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安全生产监督与应急管理工作
2021-09-03宁霞
宁霞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呈现新常态:国企、民企、跨国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并存;企业在生产运营、市场营销、质量、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管理方式的运用;疫情防控中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等。无论是在哪一种新常态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都应为经济新常态发展保驾护航,主要从树立新理念、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落实安全责任、严把源头准入、强化依法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共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传统的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中包括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所以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首先,“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54项重点任务之一。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其次,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所有事情开展的前提。社会范围内涉及到的经济、生产、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均需以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作为基础,由此才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生产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和社会经济两者的共同发展、持续化发展。再其次,小康社会的实现与稳定化发展同样需关注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生产一方面属于百姓关注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整体进入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综合素质
开展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调查,明确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领域,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严格落实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方面的考核制度;提升针对高危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水平,构建去全面化、多级化的安全生产培训机制;构建针对高危行业农民工人群体的专门性的岗前强制性安全培训制度,以此不断提升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水平。特别是要围绕解决工矿商贸企业一线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及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专业技术精的复合型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队伍;逐步探索建立供给式培训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应急管理网络学院平台开展安全生产网络培训,加强实操实训和仿真式、模拟式、体感式等安全培训,推动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开展帮扶培训;重点企业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的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高危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占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高危行业领域中小微企业帮扶培训全覆盖。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风险辨识、控制、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构建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考核考评和责任追究
确定出党委、政府领导对应的职责。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原则,严格优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度;确定出每个地方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对应的党委与政府领导人员。其中,党政的主要负责人需为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剩余的班子成员各自分管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党委与政府均需将安全生产放置进经济发展规划当中,在关注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确定出固定的日期来专门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由此提升部门安全的监管责任。明确出安全生产方面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两者间的联系,改革优化安全生产权力与责任清单,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变成行业管理当中的核心部分,由此综合从法规、规划、政策等角度提升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在有相关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安全管理能力。优化对应的执法法规,诸如联合执法与委托执法等各项内容均需进行关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监管盲区、漏洞,确保执法的有效性,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责任,贯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四、严把源头准入门槛,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按照“放管服”的总体要求,及时对接新开工项目,研判管控风险,开展安全服务;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科学合理确定企业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区空间布局;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城乡规划、化工园区、重大工程项目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论证,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危产业转型升级;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地区和行业要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严把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许可发证关,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定期排查本区域、本行业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燃气管线、地下管道、寄递物流、电力设施及电梯、游乐设施的检测维护;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和报告审批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加强新建市政消火栓配备,落实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确保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完好率达到100%。
五、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提升监管监察执法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的要求,知责履职尽职,依法行政。建立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机制。实行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一体化监管执法。做好安全生产行政惩处与司法惩处的衔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完善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对违法行为当事人拒不执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法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行为审议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评估执法效果,防止滥用职权。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和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执法检查内容、过程和结果,定期发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改进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完善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加强技术与原因分析,强化事故查处挂牌督办、提级调查等措施,落实事故整改措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制度。完善行政审批许可制度。严格行政审批和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按照强化监管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原则,科学设置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推动安全生产同类审批事项合并审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实施网上公开办理,接受社会监督。对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法严格管理。对取消、下放、移交的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
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围绕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1+17”(“1”是应急救援总指挥部,“17”是指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17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立完善指挥部例会、会商研判、督办督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警信息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确保响应及时、指挥科学、处置有效。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落实应急救援人员流转退出机制和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共训共练共演、比武竞赛制度。依托矿山救护队,建立“一专多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参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现行标准,切实保障“一专多能”综合应急救援指战员工资待遇。充分整合社会救援力量、预备役人员、民兵、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等现有力量,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应急保障力量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七、结语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是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战略决策。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人为本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落实安全责任,严把源头准入、强化依法治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是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扩展、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进入新时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应急人的重要使命,努力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