管理者认知所决定,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是切实开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尤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教育培训,让内控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国有企业管理者清楚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流程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定,以及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性,为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此外,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起到关键性作用。
2.完善国企法人治理,规范企业控制环境。当前,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制度应运而生,股东与经营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促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走向分离。为此,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必然结果,这也是保障国有企业内部合理运作的前提和基础,防止少数人操纵公司经营,促进内控系统规范运作。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上层基础,主要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组成,各层级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界定各层级的权利边界,形成相适应的运作和监督机制。通过完善国企法人治理,规范国有企业控制环境,能够满足内部控制的原则性与约束性,使内部控制合规运作,避免少数人操纵企业经营,确保企业规范平稳运营。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规范运作水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为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国有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授权审批、会计核算、预算、资产管理、资金调度等方面加强控制,并对企业每个职能部门及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加以明确,既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纪律严明,又可以相互协同和配合,互相监督,自动纠错,并在制度设计中融入责任追究和处罚的规定。同时,要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源头遏制错误行为、舞弊行为的发生,达到提升控制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国有企业预期发展目标的目的。
4.加强监管,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机制。①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为了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评估指标,以便为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客观评估,问题查找和分析,以及客观认定其内部控制缺陷提供依据。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可弥补国有企业内部监管与约束制度的不足。内部审计作为监管内部控制各个部分的主导力量,应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管理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尤其是企业重要业务单元、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和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如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③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企业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可让国有企业时刻保持清醒状态,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危机,以便将风险危机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
四、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需要国有企业牢记使命,从注重内部控制管理入手,优化国有企业管理结构,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其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才能顺应新时代发展,实现国有企业建设目标。国有企业应该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要部分,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展开多元业务,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使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推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