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1-09-03张建华
张建华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的事业目标下实施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对其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等事项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基本内容主要是财务基础设置、财务预算体系、财务核算体系和财务报表体系。基本任务就是理财和财务控制监督,主要包括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各项收入管理,资金支出程序及標准等相关制度制定及执行管理,实际费用开支的审核和监督,资金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政策性强、经费无偿拨付、涉及面广泛、类型复杂等特点。鉴于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性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仅仅是本单位的管理,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国家乃至社会的经济运行,可以说是社会财政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更增加了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1.意义。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是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除了财政拨款之外,还会根据自己的单位性质与业务范畴,依法取得各项收入,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实现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还是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安全性的保障。
2.目标。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确立其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要达成的效果,是指导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向标。事业单位多是公益性比较强,其事业总目标一般有较强的社会性。事业单位追求事业发展和经营绩效双赢目标,所以构建其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必然要符合这一总目标,在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力求利用有限的资源,达成最优化的效果,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原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主要体现在财务环境和活动的本质内容,其原则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有:第一,合法性原则。事业单位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规定,出台财务管理措施、制度或者开展其他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第二,勤俭办事原则。事业单位要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更要挖掘潜力,对有限资金合理高效利用。第三,平衡性原则。事业单位要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应的关系,财务管理要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设置及实施情况作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仅对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1.预算管理方面。首先,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相互脱节。对于预算来说,所注重的是单位短时间内(一般是一年)的经济活动与效益,往往缺乏长远打算。如果过多突出短期行为而忽略长期发展,那么单位预算则很难适应单位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其次,预算与实际相脱节,可执行性差。事业单位预算在编制过程中,由于受多方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难做到精准。再其次,单位一些实际业务执行人员并不参与预算编制,也大大降低了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实际的偏差,造成预算执行与单位实际业务运作相互脱节,预算的可执行性差,影响单位决策的准确。最后,预算没有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事业单位预算一般只限于单位财务,缺乏全员参与的理念,员工不认为单位预算指标与自己有关,没有考核或奖惩落实不到位,造成预算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性,预算控制薄弱,大大降低了预算的可实现性。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首先,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及其内容都不够了解,风险意识极差,导致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领导层关注度都远远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的发展。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仅熟悉财务账务处理,缺乏内审、内控等专业素养,风险识别及管控能力尤其欠缺,同时,事业单位接受培训等继续教育渠道单一,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培养与训练,工作能力及知识积累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再其次,虽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利用计算机犯罪不断增长,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展遇到障碍。
3.财务分析方面。首先,由于财务分析的材料来源具有局限性,其很多分管人员只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而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只是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分析,缺乏相应的数据,其结果片面且不科学,从而影响决策制定。其次,财务分析的指标不全面,单一指标不能完全反应财务的经营情况,这样就不能准确对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阐述。再其次,就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都是对经营成果比较重视,而对财务分析中的趋势分析和评估缺乏有效的使用等。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思
1.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把事业单位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所有资源,事业运行所有环节,全方位、全覆盖地纳入预算管理之中。首先,要全员参与,上至领导层,下到每一位职工,做到单位人人懂预算、个个有指标,成本效益时刻挂心间。同时,单位所有部门全部参与预算管理,全单位所有项目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其次,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不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项目经费,也不论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还是上级补助、援助收入等凡是与单位有关的所有经济事项,全部纳入预算,并且预算管理要全流程无死角,不仅包括预算的编制与汇总,更要实时把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预算执行与单位财务系统以及实际业务运作相互协调,真正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再其次,建立有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单位要严密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在确保预算执行合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保障预算执行的绩效性,避免浪费,也不能偏离预算目标。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考评监督机制,设立相应奖惩措施,将预算指标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激发各个部门乃至每一位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评,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促进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
2.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自上而下对其高度重视。事业单位需要从领导层自身做起,带头重视并了解内控,组织单位所有部门,全员参与内控系统。其次,制定相当于“单位法度”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单位所有成员必须遵守,一视同仁,从而避免“特权”等漏洞。再其次,加强领导层及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不仅要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其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最后,制定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控制流程,合理设置风险点,规避可能风险,尤其是针对单位重大经济事件及大额度资金支出等重要经济事项,更要进行合理安全控制,提升效益,并未单位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3.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事业单位可以参考企业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本单位的事业性质与实际经营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体系。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启用或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确定与单位经营目标相结合的财务分析目标,以保证分析结果有效。事业单位的分析指标主要有预算管理相关指标,如预算收支完成率等;资产管理指标;收支及成本费用指标等。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差额分析法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涉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各个方面,概括一下大致有: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分析资产负债构成以及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收入、支出情况;分析定员定额情况;分析财务管理情况等。对这些分析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充分了解当前的收支状况、经营成果、财务状态以及现金流动净额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切实掌握单位运行的情况。只有让事业单位管理者发现本单位与其他单位的不同与差别,然后根据自己的不足制定有效的对策,及时调整后,实现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长效高效发展。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财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并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财务管理体系,进而发挥财務管理的作用。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此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经营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利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